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要求严格坚持标准,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1]。2012年6月,在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蓄水池”,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做好高校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从中央要求到习近平的讲话,都为我们在高校中做好学生党员质量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构建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在培养考察、发展程序、党内教育管理等三个方面加强党员质量保障作了思考和分析,努力探索构建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保障体系。
1 明确标准,守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入口关”
发展提高学生党员质量,必须守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入口关,以严格规范的程序、阳光透明的过程,把优秀学生吸纳入党内。本文结合高校学生特点,将发展党员的条件细化为“思想道德佳、学习成绩优、工作能力强、生活作风好”等几个标准,建立党员考核标准打分综合体系,见表1。
在发展新党员时,严格审核发展材料,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按照此表进行打分,综合得分在80分以上者给予优先发展。对于得分较低的学生要求其对照此表寻找自身不足,加以改进。明确完善的标准能够提高党员发展的“门槛”,守好党员“入口关”。
2 严格程序,把握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
保障学生党员质量,关键在于严格发展程序和纪律。必须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认真履行入党手续,严格入党流程。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认定、教育培养,对发展对象的政审、公示,对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公示和转正等所有环节,都必须严格程序、严格把关。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建立以下党员发展制度,见表2。
只有严格入党手续,规范入党流程,让党员发展过程更加透明公开,才能彰显党员发展的严肃性,提高党员发展的权威性,不断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
3 拓宽途径,提高大学生党员党内教育管理水平
加强和提高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保证,因此各高校在注重学生党员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党员的培养。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创新,我院建立了“1+4”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即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统分结合的模式,除了院党委总体开展教育管理外,在学生党支部、班集体、宿舍、网络等多种阵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群众中亮出来,让党员发展的公信力树起来。
基层党支部要明确要求学生党员定期组织并参加支部活动,保证活动时间和提高活动质量。在组织生活中,基层党支部还要坚持党的民主评议制度,将教育、管理和监督融为一体,抓好党员队伍的治理和建设。如组织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民主选举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党性,引导党员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在班集体里,党员的各项行为都时刻在班级同学们的关注之下,这会让党员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员要求,使党员时刻鞭策自己,激励党员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针对这一阵地,一方面要把党组织活动与班级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党组织在班级的影响力,比如建立党员帮扶对子,让党员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另一方面让班级同学参与到党员发展、党员考核、党支部民主评议等活动中来,让班级同学亲身感受党组织活动,了解党组织。通过班级和党组织一系列相关活动能够鞭策和激励广大党员提高修养,加强学习。
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党员的模范性和先进性在宿舍有着最直接体现,也是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宿舍也是一个“小天下”。党员应该在思想、学习、纪律、卫生、宿舍文化等方面做好表率作用,以自身行为带动宿舍成员,以宿舍带动班级,以班级带动学院。通过挂牌“党员宿舍”,争创“标兵”宿舍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信息网络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加强和提高党员教育工作,对于保持党员先进性、提高党员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将网络渗入到党员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比如建立“红色网站”、建立党员QQ群、党支部微博、创建党组织微信公共账号等,安排专人管理,使其成为党员教育的新阵地。
在构建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时,必须坚持多样性、准确性、可行性、完善性、制度性。对于每一项考核内容进行细分和量化,对于党员的考核结果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通过保障体系的构建保证党员考核的准确、科学、公正,提高党员的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0712.html上一篇:高校学术期刊之编辑人才培养
下一篇: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