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基层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肩负着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使命。高校基层党组织处于高校日常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直接联系、组织、团结和服务广大师生员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职责,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而高校的党员比例和其他类型的单位、组织相比是比较高的,因此,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首先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客观需要,是尊重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重要举措,对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校党委、党支部关怀党员及组织内党员间相互关怀等方式,对全体师生党员进行人文关怀服务,可以使党员充分感受党组织的温暖,更好地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进而既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又提高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的启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如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情感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员队伍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变化,利益需求也变得复杂多样。党员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组织关心关怀,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党内人文关怀,在政治上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及其正当权益,改变困难党员无荣誉感、流动党员无归属感、普通党员无进取感的现象。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必须深入党员群体,摸清高校党员的需求,了解师生党员群体的所想、所思、所盼,尽量满足师生党员的个性需求,直面党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高校党员队伍的建设工作[3]。因此,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必须从党员的需求出发,真正提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扬党内民主,满足师生利益的需求;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满足情感与归属的需要;增加组织关怀和认同,满足尊重的需求;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4]。
三、以党员需求为出发点的关怀机制的建立
(一)发展党内民主满足生存与安全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只有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安全需求是指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党员干部既要讲牺牲奉献,又要讲物质利益和生活保障[2]。邓小平曾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对教师党员,高校应该努力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如解决住房问题、医疗保障、退休保障、子女上学问题等,解除教师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上。对学生党员,应做好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如奖、助、勤、贷、补的工作,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对学校餐饮管理、学生社区管理等也应有更个性化的服务,尽量满足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不同需求;解决好日常生活上的问题,如大学城的出行难,交通不便等问题。学校做出重大决策、制定关乎师生切身利益政策的时候,师生普遍希望畅通表达渠道,参与学校建设,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党内民主,可以畅通师生利益表达的渠道,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利益。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发扬民主、广泛参与,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使全体师生党员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
例如昆明理工大材料学院(以下简称材料学院)定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健康体检,在充分调研教职工生活工作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安排,力求既保证学院教学及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又让教职工从容满意地完成体检项目;在学院教职工党员中开展结对子资助困难学生活动,从2009年开始,共资助经济困难学生51人,资助金额达51000元;在结对子资助中,坚持将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除在经济上给予困难学生援助外,还不定期对受助的困难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上的教育和引导,并实时安排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锻炼其综合能力;每年秋冬学院都会开展向贫困生“送温暖”活动,为经济困难学生送冬衣,送棉被,送上一份爱心,嘘寒问暖;学院党委还经常与学生党员座谈,了解学生的生活,如及时上报解决学生社区基础设施老化、早操时间路灯不亮、晚自习教室开放不够等问题。
(二)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满足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即是有情感与归属的需求,是指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2]。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5]。高校教师党员知识丰富,见识广博,部分教师有国外学习经历,受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信仰不坚定、思想动摇、迷茫的情况。教职工是育人者,教师精神价值追求的趋向不仅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还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自身各方面素质建设。另外,只有在一个公平公正、尊重人才的校园氛围下工作的教师,才会对从事的教育事业、教学工作充满信心,对学校有高度的归属感和认同度。学生党员具有理想信念追求的需求。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不仅要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树立正确方向,还要学会自己处理专业学习、职业规划、恋爱情感等方面的复杂状况[4]。由此产生的这些需求,就要求学校提供相应的条件和环境予以帮助和引导。