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微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微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微媒体,是新时期网络科技发展催生的新型传播与互动新媒体。微信及微博则是微媒体的两大典型代表,为大众所熟知,运用,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日常行为、交往方式、学习态度、工作环境等。

  一、微媒体的传播与互动特点

  1、传播即时性

  传播即时性是微媒体别于其他传统媒体或一般网络媒体的重要特点。因其“微”,更易于在短暂时间内实现信息的传递共享。用户编辑发送的信息内容,可在瞬间得到传播,实现“一对多”,“点到面”的信息传播与交互。紧急事件、正面信息等如果能在微媒体中得到良好的传播与互动,则微媒体的即时性特点将凸显其积极作用。然而,一旦信息有误,谣言散布,那微媒体的即时性特点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加速谣言或误导性信息的扩散。

  2、分享便利性

  微媒体自身具备的发送、转发、评论功能,决定了其具备分享便利性特点。任何一则编辑发送的信息,都可以在用户之间,好友之间实现分享,这是微媒体别于其他媒体的又一突出特点。在传统媒体运用过程中,参与者更多是处于被动位置,接收、观看、了解相应的信息,阅读报纸、观看电视、浏览网页等,用户均需借助其他方式间接地与他人分享。微媒体的优势则在于可即时在系统中进行分享,个人向“粉丝”,“朋友圈”范围的信息分享,也实现了信息瞬间“由点及面”的快捷分享。这种分享便利性迎合了新时期人们对于交互工具的选择要求,生活节奏在加快,便捷的工具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3、参与自由性

  微媒体是在一定的网络空间范围内,用户进行言论发表、信息传播、互动交流的平台,参与者可以自由参与。在法律规范及道德准则范围内,微媒体的自由度远远大于传统媒体,用户可根据自己意愿随时发布信息,好友也可根据自己意愿进行评论,发表观点,表明态度。在报纸、电视、网站等平台中,参与者的言论发表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审核环节,其周期较长、手续繁琐、几率小,因而,自由度远远不及微媒体。然而,微媒体参与自由性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信息的严谨性、逻辑性及真伪度等,要远远弱于传统媒体。绝对自由容易引起混乱,引入规范准则,相对自由才能更好发挥微媒体的优势。

  二、微媒体运用于高校思想理论课中的不足

  1、把关缺失,信息真伪优劣难辨

  微博、微信系统的信息传播较之传统的媒介,更为简单快捷,平台信息的发布缺乏一定的监管和审核。“把关人”的缺失使真伪不明、优劣未定的信息直接传播分享。而微博微信平台的瞬间快速传播特点对此也起到一定的推力作用。在信息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热情大,然而,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的是非判断标准及道德评判标准尚未完全成熟,这容易导致大学生在信息筛选过程中遇到阻碍,评判错误,真伪难辨。把关缺失,没有一定的监督管理标准,导致微博、微信中信息良莠不齐。

  2、互动自由,教学可控性被弱化

  微媒体参与者在一定朋友圈范围内,对某一信息内容进行阅读、转发、评论等操作时,可不受限制,自由发挥。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在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传统课堂中,教学的可控性远远强于利用微媒体进行学习探讨。在微媒体互动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微博、微信信息的传递共享,表明自己的观点,增强自己的话语权。教师与学生之间地位平等,教师难以像在传统课堂中一样,把控学生接收的信息内容,限制学习时间,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等。而是与学生一般,在互动过程中平等对话,共同充当学习者、探讨者。在微媒体环境下进行学习,固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被弱化了的教学可控性则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对于教师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理论知识易被娱乐化

  高校思想理论课无论以何种方式传授知识,理论内容终归是主体内容,其他的图片,案例、视频、生活话语讨论等都属于教学的辅助内容。微博与微信属于新兴网络媒体,渗透在人们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生活中。作为社交工具,微博微信承载的娱乐功能显而易见,这也是微媒体大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将思想理论课内容渗透于微博微信平台中,夹杂于其他娱乐性内容中,容易导致理论知识被娱乐化,一方面,削弱思想理论知识的严谨性,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所影响。此外,青年群体在网络上会形成一定的网络话语并不自觉地加以运用,而如果在思想理论课学习与讨论过程中同样采用不规范的网络话语,也会促使理论知识被娱乐化,减弱教学效果。

  三、师生理性“微参与”,突破高校思想理论课困境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增强自身媒介素养

  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将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维性回应能力。①在信息化时代,只有教师增强自身媒介素养,才能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运用微媒体传播教育信息、增强教学互动、甄别网络信息,从而提高教师及学生的批判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思想理论课的积极性。思想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的养成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网络热点信息的筛选能力。筛选社会焦点事件,结合教学内容,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2)批判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对于信息的判断由于受到年龄、学识、阅历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偏差或片面;(3)信息规范传播能力。教师应当具备规范传播信息的能力,才能将不合理、不科学的信息拦截在教育的互动参与中,减少大学生受到的不良影响。

  2、大学生增强自身在微媒体中的学习意识

  在大学生日常微媒体参与过程中,娱乐性参与占绝大部分。因而,要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渗透在大学生的微媒体参与过程中,需要大学生增强其自身在微媒体中的学习意识,化娱乐性参与为学习性参与。学生在微媒体中的学习意识,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起到引导与组织的作用。以微媒体为载体,将教学内容渗透其中,如微信公众号学习内容的充实、微信朋友圈中理论观点的发布、微博平台中相关理论知识及学习素材的发放,等等。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微媒体中的学习意识,更需要其自身的主动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素材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劣势慢慢显现出来,大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更有直接的感触与体验,对于新学习方法的尝试有更为明确的方向与要求。

  3、加强微媒体中的师生有效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微媒体中开展的重要前提,是授课老师与学生在微媒体间之间建立起良好有效的互动交流。这种有效的互动,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保持相对一致的话语体系。大学生的年龄、交往群体、社会见识等都有其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话语内容与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都有所差异。为了实现有效的互动,教师应当熟悉学生在网络中的话语特点,了解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才能更有效地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较少因年龄和身份带来的隔阂。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有更明确的角色认知。教师在微媒体中开展教育活动,其角色仍然是一名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微媒体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形散神不散,把握教育的实质。学生虽然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但如果在微媒体学习中轻视教师的教育者身份,学习上缺乏一定的自我规范、自我把控意识,则无法将自我学习与教师的教育引导衔接起来。

  [注释]

  ① 宫淑红,张洁.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2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034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