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高校国防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研究与建议

高校国防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研究与建议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15-02

  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了创新驱动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高校国防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以及整个国家国防创新体系的一部分,高校在原始创新(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发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国际交流的渠道)和集成创新(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又具有独特的优势,理应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社会”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已为我国国防事业贡献了不少力量,大批科研成果为国家重大项目、型号项目提供了支撑。是否为国家的重大需求贡献力量是衡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在现代化国防战略的新形势、新环境下,高校应把深化自身科技体制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国防创新体系。

  1 我国高校国防科研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国防科研配套保障体系现状分析

  高校特别是民口高校过去参与国防建设较少,教师们只懂得搞理论、基础研究,对这些国防配套资质要求不了解,团队中根本不配备负责保密、质量管理和财务的专职人员。随着高校参与国防建设逐渐增多,国防科研在高校整个科研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好监督指导工作,保证高校国防科研长远、可持续发展。保密、质量控制、财务审计等都是近几年高校国防科研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概念与要求,高校仍然在自适应与相适应的道路上不断摸索。配套保障体系建立初期,管理成本会大幅度上升,无论对学校还是教师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投入方面都是一种挑战。

  由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军工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过去国家制订国防战略计划,未充分考虑高校特别是民口高校存在的特殊性,出台的政策往往仅适用于传统军工企业,在高校日常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中缺乏科学性与操作性,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高校国防科研实际存在的问题难点,达到服务与辅助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目的,还给教师、机关都造成了不少负担,引起消极抵制情绪。做好国防科研配套保障工作,既充分发挥体系的服务保障功能,又不影响科研军民相互融合转化,是当今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考验。

  1.2 国防项目组织与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科研存在封闭、分散的特点,国防科研存在战略缺陷:一方面高校很难获得平等信息,无法了解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需求,进入国防圈子特别困难;一方面高校教师不能深入了解军工应用前景,无法实现技术和需求的有效对接,也无法实现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行业内存在不平等竞争,对资源的争取特别困难,高校只好依附军工单位申请项目,而军工单位又经常凭借自己在市场的优势地位,只支付较少的经费让教师啃硬骨头,剥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1.3 国防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人才评价体系相对单一,基本从教学、科研、论文三个指标对人才进行考评考核。完成多少课时,获得多少教学成果奖励,指导过多少研究生,承担过多少国家重要项目,涉及多少科研经费,发表过多少篇具有高水平、重要国际影响力或引领学科前沿的论文(如SCI、CSSCI),有多少年国外学习工作经历成为高校教师竞聘职称的硬性规定。但以承担国防科研项目为主的教师用这类人才评价标准衡量没有相对优势,尤其是发表论文和海外工作经历这两个要求,特别不符合国防科技的特殊性。国家对国防科技成果有保密要求,知识产权也受到项目来源单位(军工单位)的约束,科技成果一般不能对外宣传,发表论文先要通过审批,存在各种限制。许多长期从事国防科研的人员也都是涉密人员,出国学习工作甚至交流都受到限制,即便在国外也不可能进入国防的圈子,只能从事无足轻重的外围工作和研究。高校千篇一律的人才评价体系,严重阻碍了高水平人才进入国防科研队伍,与国家大力发展国防创新体系的政策不相适应。

  1.4 国防科技管理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高校人才济济,进入高校工作的每个教职工都是经过千挑万选,高校招聘的要求通常也都高于一般企业,对应聘行政岗位人员的学历、专业背景、获奖情况与特长、综合素质都有较高要求。高校国防科技管理人员在工作以前未必接触过国防领域,管理技能和操作要领都是在工作之后积累的,大部分来自前辈的传授和自身对学校现行管理体制机制的消化,对国防科研管理的认识也仅局限于学校内部。

  从长远职业规划和前景来看,高校行政普遍存在排资论辈、晋升慢,薪水不高且增长缓慢的特点,存在高学历低收入的矛盾。另外,高校行政岗位的传统模式对同一级别人员的薪金没有太大区别,干活多少一个样,干得好快差不多,这就容易引起行政人员的工作倦怠松懈心理,降低了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国防创新体系的建议

