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Key words】physical exercise; college teachers; job burnout; intervention
引言
在高校组织管理中教师是最重要的资源,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高校教师的工作状态既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又影响高校教育事业甚至是社会的和谐发展。相关研究显示:工作倦怠现象已成为教师职业的最大困扰,教师作为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已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1〕。
工作倦怠的研究发展已经超过30年,对倦怠的本质、理论、影响因素等的研究已经比较普遍,而且成果较为丰富。工作倦怠研究不仅在于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其最终目的在于制订方案或选择适当的应对策略,帮助高校教师预防、降低或处理工作倦怠。目前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其前因变量(应激、组织公平等)和后果变量(个体身心健康、离职意向、工作绩效等)方面的研究,有关调节变量研究相对较少,对工作倦怠的干预研究仍然是十分有限的,《Clinical Psychology》(临床心理学,2000)针对倦怠的干预与治疗问题作了一期专刊,但文章主要集中在理论阐述和个案研究报告上,并没有关于干预策略和技术的具体实证研究。Westman & Eden曾多次考察休假对于应激和倦怠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休假对于应激和倦怠具有积极的短期改善作用,被试在休假时的应激和倦怠水平低于正常工作时,休假后的应激与倦怠水平低于休假之前,但随着休假的结束,应激与倦怠水平迅速恢复到休假之前的水平〔2〕。Gorter等通过参与职业咨询方案的方式对牙医的倦怠水平进行干预,结果在6个月内,干预呈现积极效应〔3〕。Cheek等考察了音乐疗法对教师倦怠的干预作用,研究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和音乐疗法,对照组接受单纯的认知行为疗法。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干预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证实了音乐疗法的干预作用〔4〕。因此有关倦怠干预的研究较为薄弱,多停留在理论探讨上,干预手段单一,不便于组织和个体在实际中的实施,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干预研究几近空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的文明病日渐增多,体育锻炼的价值也日益彰显出来,无论是出于自发、自觉还是被迫,越来越多的人在闲暇时间积极投入体育活动之中,参与者通过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发展了体育运动,增进了身体健康,同时还调节了精神,丰富了文化生活,增进了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因此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锻炼对情绪、心境、认知、自尊、抑郁、焦虑、幸福感等方面的研究。本课题组曾采用大样本的调查探讨了体育锻炼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次数、锻炼量与工作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身体锻炼量、锻炼强度进入工作倦怠总分的回归方程〔5〕。为了进一步证实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干预效果,抽取部分高校教师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将进一步丰富工作倦怠问题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促进高校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中,提高工作绩效。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在前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抽取一所高校部分教师作为实验对象,将工作倦怠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列,从高分人群中选取自愿参加本实验的且无经常运动史的高校教师40名(男20名,女20名)作为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中3名男教师、2名女教师退出实验,因此有效实验对象为35人(男17人,女18人)。
1.2实验程序及控制变量
新学期开学4周,教师适应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负荷、学生状况后进行工作倦怠方面的前测,第5周开始进行体育锻炼干预,锻炼12周进行后测。体育活动项目选择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羽毛球项目,锻炼次数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活动量为中等强度。抽取实验对象前告诉被试参与锻炼的项目、周次数、锻炼时间、强度等要求。
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和被试的特点,在全面、细致、及时了解被试的心理需求、锻炼习惯、运动基础、运动兴趣以及体质状况的基础上选择羽毛球运动作为体育锻炼项目。对被试实施12周(每周3次,周一、三、五下午)共36次羽毛球运动,前4周主要以羽毛球基本技术和趣味活动为主,通过这些活动主要是提高被试羽毛球的基本技术和培养他们对该项目的兴趣。后8周主要以羽毛球技术、战术练习及比赛为主,进一步使被试在项目活动中体验乐趣和效果。整个实验过程由经验丰富的羽毛球专业教师进行临场指导,实验中注重被试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交流。每次活动包括准备部分和结束整理部分,活动强度控制在中等,以心率作为测量依据。 控制变量:(1)教学负荷、教学对象、教学事故:选择在新学期开学4周后进行前测,教师适应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负荷、学生状况,基本适应学期教学工作。实验期间被试均未发生教学事故等应激事件。(2)学校组织管理环境:学校人事分配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组织管理制度以及措施未发生变化。
