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科匹配现状
(一)高校辅导员的遴选
二、学科匹配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影响
(一)高校辅导员学科匹配对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大有裨益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和各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能够顺利地成长成才;学生的主要职责则是好好学习,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争取早日成才;二者职责的相通性就注定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如果高校辅导员以前所学学科与所帮带的学生学科匹配的话,那么高校辅导员就能够熟练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相反,如果高校辅导员以前所从事的学科与所帮带的学生学科不匹配的话,当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遇到问题或疑问时,辅导员不能够及时给与解答,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或者说的听起来纯粹就是外行话,就会降低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尊重程度,必将影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二)高校辅导员学科匹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更加及时有效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大学期间与大学生接触最为紧密,也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往往第一时间就会找自己的辅导员。如果高校辅导员以前所学学科与所帮带的学生学科匹配的话,学生就会更加乐意与辅导员进行沟通,因为这时候的辅导员角色在学生心目中就已经进行了升华改变,不再是单一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者,而是为自己答疑解惑的引导者,甚至是专业学习的指导者,同时,在当今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科研创新的现实情况下,辅导员也可以作为自己所帮带学生的科研项目指导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科研问题,就更加密切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双方的沟通交流就会更加及时有效;相反,如果高校辅导员以前所从事的学科与所帮带的学生学科不匹配,那么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三)高校辅导员学科匹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办学的三大任务,老师与学生是高校活动的两大主体,但两者的地位并不平等。老师在课堂上上课,学生在课堂上听课仍是当前高校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也是彼此存在的一对矛盾。也就是说,针对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受学生的欢迎、授课深度是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符合等,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够大胆地给老师提出来,挑战老师的权威。而辅导员则不一样,平时与学生们接触紧密,学生有问题大都会找自己的辅导员进行咨询并解决之,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敞开心扉向辅导员倾诉。那么试想一下,如若高校辅导员所学学科专业与学生所学相匹配的话,针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就可以有所思量,有所判断,提前估计问题的真实性与严重程度,对于之后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也较有针对性;相反,很有可能的出现情况就是辅导员根本就不清楚学生在讲什么,更不用说判断其真实性和问题的严重程度了,而这势必会影响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效率与效果,从而影响整个学生工作的开展。
(四)高校辅导员学科匹配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社会条件下,从大学一开始,未来毕业的就业问题就是大学生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最为忧心的问题,是每个当代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重大抉择。因此,帮助大学生们一早做好大学期间甚至未来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成为了一项摆在高校辅导员面前的重大任务。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家庭背景下造就出来的不同的学生特点,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因人施教,制定符合大学生各自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高校辅导员以前所学学科与所帮带学生所学学科匹配的话,辅导员就可以根据自身以往对所学学科专业的了解及往届毕业生的毕业走向给所帮带学生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帮助其合理规划自身职业发展。相反,高校辅导员对所帮带学生所学学科专业本就不了解,甚至是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即便可以通过自身再学习去了解之,也会总觉心里没底,以至于不能够放心大胆有理有据地给同学们讲,同时如若哪点儿没有理解透彻的话,给学生讲了就难免会贻笑大方,令辅导员处于尴尬的境地,给之后的学生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五)高校辅导员学科匹配助推辅导员自身学业发展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理应列入教师编制。现在辅导员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很多辅导员也有硕士、博士文凭,如果他们所学的专业与所带学生学习的专业对口,他们完全可以一边当辅导员,一边给学生上专业课,甚至也可以编入教研室,与其他任课教师一起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从而不断促进自己学业的进步。即使学历层次不高的辅导员,如果专业对口,天天谈论专业内的学术问题,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也会在学业上有所长进。相反,如果辅导员与学生专业不对口,远离专业,时间一久,对原来的专业就会日渐生疏。治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论如何,专业不对口,荒废以前的学业,对自己、对单位、对国家,都是一种才力浪费、一种遗憾[2]。 三、助推高校辅导员学科匹配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将人为权利关入制度笼子
按照教育部令第24号(2006年5月20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所说“辅导员选聘工作要在高等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等学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等相关单位按辅导员任职条件及笔试、面试考核等相关程序具体负责选聘工作[3]。”高等学校在制定辅导员任职条件及笔试、面试考核等相关程序与选聘条件时,就应明确规定所招聘辅导员的专业背景要与录用以后所帮带学生的专业背景相匹配,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执行,不能因为某些人有一些所谓的“关系”就“乱点鸳鸯谱”,使得本来很简单明了的一件事情,而出现学物理的去带英语专业学生、学体育的去带法学专业学生等奇怪现象。
(二)加强舆论监督,切实维护全局利益
搞好舆论监督,首先要着力解决敢于监督的问题。舆论监督实际上是正面报道,因为它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不足、提升认识、改进工作,这正是从大局出发来讲的;这样以来,如若我们都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话,招聘进来的辅导员们也就都无话可说,大家都是理性人,相信大多数都会根据自身以前所学专业联系开展工作的学院,学科匹配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当然,搞好舆论监督,还必须注意把握时机,把握好“度”,增强舆论监督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力求实现最佳的社会效果。把握好“度”,就是要做到对一些问题,不能捂,也不能炒[4]。我们的理想愿望是让每位辅导员都能够前往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背景的院系去开展工作,但如若确实实不得以,出现了辅导员与所带学生学科不匹配的情况,我们也要给予谅解。
加强舆论监督,还要建立跟踪反馈机制,抓好追踪报道,做到有头有尾,一抓到底,件件有结果。一旦出现了确实与制度规定不符合的现象或情况,如若就是有人无视事前制定好的制度规定,那么舆论监督机制就要切实发挥其作用,要让违反制度规定者做出明确答复,直至问题解决,决不能瞻前顾后,半途而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0501.html上一篇:试论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
下一篇:论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