高校师生知识水平高、基本素质好,信息渠道广,接受信息快,能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及时获取信息,消化信息,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在高校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要及时有效、新颖便捷,特别是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通过开放式的价值辨析和小组讨论等来扫除其思想困惑,不断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另外,大学生受成长环境、社会压力、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时了解和疏导十分必要;学生期望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适应社会、挑战自我。 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材料学院组织教职工党员到寻甸县丹桂红军村,了解党的光荣历史;到澄江动物群展览馆参观,提升教师党员的历史责任感;组织全体党员合唱红歌,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实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时代精神,这些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教职工党员的凝聚力。“九九”重阳节之际,院开展“我向老人表心意的敬老活动”,组织离退休老师到嵩明小街晨农农博园进行休闲娱乐重阳节系列活动,让退休的老师们欢聚一堂,共度幸福快乐的九九重阳节,表达了浓浓的尊老情。学院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关心培养,支持鼓励青年教师通过读博、出国进修、国内访学、参加骨干青年教师短训班及高水平教学研讨会、学术会议等方式进修提高。学院建立了“师生宿舍联系制”,每一位院领导、中层干部和教工党员对接三五个学生宿舍。通过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学习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理想信念,激发专业兴趣,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合理使用电脑等问题,促进学生成长。本科生支部重视发挥老党员带新党员的作用,学院通过讲座、立项、研讨等多种方式对广大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帮助他们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论修养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仰。2009年以来学院共9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培训。大力加强宣传活动,充分展示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增强学生对党组织的了解和认识;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容易产生的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进行有效辅导。对学生党员提出带头主动就业、及早签约、帮助就业困难同学的要求,树立“就业标兵”,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就业。通过学生支部书记、毕业设计导师把就业的各种政策和任务落到实处,多管齐下深入就业工作,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出谋划策,为提高我院的就业工作质量出了努力。
(三)增加组织关怀和认同满足尊重的需求
尊重需求是指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5]。高校教师学历高,职业荣誉感强,自我要求高,对他们而言精神鼓励、组织认可十分重要。只有让每个教师都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才能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潜力,提高工作业绩。高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营造民主平等的气氛,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对学生党员来说,要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增强学生党员的组织认同感。
学院党委在各支部开展“三树立”即树立学习标兵、树立师德标兵、树立岗位标兵活动,掀起学习高潮,在全院上下形成教师刻苦钻研、开拓创新、修身塑行的工作和学习氛围。以党员为主,对教师队伍进行师德师风教育,要求教师党员争当“五个模范”,激励党员教师成为“三育人”师德标兵。组织教职工开展讲课比赛、科技创新比赛,“名师讲堂”活动和专业技术岗位比赛活动,争当科研先进和教改先进,争做岗位标兵,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党员教师岗位标兵,为推动学科建设、共谋学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科研方面,学院不断构筑和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及科研团队建设平台,加强机制创新、论文发表、专著出版、学术交流、课题申报等系列工作,确立“科研平台――研究所――团队”的科研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带头作用,以党员骨干教授牵头,成立11个科学研究团队。八个学生党支部立足“学习”和“做人”这两个中心,从思想、行为等方面入手,就如何做到“学生中的排头兵”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问题进行具体安排和计划,所有支部的活动方案公示在学院“创先争优”专栏的橱窗里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四)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2]。志愿者活动是从根本上为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一个良好的途径。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机会为社会贡献自身的才学能力,并在不同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优势,满足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人生的价值在志愿活动中得到体现,学会奉献和提高社会责任感,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例如昆明理工大处在大学城,周边有较多的农村改造的社区。材料学院结合云南省开展的“三做”活动(做好事,做善事,做志愿者),与社区党委建立长期的联系,开展志愿服务,将联系群众工作延伸到学校工作之外,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组织功能。学生一支部带着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到民办希望小学德馨小学送爱心;学生三支部到福兴小花园区,通过讲故事、玩游戏、阅读书籍等小组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一份关爱;学生四支部为福利院老人们打扫卫生,送去了水果、糕点等,与老人聊天;学生五支部经过两个星期的前期准备,募捐大量的爱心物资,到楚雄市禄丰县碧城镇西山小学进行献爱心捐赠活动;学生七支部的“党员一帮一”活动,通过互相监督,耐心劝导,让那些沉迷于网络,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重拾信心,努力奋斗。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走基层、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发扬了“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党员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不同的需求层次、层层递进,为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提出新的思路,坚持关心关爱党员的切身利益,发展党内民主,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增加组织关怀和认同,大力开展志愿服务,使师生党员获得内在和外在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增添活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