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美国高校入学教育专业化的原因
(一)各大学对入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美国高校入学教育的专业化进程与各大学的实践探索是分不开的。从1888年,波士顿大学开设“入学指导日”开始,各大学就纷纷实践、不断进行着入学教育专业化的探索。哈佛大学进行了“入学指导周”的尝试。“1911年里德学院(Reed College)开设了“大学生活”的学分课程。这些课程由25个单元组成一个系列,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学习、如何参与校园活动、如何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等。这些做法很快就在全国获得认可。1915-1916年间,有六所大学采用了相同的做法,在之后的10年间,82所大学普遍采纳了这一做法。”[1]20世纪30年代,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在威廉姆森校长的领导下,把入学教育工作纳入学生事务专业人员专业领域,为学生开设了包括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职业定位、公民的社会责任等内容的入学指导课程。20世纪50年代,哈佛开展了“新生研习课”丰富和扩展了入学指导的内容。新生研习课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校史和建校理念,这部分课程通常由校长亲自讲述;二是学校各行政单位的介绍和说明;三是全校各科、系研究所学术单位的介绍说明;四是学习方法、读书技巧以及图书馆的利用等学习方面的研习;五是人际关系与沟通、个人情绪与行为以及学校社团概况介绍等生活方面的知识研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创设的新生讲座(Freshman Seminar)新生讲座实行小班化,促进学生个性和学术能力的发展。可以说美国大学对入学教育的实践探索是入学教育专业化的主要原因。
(二)专家对入学教育的科学研究
在美国,伴随着入学教育的产生,对其质疑和讨论就一直进行着,正是这些不断的质疑、研究才使美国的入学教育走到了专业化的今天。20世纪20年代,就开展了一场关于入学指导应包括哪些内容的辩论,使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1943年,美国人事指导协会(the Council of Guidance and Personnel Association)就召集专家讨论入学教育的内容、工作目标及理论基础。1943年,美国人事指导协会就参与到入学教育中来,对入学指导作了建议。1948年,24为入学指导专家汇聚在俄亥俄州(Ohio)的哥伦布(Columbus)召开了第 一次年会,建立了全国性的专业组织――全国入学指导管理委员者协会,1974年通过协会的功能和宗旨。1960年美国教育委员会在年度报告中又对入学指导重新定义。1986年全国入学指导管理者协会和标准促进会重新定义入学教育。
二、美国高校入学教育专业化的特点
(一)丰富的理论基础
120多年的美国大学入学教育的历史,也是入学教育理论体系形成和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目前,对众多的理论学派以及以不同的学科领域为背景的众多观点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学生发展理论”、“学生参与理论”、“学生离境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理论。发展理论研究者认为,进入大学是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发展阶段,传统适龄大学生的经历反映这段时间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学生参与理论家认为,是学者参与、教师参与和学生同辈团体参与这些形式的携手合作增加了学生接触和学生满意度和巩固率;学生离境理论则认为,如果学生都没有成功“纳入”高校环境,学生离境更可能发生;社会支持理论认为,过渡中的学生有着共同的经验,更可能寻找必要的社会支持以完成他们的新学年学业。这些理论的提出,为美国新生头年计划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美国各高校也以此为指导,不断加大对新生头年计划的重视,从而促进了新生顺利地实现过渡。[2]成熟的入学教育理论标志着美国入学教育已经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
(二)科学严谨的指导目标
美国最早的新生入学指导源于1888年的波士顿大学,当时的工作重点是帮助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对如何学习特定的学科和如何接受高等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很少,1911年的里德学院的入学指导目标增加了如何学习、如何使用图书馆等学校资源。20世纪30年代,入学指导又有了拓展,包括个人生计、家庭生活、职业指导和社会公民指导。20世纪50年代学业问题取代了社会和个人问题成为了入学指导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入学指导的模式再次发生了变化,重心由学业问题转向了职业准备。美国的入学教育指导目标在一步步的丰富着,在1986年出版的《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指导纲要》一书中详尽的列举了入学指导的18个具体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高等教育的目的;2: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使命;3、帮助学生明确入学的目的,建立与大学教师、职工、同伴和其他人的关系;4、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对他们的期望;5、提供自我评估的信息和机会;6、明确上大学的成本,包括经费和个人努力程度;7、提高新生的巩固率;8、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氛围使得学生能够作出理智的选择;9、提供有关学业政策、程序、要求和课程的信息;10、促进学生形成把握课外机会的意识;11、由合格的顾问和咨询人提供服务;12、解释课程设置和登记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有效服务;13、营造家庭般环境;14、说明大学能够提供的所有服务;15、为学生的住宿和交通提供便利;16、营造减少焦虑、有利于增进积极态度和提高学习兴奋度的氛围;17、为学生的个人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18、让新生有机会讨论对未来学习的期望。 (三)专门的机构设置