1.3实验测查问卷
选用李超平等翻译和修订的《马氏工作倦怠通用量表(MBI-GS)》对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状况进行测评,该量表为五等级记分,包含三个维度,16个项目: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专业效能。量表采用李克特5等级评分,如果教师的工作倦怠及其各个维度的均数在1~3(包括3)表明倦怠不严重,在3~4表明倦怠比较严重,4以上表明倦怠非常严重。
1.4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前后测数据一一对应录入SPSS,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前后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研究结果
2.1实验前后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对比分析
由表1可见,高校教师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专业效能以及工作倦怠总分等实验前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得分明显低于实验前,其中情绪衰竭因子得分下降最多,低专业效能次之,人格解体下降较低。
2.2不同性别实验前后工作倦怠差异
由表2可知,男女性别教师实验前后在情绪衰竭、低专业效能因子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人格解体因子女教师实验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教师前后差异不显著(P值接近0.05),工作倦怠总分男女教师在实验前后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2.3讨论与分析
体育锻炼是以身体练习和运动负荷为手段,以健身健美,娱乐休闲,保健康复,心理智能锻炼,提高和保持机体工作、学习等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类体育运动。〔6〕大量研究已证实体育锻炼能够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7〕 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应激反应成负相关,效果量为负值;与积极心境、自尊和认知功能成正相关,效果量为正值(Landers,& Arent,2001)。〔8〕体育锻炼还有助于提高人格中的坚强性,通过改变对应激刺激的认知评价〔9〕,将应激事件转换或缓冲为低应激的形式。〔10〕体育锻炼或者作为一种应对策略发挥作用,或者是一种“预防措施”,使人们面对心理社会应激刺激的侵袭时,反应更加有效。〔11〕实验数据也显示出体育锻炼对工作倦怠有显著的干预效应。
体育锻炼为何对工作倦怠产生如此积极影响?可从美国学者考克斯的几种假说上得到理论上的解释〔12〕。第一,转移注意力假说:体育锻炼能够通过身体的活动给人们创造一种新的注意情景,从而转移他们对工作情景的注意,这样便使人们暂时忘却工作的压力、烦恼与疲惫,使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出现短时间下降,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对倦怠自然是一种积极缓解。第二,社会交往假说:体育锻炼能够使人们在工作场所,更多的可能是与同事、朋友一起进行活动,能有效地促使与同事、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这种社会交往能令人愉快并促进倦怠情绪的改善。第三,认知行为假说: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与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工作所致的情绪衰竭、成就感下降等消极的心境具有抵制作用。第四,心血管健康假说: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加心血管的收缩性和渗透性,而心血管健康状况的改善与心境状态相关,健康的血液循环可使体温恒定,有助于保持神经纤维的政策传导,有利于参与者产生良好的心境状态。第五,内啡肽假说:认为身体锻炼能够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能够引起欢快感,能够降低工作带来的抑郁、焦虑、困扰以及其他消极情绪。除上述已有假说外,也可能是体育锻炼通过排汗后身体放松而促使睡眠质量的提高,好的睡眠能够使人得到彻底的放松和调整,能够使人们在新的一天精力充沛,自然也是对工作疲劳的缓解和调整;也可能是一项体育技能的掌握与展示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或是一场比赛的胜利带来的快乐,这些高层次需要的实现会产生积极的效益。这些还有待于研究者进一步探讨。总之,体育锻炼改善工作倦怠主要是通过肢体活动带来的心境、情绪的改善而完成的,它能够使参与者从工作的疲惫中解放出来,忘却工作的压力与烦恼。正如访谈中一位高校教师谈及自己缓解工作倦怠方法时所说:工作累了就到户外活动,锻炼排汗能放飞心情,那种酣畅淋漓能让你忘却工作中的一切烦恼。
3 结语
体育锻炼实验后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得分显著降低,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总分实验前后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有明显的干预效果。本研究仅仅探讨了体育锻炼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至于哪些变量是体育锻炼与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变量,哪些体育活动项目更能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