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我国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现况可谓是不容乐观,目前还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音乐通识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着不合理性的问题。我国高校中明确规定每名学生都必须选修艺术类课程,然而,现实情况是艺术类课程开设的实在是太少了。全校几千余人去抢一个几百人的课程,会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既然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立是为了使大学生们能够全面发展和提升个人素质,那么就不该让学生们只是将精力了都放在凑学分上,并没有真正处于自身的喜好来进行选课,而是有什么选什么,这样的后果就是根本都起不到培养其人文素质的目的。此外,很多高校中音乐通识课程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联系,或是有的高校将人文类课程与科学类课程简单相加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的音乐通识教育。
第二,音乐通识教育存在着不受重视的问题。由于音乐通识教育的变化性大,形式与内容又具有相对单一性,因此,在各个高校的重视程度普遍都不高,并且这种不重视是包含了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不重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于什么是通识教育以及为什么要进行通识教育,他们都还不是很明确和清晰。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大体都是各自独立并且基础课往往都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而音乐通识教育既不属于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也不属于专业课程体系,它的教育体系和目标远远高于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内容。现实情况是,由于高中阶段所形成的主科副科区别的思维定势,音乐通识教育课往往被当做副科而不受学生们和教师们的重视。
第三,音乐通识教育课存在着学生接受度不好的问题。音乐通识教育课存在着学生接受度不好的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音乐通识教育课一般讲解的都是中外音乐名著或者当代民族音乐,这对于在流行乐曲中长大的学生们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接受起来不容易,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说,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们在课堂上都没有进入教师多呈现给其的音乐世界之中。
二、对于我国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建议
基于以上的问题,应该如何扬长避短,使高校音乐通识教育发挥其应有的甚至更大的作用呢?笔者有如下建议:
第一,教师讲课和学生讲课可以主辅结合。在音乐课上,教师除了要认真授课,还要给学生们讲课的机会,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学习音乐通识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型,通过给与学生们展示自我风采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充分展现其独有的见解,也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讲课的形式来实现音乐学习成果的分享与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了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可谓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之呢?所以,教师讲课和学生讲课可以主辅结合。
第二,音乐通识教育中应当紧密联系现实。音乐通识教育中应当紧密联系现实音乐需要做到名著赏析不应该只是欣赏很古老很“经典”的歌,名著不代表古老,音乐通识教育课不排斥名著赏析,但是,还应该多注重当今时代性,紧密联系现实。很多学生表示对于歌剧或一些传统的戏剧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们去思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去探索这些名著的艺术价值,而与现实相联系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逐步引导他们去赏析名著并引导他们去与当时的时代和现实相联系,从而真正去感受到其中的美。
第三,教师应该丰富课堂结构并敢于创新。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对于传统的经典教学模式早已经不感兴趣了。所以,教师们应该敢于创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多多采取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结构和增加课堂互动(例如,可以通过组织音乐知识竞答或者音乐知识辩论赛等课堂活动)。而课程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样,为此,教师们可以根据其教学内容来灵活设置课程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音乐会欣赏、演讲报告、专题讲座等各种非课堂教学方式来得意实现。
第四,注重音乐通识教育课程的分类明确性。音乐通识教育课程的分类明确可使学生们学习起来更具有条理性,在完全教学目标时也更加具有针对性。音乐通识调整课程结构既要涵盖主要的音乐领域,又要照顾到与其它各个课程之间的平衡性。
第五,各高校应定期开展对本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宣传并积极发挥其统领和协调的职能。定期开展对本校音乐通识教育的宣传可以学生们更加便捷、全面和及时地了解到本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最新情况,这对于扭转学生们对音乐通识教育错误认识以及逐步了解音乐通识教育的真正内涵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音乐通识教育的相关负责人应下到基层,基于对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考虑今后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以便能更加适合和有利于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提高。高校在合理安排音乐通识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各系学生的差异性以及专业课的课程量,积极协调、沟通和合理安排每学期的课程,最大限度为学生们服务。
总之,我国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目标应当是体现在对于大学生们的知识和视野方面的拓展以及判断力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性。因此,必须要将高校音乐通识教育落实到实处,因时、因地、因人,强调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以人为本,有效发掘学生的终生学习潜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0163.html上一篇:英国高校科研数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