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组织结构现状
在“五四运动”中成立的我国高校学生会,经过了95年的发展,已然成为了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学生组织。在密切高校与学生联系,倡导良好校风,建立优秀学风,建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中,各二级学院有其相应的学生会组织,沿用并引申《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中关于“学生会”概念的描述,得出二级学院学生会(以下称“学生会”)的内涵:学生会是在院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帮助下,按照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学院制度和自身的章程,独立开展工作的群众组织。
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趋势,学生活动需求多样。应其需求,学生会组织开展活动类型丰富,组织功能进一步强化。为适应这一情况,学生会组织结构出现分化,原有的学生会分裂出了科技协会、志愿者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等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组织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开展活动的便捷性,这些组织又设置了组织部、宣传部、策划部等部门,具体见图1。
图1 组织结构调整前学生会部分组织结构图
(二)存在问题
从组织结构上看,学生会与其他组织并驾齐驱。在开展日常工作时,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组织结构松散。二级学院中,学生会及其他组织共同完成基本任务,导致学生会自身的定位逐渐模糊。如学习科技的活动归属科技协会,志愿服务活动归属志愿协会,对于学生会活动而言,主要工作内容就只有文体活动,这样会导致学生会丧失了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另一方面,不管工作是否需要,每个组织都在从上到下层层设立部门,招聘人员,致使学院学生组织结构松散,工作效率下降。
2. 组织功能混乱。在具体工作中,某些活动无法精确分类。如有些涉及到科技方面的志愿活动,然而由谁负责,无法见之于规章制度。另外,每个学生组织下设策划部、新闻部、宣传部等部门,导致功能重叠。同时,由于工作量的限制,组织的指导老师往往不是同一人,不同的指导老师会有不同的工作理念,加之老师之间无法做到时时沟通,常常出现活动内容重复,大型活动扎堆等状况,致使工作质量下降,工作威信缺失。
3. 学生干部冗余。学生组织的各级机构越设越多,导致学生干部人数冗余。以一理科学院为例,该院本科生人数为573人,学生干部人数竟高达269人。其中,仅学生组织中的干部人数,占全院人数的比率就为31.2%。当一个组织的人数达到某极值时会出现难以管理的局面;另一方面,学生干部人数的增多,有些干部会出现遇事就躲,能少干就少干的情况,严重影响学生会在学院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会组织结构调整
针对以上学生会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进行考虑,认为学生会可以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精简组织,实现部门之间权责明确,团结协作。
(一)调整简述
考察学生组织的整体结构,我们对学生会组织进行重新设置,保证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决策部门,基础部门和专业部门。
1. 决策部门:主席团为学生会的领导核心。作为学生会的领导和决策部门,负责调控学生会的总体事务、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主席团设主席1名,副主席4-6名(依实际工作需要而定),其中主席全面负责各项工作开展,指导、协调和监督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副主席分别负责基础部门和专业部门的工作。
2. 基础部门:通过对学生会工作的长期观察,发现每个组织均设置办公室、宣传部、新闻部等,而且在活动时职能类似。将这些部门合并为基础部门,在开展活动时,专业部门需要时均可调用。
3. 专业部门: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设置学业,科技,文体,志愿服务等部门。进一步细化职能,突出部门特点,另一方面,虽然专业部门不是每次活动均会使用,但部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合作潜力。
(二)调整前后对比
1. 组织结构对比。组织结构调整后,结构更加优化,部门更加精简,具体见图2。
2. 学生干部人数对比。组织结构调整之后,人员更加整合。以上文所提的理科学院为例,调整之后,学生会干部人数为103人,减少了76人。学生会干部占学院本科生总人数之比大幅度下降,具体见图3。
(三)调整意义
学生会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着各项工作能否健康而高效的开展。然后,在调整之前,学生会机构设置庞大复杂,部门职能重合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会自治水平的有效发挥。调整之后,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改善:
1. 组织结构精简。在调整过程之中,摒弃了原有的组织结构,将学生会设置为决策部门、基础部门和专业部门。首先对于重叠部门进行了合并,在数量上进行了减少;其次,调整后学生会的机构设置呈现出扁平化模式,组织机构层级较少,管理幅度较宽。
2. 部门职能明确。学生会设置的基础部门,当有活动策划举办时,可提供如财务、宣传、新闻报道等辅助支持;专业部门针对各自不同特色,细化自身职能,工作中更加具有针对性。扁平化模式的机构设置,使各部门间有着明确的职责分工;同时有利于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不同部门从多角度剖析,集思广益,从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同时,这种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各部门直接面向学院同学,应同学们的需要灵活开展工作,务实有效地服务同学全面发展。
3. 成员积极性高。组织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原有的学生组织体系中,各组织“各自为政”,下设的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成员之间缺少必要交流的情况。明确了部门职能,合理分配工作。每位成员明确自身定位后,能调动起潜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对学生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三、针对学生会组织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学生会组织结构调整后,组织结构进一步精简,部门职能更加明确,成员明确定位,工作积极性增加。而在调整过程,以及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问题。鉴于此,笔者尝试提出几点建议:
(一)着力完善学生会工作体系
组织结构精简,职能部门减少,工作量随之增多,为了保障学生会工作的正常开展,重视班委会的基础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班委会是学生会的基层组织,在学生会与普通同学之间起着不可忽视的桥梁作用。努力形成学院、班级两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将学生会各部门与班委进行对接,使班委参与学生会工作,在立足于本班班情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项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活动。
制度建设是学生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规范学生会各项工作,建立以学生会工作章程为核心,包括人事制度、例会制度、考核制度、值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制度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努力打造学生会品牌效应
高校二级学院多以学科与专业进行划分,相应地,具备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特色。在完成校学生会工作任务的同时,学院要致力于挖掘优势,立足院情,打造品牌效应,不盲目跟风模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确立学生会的组织文化,通过组织文化熏陶成员,培养成员不断奉献、不断进取的热情,以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学生会自治水平。
(三)积极利用新媒体营造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使沟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的全面覆盖,手机的全员配置,给学生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运用传统工作手段的同时,依托QQ、人人网、微博、微信等载体,发布通知,宣传报道,营造舆论氛围,增强学生会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结语
总之,高校二级学院学生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明确工作格局,构建制度体系,建立组织文化,充分发挥作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主体组织的积极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9962.html下一篇: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