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高校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1.艺术设计类专业同质化现象突出。艺术设计专业由国外引进,历经时间较短,多数高校生硬嫁接了国外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直接根植于我国教育效果不太明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一些高校在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在高等教育产业化和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匆忙上马艺术设计专业,导致许多高校培养方式雷同,培养质量难以保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艺术设计领域的结构性问题凸显。我国急需的大量高端设计人才稀缺。难以满足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设计艺术教育专业设置与布局不合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艺术设计)学科,专业方向太少,与当前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不相适。我们看到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许多省份对该专业亮起红灯。尤其是一些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方向太少,而在教育部统一的专业目录规范下,又无法得以拓展,形不成优势互补和各自特点,这种状况应当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2.课程体系结构不科学合理。在原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嫁接了国外艺术设计课程的程式。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世界设计前沿理论实践,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显得捉襟见肘,大大滞后于国际设计教育前沿。主要表现在课程安排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一些实习单位也不愿接收学生实习,还有就是多数学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监管不严格,不到位,导致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具有很强的实践特征。但是当前许多高校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环节缩水。不但是实践教学学时数量难以达标。实验室利用率较低。而且实习的方式手段单一。许多学校出于安全等方面顾虑不敢拓展实习渠道。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应当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原创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艺术设计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来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大多在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样的目标明显流于形式,过于笼统和程式化,因而难以体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具体特征,也难以体现不同院校的个性和地方特色。不仅如此,培养目标设置的不科学不合理还会影响到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的内容的设定以及教学方法的选取,进而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1.提供创新的实践舞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而且是一种需要创新技能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技能的实践舞台。
2.进行创新的专门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有了创新艺术设计专业的氛围和创新的舞台还不够,还需要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内容中增加一些有关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进而有意识地加强艺术设计专业的训练。
创造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健全而高尚的人格,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要具备敢闯、敢冒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勇敢精神,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为了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品格,动员学生阅读有关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和传记,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自己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向科学家、发明家学习”的主题班会。
3.整合家庭、社会生活教育力量,“齐抓共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艺术设计专业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它不能替代其它形式的教育,必须包括其它教育形式的配合和补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各种思想、道德、规则、习惯的集中地,人们在这里受到其最初的影响、教育,并通过家庭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在人的一生中,家庭始终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将伴随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长期存在,并且是其他教育的重要补充。社会教育力量是客观存在的,现代的社会大环境极其有利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不与社会合作,学生的很多需要不能满足,很多问题不能解决。工厂、机关、部队、科技场馆、农村等广阔天地,都是特殊的课堂,它不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而且有学不完、用不尽的大量信息,是浩瀚的知识海洋,是人类的知识宝库。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