  2.1 建立保密、质量、财务与国防科研一体化的联动创新体系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保密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和负责科研项目财务计划与预决算的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制订学校的管理办法,以服务学院、师生为宗旨,以建设高校国防创新体系为目标,监督指导全校的相关工作,避免资质等外在条件成为高校科研团队进入军工体系,实现民参军、军转民的阻碍。同时,各个专职部门相互间应加强沟通,特别是与国防科研归口管理部门的联动,形成一体化的联动体制机制。   2010年11月1日实施的《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明确了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应当纳入质量管理体系[1],高校擅长的是理论研究、基础研究,承担国防项目以预先研究项目居多,只有部分以形成软件、系统、产品样机或研究武器装备配套产品、原材料为主的团队需要进入质量管理体系。这就需要质量管理部门认真研究质量体系管理规定和具体要求,联合国防科研管理部门,制订门槛要求,区分与管理真正需要进入体系的科研团队,指导并协助他们顺利获得资质、通过各类资质审核,争取100%顾客满意度,从而获得更多更大的项目支持。

  高校国防科研管理部门应会同科研财务部门制订符合计计字第1765号、财防[2008]11号等国家国防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的校管理办法,设置对应的预算科目,做好国防科研项目预决算工作,从源头控制经费花销,保证完成研究任务的同时,顺利通过财务验收,避免滥用国家经费,违法违纪的问题发生。

  2.2 整合校内校外有效资源,探索新型国防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项目署(DARPA)虽然属于国防部,但却独立于各军种,以感知军方未来潜在需求,探索国防科技新概念而著称,凭借对前沿技术的高度敏感性,确保了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2]。高校应该借鉴DARPA,发挥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优势,开展自由探索,找准目前国内外先进技术的需求方向,有的放矢。“斯诺登事件”掀起的信息安全研究浪潮,“马航MH370失联事件”引发的深海装备技术发展战略探讨,都可以是高校国防科技瞄准的方向。高校可围绕这些国内外重大需求成立论坛,组织各相关学院的教师课题组参加论坛探讨,整合全校的优势力量,实现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问题。经过论坛的反复讨论,形成有效方案,申报国家相关领域的重大项目,如申报军工973项目,涉及到的学院课题组各自负责一个相关子专题,首先从学校内部实现融合。

  除了整合高校内部优势资源,还应联合各行各界的丰富资源,加强与几大军工集团的密切联系。响应十八大“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号召,高校应与军工企业积极开展国防产学研合作,把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伙伴关系,互惠互利,实现共赢。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校可与军工企业联合申报国家重大项目,增加获得资助的几率;还可围绕军工单位在某领域技术发展的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把基础研究、探索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工程型号上去,从而加强相关学科的发展;高校可以学习军工单位先进的国防科技组织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同时还能通过国防产学研合作,培养高技术、实战性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2.3 建设国防特色的创新性人才评价体系

  用同一评价标准评价不同类型的科学技术活动,不能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科学技术评价工作要遵循“目标导向、分类实施、客观公正、注重实效”的要求[3]。高校要提高国防科技的实力和水平,壮大高素质的国防人才队伍,就应该根据国防科研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具有国防特色的创新性人才评价体系,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参与国防建设。对于长期从事国防科研、承担国防项目多于一般民口项目的教师,可以选择国防人才评价体系竞聘职务,在不降低职务竞聘基本条件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对海外工作经验和发表论文方面的要求,用相应的其它同等条件来代替,如承担国家重大军工项目情况,国防科技获奖情况等。国防人才评价体系主要应体现教师是否涉及国家的重大需求,是否对国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否促进学校国防科研的快速发展。只有开通了这样的渠道,大批高校人才才能不断涌进国防建设的浪潮,才能掀起一场创新革命,促进高校国防科研健康可持续发展。

  2.4 国防科技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创新研究

  高校行政工作尤其是科研管理工作不仅是简单的上传下达,还涉及科研项目的组织策划,与国家、政府、企业各层的联系沟通,科研体系政策制订,科研经费的分配与管理等等,都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组织策划能力、沟通交际能力、敏捷的逻辑思维及优秀的行政文笔。国防科研管理工作与民品科研管理工作相比,更具有专业性,要求更高、更严、更规范,国防科研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直接体现一个高校的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是国防科研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4]。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国防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培训,组织他们到军工企业和其它高校学习与调研,培养更具实践性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修养的同时逐步提升学校国防科技工作的水平。高校可以借鉴企业的奖酬办法,建立创新性的激励机制,把奖金与业务挂钩,根据组织策划国防重大项目的成绩或对学校国防科技管理做出杰出贡献的情况奖励国防科技管理人员,增强管理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感,消除松懈倦怠情绪,提高工作效率与产出,促进学校国防科技工作的快速发展。

  3 结语

  我国现代化战略和国防创新体系建设思路的提出,对高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体系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应调动各种创新要素,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建设高校国防创新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不断努力,为我国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057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