刚开始的入学教育由于入学教育实施时间短,内容简单、形式统一,入学教育人员大都由学生事务工作人员兼任,伴随着入学教育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美国高校开始设立专门的部门、专业的人员,研究和负责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生入学指导工作主要由学生事务处下设的新生及家长项目办公室(Office of New Student Carolina Parent Programs)负责,其使命是为本科新生提供大学的信息与活动,帮助新生顺利地度过适应期,并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起持续不断的联系,从而支持学生达到学业上的成功。[3]伯克利分校的入学辅导工作由学生发展中心来负责,美国耶鲁大学在院长办公室下亦设有新生事务办公室,专门负责与新生相关的事情,相关网页上提供了校历、新生手册,写明了新生可利用的资源、项目及注意事项。
(四)科学合理的入学教育运行模式
美国高校设计了完整的新生环境熟悉与适应性训练课程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学术指导、人际关系、时间管理等,新生必须修满入学教育课程学分方能获得后续学习的资格。新生入校前各高校就积极利用网络与学生交流和宣传高校。北卡大学教堂分校的学生事务处为新生及家长设立了专题网站,一年级学生、转学生、家长可及时查询学校提供的各种服务。伯克利分校为新生开设了NSS(New Student Service)专题网站,涵盖入学适应辅导,夏日桥学业辅导,在线学生手册和迎新周四个专题网站。美国各高校为大一新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适应项目,比如暑期适应项目包括新生测试和适应项目研习班、转学新生适应项目,暑期阅读项目,新生集会项目,迎新周项目,服务学习倡导项目,夏令营项目,预适应项目,野外探险项,目家长会项目等几十种教育形式。美国美国高校重视对入学教育进行评价,并且充分利用院校研究的数据和项目评价的结果。院校研究的数据包括班级注册率、留生率、住宿信息等,项目评价包括项目的时间安排、项目的目标任务、项目内容与组织以及项目的哲学观等。评价反馈的效果有利于项目的改进,有利于项目的完善,关系到教育目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国很少注重对新生入学教育的评价,不重视入学教育效果的研究,因此在评价方面有待提高。[4]指导课程化、交流网络化、教育形式多样化、评价体系化形成了美国入学教育专业的运行模式。
三、对我国入学教育的启示
(一)加大研究,完善高校入学教育理论
我国的新生入学教育起步于80年代后期,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者大多是各高校党团书记、辅导员,他们实际经验丰富,但理论研究粗浅。目前从检索资料来看,内容主要涉及中美入学教育模式的比较、入学教育内容的探讨等方面的研究。如马桂兰的《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比较研究》、罗俊艳《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比较研究》,张京、谷赵、姜茉然的《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与借鉴》。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学者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理论对自身情况进行探究。想要找到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国情的入学教育理论,需要研究者结合我国的文化特色、民族特点、教育传统等特点,不断进行实践和研究。
(二)转变工作思想、完善入学教育模式
美国的入学教育形式丰富、有入学前、入学中、入学后三种模式,大多持续一年以上。我国的入学教育往往在入校后三两天。美国的入学教育的对象除了学生本人,还包括学生家长,我国的入学教育指导目标比较单一。美国的入学教育有专业的丰富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而我国的入学教育大多以会议和讲座为主,个性化服务不多。目前中国高校在入学教育模式上也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比如人民大学的“精彩第一年”,已经延长了入学教育的内容,丰富了模式,但大多数学校还沿袭着以前的传统。所以我国的入学教育应该扩大入学教育对象、延长入学教育时间,根据学生特点、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入学课程体系,完善入学教育的模式。
(三)明确指导目标、完善入学教育体系
我国的高校学生工作刚开始是为了配合国内外政治、军事的形势发展,做好政治工作,是因政治的需要而产生的[5]。所以入学教育多少也受此影响,其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指导目标并不完全符合教育规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学生选择学校的机会越来越多,为了提高新生巩固率和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校应该更多的从学生主体出发,认真分析学生特点、认真评估学生需求,结合我过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入学教育指导目标。整合学校资源,做到入学教育专门机构、专业人员的专家化建设。完善制定科学的入校教育体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0335.html下一篇:高校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