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随着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高校发展的核心,而课程考核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其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已成为高效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探索建立科学、灵活开放的课程考核方式势在必行。高校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它引导、督促和约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通过对课程考核改革的研究和探索,构建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发挥课程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 目前高校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2.1 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课程依然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成绩相加的的考核形式, 平时成绩一般通过学生出勤、作业完成等进行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而且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高,导致大多数课程学生只凭一次期末考试就能通过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通过考前突击的方式来通过考核,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灵活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与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
2.2 考核内容僵化
传统的课程考核主要侧重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考核,使得考试内容局限于书本知识,只是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没有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此外,老师出题沿袭“规矩”和“传统”,客观题占很大的比重,主观题比重太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这样的考试使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死记硬背并产生考试作弊的想法,不利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 考核有局限性
多数课程考核都规定了时间(通常为2小时),既要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其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么短的时间要想全面、公正考核学生对知识、能力、素质的掌握程度,难免在考核范围上存在局限。
2.4 缺乏激励机制
与传统考核方式相比较,如果改变考核方式采取多种方式考核,不但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而且增加了教学工作量,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去准备、组织、实施,在现有的模式下会出现没有教师愿意承担这项任务,这就需要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考核改革,乐于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3 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探索
3.1 考核内容的改革
课程考核改革应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把考核内容定位在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减少单个知识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识能力体系的考核。在题型上尽量少出、甚至不出那些纯记忆的题目,在试卷内容上,要多设置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案例题型,通过考试让学生明白必须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方法,才能通过考核。课程考核只要合理设计考核内容,不但能减少考前抱佛脚的现象,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也能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
3.2 考核形式的改革
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同,教师应根据课程本身特点、性质,采取多个阶段(如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形式(如开卷、闭卷、开闭卷结合、答辩、实践技能操作、撰写专题报告、提交作品、学术论文等)的考核制度,在同一门课中,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更全面的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和综合能力。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革,使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学和考核形成一个动态进行的过程,能实时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平时积累的重视,。依托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降低学生对考试的惧怕心理,改变“一考定乾坤”的传统考核方式,在动态中管理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将使考核更加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3.3 考核成绩构成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成绩大多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期末成绩所占比例过大,造成了学生考试压力过大。可以改变考核成绩的构成,适当地放宽比例,将平时成绩比重调整到占60%~70%,而平时成绩可由多种考核方式的单项成绩和多种阶段考核的成绩相加构成。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并从多个方面来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不但强调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强化了学生对课程学习过程的重视,调动了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使得平时不认真的学生很难靠考前突击很难取得很好的成绩。这样,学生平时认真参与课程的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过程,无形中对学风和考风的转变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3.4 建立考核改革的激励机制
要将课程考核改革落到实处,就对相应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同时更要与时俱进掌握新信息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新内容。而且不同的考核方式要求教师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是基础保障。可以在教师的年度业绩考核中增加课程考核改革的内容并占一定比重,在教改项目中增加申报课程考核改革申报的数量,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程考核改革,在激励方式上,坚固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互为补充的原则,不仅仅在金钱和福利上对采用合理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教师予以鼓励,更要在声誉上予以表扬和鼓励,对效果较好的课程在学校内部推广其改革经验,起到示范作用。
3.5 加强监督管理
由于课程考核改革在具体实施中给教师带来了不少挑战,加强了工作难度,如何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评价意见及时反馈到教师和教学部门,需要以全面高效的质量管理为基础,加强对课程考核改革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学校在课程考核改革开始前要严格审查改革实施方案,保障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课程考核改革实施中,一方面由教学督导组和各学院教学负责人采取随机听课的方式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可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改革实施情况,通过这些方式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课程考核改革结束后,可以抽查课程考试试卷,重点评估试卷质量和评卷质量,即分析试卷成绩分布的正态性,试题类型适宜度,试题覆盖面、难易度和区分度,形成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并提交给有关部门和教师,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这些方式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考核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才能保障课程考核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下转第78页)(上接第89页)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当前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在今后的高校教育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而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得我们不得不研究现有的考核方式是否真正在培养合格、优质的人才上起了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只有运用科学的课程考核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如何让课程考核更有效地反馈教学效果,督促教师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才能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和实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0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