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对一个跨国企业而言,决定其成败的不仅是拥有的物质资本数量,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其拥有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大批跨国企业为了更好实施其发展战略,纷纷设立分支机构,提供了大量需要具备国际化管理才能的工作岗位,希望能够招聘到能够熟练使用外语进行交流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相关工作。2001年,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教育部提出把双语教学列入了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
高校双语教学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既涉及专业课程的教学, 又要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外语水平。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个高校都不同程度的设置了双语教学,许多高校或多或少的开设了管理类课程的双语课程,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意见以及学校督导检查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存在,比如:由于上课时听不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英文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变成了普通的英语课,而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的。这些问题究根溯源可能集中在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学效果不理想等方面。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在师资、学生、教材和教学评估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国内高校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从师资力量、学生自身能力、教材选用和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深入展开高校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期望对提高国内高校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水平有所借鉴。
1.师资力量欠缺
在双语教学中,现存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师资力量不足,能够胜任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教师欠缺。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教育领域投入逐年增加,高层次专业人才规模日益庞大,高校新进人员大多具有博士学位。但是,由于国内的英语教学多为“哑巴”模式,即使对博士而言,也是能写却不一定能说。比如:部分双语授课教师,虽是管理类学科科班出身,精通管理类课程专业理论知识,但是英语口语比较差,英语基础知识欠缺,甚至不能完全理解全英教材的英文内容,授课过程不能清楚地表达专业内容,更别提深入讲解重要的知识点。还有一部分授课教师,虽然外语能力较强,甚至是英语专业科班出身,但是对于管理类课程的专业知识却不熟悉,只能是很肤浅地对一些专有名词进行字面解释,在课堂上根本无法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致使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差。所以,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制约着高校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2.学生能力不足
作为授课对象的学生,其自身学习能力的高低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双语教学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授课教师而言,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同于国外院校,国内高校授课班级人数过多,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尤其是英语语言水平参差不齐,在知识接受程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学生而言,即使面对的是优秀的双语教师进行授课,他们的课堂知识掌握程度也会不同,致使很多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低落,严重削弱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尤其对外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感觉双语教学的课堂压力较大,出现了害怕上双语课,在课堂上恐惧回答课堂问题,甚至对一些双语课程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面对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群体,在教授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基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程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多种教学方式并用,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点,不断提高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的讲授效果。
3.教材选用不当
当前,针对我国高校管理类课程的双语教学,还没有一套完全适用的教材可以选用,现有使用的教材一般选用外国原版英文版。它的优点是语言纯正地道,贴近生活,知识一般都是最新的,而且编排的有系统性,原汁原味。但是,由于中西方经济、社会、文化的不同,英文教材在思想、内容等方面与国内教学有较大差异,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理解教材内容。而且由于在国内对英文原版教材的需求有限,导致教材在国内的发行量较小,购买也不方便。此外,部分高校还会选用翻译版教材和自编教材进行双语授课,因为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学生状况翻译编写的,因而内容灵活,合乎国内学生的实际水平,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这些教材中对英语的准确性和地道性把握不够,使得教材质量不高,影响到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双语教学的教材内容鱼龙混杂,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挑选合适的课程教材。
4.教学方法不当
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如果制定的教学评价体系与教学活动不符,那么就不能很好对高校教学起到引导作用,甚至影响到高校教学的长期发展。在国内,现有的针对高校双语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却存在着相类似的问题,在制定教学评价体系时,许多高校沿用原有非双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方法,却没有考虑到双语教学的自身特性。此外,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过于偏向教学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导致不能科学合理的反映授课实际情况,使得“教”与“学”脱节,大大影响授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高校在制定双语教学评价模式时,要结合双语教学的状况,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三、采取应对策略 1.加强师资培训
高校双语教学的改革要求对授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授课教师要不断改进其教学方法。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持续的进步,要想提高高校双语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就要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得授课教师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时,持续不断地掌握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在培训过程中,熟练掌握专业性的英语词汇和语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使用过程中运用自如,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去理解课程中的专业性概念和知识点。
2.加强课堂互动
授课教师根据所教管理类课程的实际情况,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多种课堂互动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比于普通课程的授课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去感受良好的双语授课氛围,不仅提高了英语学习水平,又学到了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授课教师在课堂互动环节,要鼓励学生尽量运用英语完成课堂的发言和讨论,使得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进行问题的分析。同时,采取课堂分组讨论方式,完成课堂重要知识点的讲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生变主动学习,既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又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课堂知识讲解。
3.选用恰当教材
教材的恰当选用是完成科学合理教学的前提。通常情况下,选用外文原版教材和拍套参考书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因为外文原版教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最原始专业知识内涵,帮助授课教师更快地了解课程理论的发展动态,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相关内容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双方而言均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对学生来说,由于原版的外文教材价格较高,可能会超出许多学生的承受能力。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与教材供应商进行协调,为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提供对应的解决途径,比如:采用购买新教材、二手教材或租赁教材等多种方式。同时,授课教师应该为学生列出有价值的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查阅以完成课程的自学。
4.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为教学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授课教师可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合理分配课程的中外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同时应借助于语言以外的其他行为,比如:肢体语言等,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对于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科学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授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交替使用中英两种语言,注重引导学生使用英语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对比学习以便学生更熟练地使用英文进行表达。而对于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在讲授过程应该适当增加中文授课的比例。
5.完善评价体系
科学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使得授课教师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为高校双语教学持续改进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由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从专业的角度对双语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评价,还要考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是否适合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其次,要对学校双语教学的师资能力、学生水平、使用教材等分别进行评价。同时,学校教学督导组要对授课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最后,基于以上环节的考核结果综合计算评定成绩,并为授课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指导性意见,促使授课教师及时改进自己的授课质量。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校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已开设多年,为政府和企业培养了大批的国际化人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同样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涉及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这些问题有大有小,影响到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具体问题的应对策略,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的不断进步提供借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0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