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On Developing University Career Guidance
XIONG Dingyong
(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Luojiang, Sichuan 618500)
Abstract Career guidanc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s, to help graduates reasonable career planning is important in life. Combining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of career guidance for common method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roblems should be noted that a brief analysis.
Key words career; career guidance; employment quality
在社会就业、生存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一些大学毕业生对即将开始的职业人生没有规划、自我定位不合理,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在步入职业生涯的初期屡屡受挫,甚而引发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积极开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1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与问题
就业指导是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内容。大学生就业难是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个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话题。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680万;而据教育部统计,这一数据2015年将达到前所未有的749万,较2014年增加22万。十余年来,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随着越来越多大学应届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加上历届累积起来的大量尚未落实工作的待业毕业生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待业人员参与竞争,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压力显而易见。早在2012年6月,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指出,在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仍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在2014年6月,由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80.6%,比2012届、2011届(分别为81.3%、81.0%)均有下降,而处于完全失业状态的占比7.9%,这个系数虽不十分突出,但由于毕业生基数大,因此失业毕业生群体仍然相当庞大。
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之所以不容乐观,主要问题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近几年我国劳动就业人口总量处于高峰期;二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导致高学历求职者的急剧增加;三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四是择业观、就业观老化过时;五是选人、用人机制不完善,缺少一套公正、权威、过硬的职业准入制度。此外,还有其它一些方面的原因譬如连续多年的高校迅速扩招使大学生整体素质下降;高校专业结构与社会需要矛盾突出;毕业生自我定位模糊不准等等。
2 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常用方法
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列举几种常见方法:
(1)个别面谈法:即职业指导人员与求职者直接进行谈话,提供职业帮助。这种方法由职业指导人员与求职者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求职者的基本情况、职业素质、心理状况和职业需求,直接为求职者提供建议和具体帮助。其优势在于可以很好地照顾求职者的个体因素,指导人员与求职人员可以很好地进行互动,给予的建议和帮助针对性很强;不足之处在于费时,效率不如团体指导高。
(2)集体探讨法:将一组求职者组织在一起,就其共同关心的职业问题进行座谈,使大家相互启发和帮助,指导各类求职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计划。其优势在于效率高,可以让求职者相互了解学习,互动较多,创新性强;不足在于指导人员的作用相对淡化,其给予建议、帮助的针对性不及个别面谈强。
(3)授课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学校,一般是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丰富的教材,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其优势在于目的明确,规划性、组织性强;不足在于过多的采取单向辅导,互动性差,针对性也不强。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批指导求职者掌握求职过程中具有很大共性的基本知识、技能技巧等。
(4)影视观摩法:通过电影、电视、录像等方式,介绍有关职业选择的知识和案例。其优势在于形象生动,容易被接受、掌握;不足在于不能互动,求职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指导。
(5)就业后续服务法:对已就业人员,定期查访其在用人单位试用期的各种表现情况,及时协助调整不合适人员。而且通过与用人单位保持经常性联系,一方面可以促进被录用者的就业稳定,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用人单位新的用工需求和空岗情况。
3 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3.1 树立好服务思想与态度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职业指导工作已成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不仅取决于职业指导机构的综合能力及其职业指导师的工作能力、水平,还取决于其服务思想与态度。为此,劳动保障部曾在2004年提出了要以人本服务理念为新的起点,指导就业再就业工作,人本服务已经成为就业和就业服务工作的一面“旗帜”,也是当前和将来在职业指导工作中都应遵循的服务理念。就高校来说,毕业生就是学校放出去的风筝,他们与母校之间总有一根亲情般的线相连,他们“飞得高”是母校的一种自豪,帮助他们“飞得更高”则是母校的应尽之责!为此,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确立人本服务思想,一是要做好满意服务,即使不能为某些毕业生切实解决就业问题,也要让他感受到你已尽最大努力;二是争取超值服务,就是尽可能对已就业毕业生进行跟踪,在他们没有主动提出需求时也能随时额外地提供一些帮助;三是追求感动服务,就是在服务、指导过程中多一些人文关怀、换位思考,为求职者“雪中送炭”。 3.2 解决好就业质与量之间的矛盾
就当前看,就业服务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直以来,不少人认为就业的质与量之间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实事求是地讲,这确是一对矛盾,从就业整体宏观层面看还是一对很大的矛盾,但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协调这对矛盾关系,使矛盾双方达到合理平衡。在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服务工作中,要解决好这对矛盾关系,关键在于要切合学生实际,加强针对性,量体裁衣,把宏观矛盾细化、分化处理。也就是说,要指导学生避免不顾自身能力兴趣特点等个别差异,盲目追求所谓“好的工作”。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我们开展就业服务的原则应该是在力保就业的基础上追求符合其能力兴趣特点的“就业质”,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追求个体“就业质”的过程中去累积宏观层面的“就业量”,因为对于每一就业个体来说,是不存在就业量的问题的。总之,作为职业指导机构、指导人员,应该明白对就业“质”的评判不是看有多少学生找到“高薪”工作或者所谓的“高地位”工作,而是看有多少学生找到适合他自己的工作,即“人尽其才”。
3.3 协调好影响就业质量各因子之间的关系
排除客观因素,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影响就业质量的几个因子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求职者、职业指导机构及其职业指导师,只有这几者的关系得到了充分协调,就业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职业指导机构及其职业指导师作为中介服务机构与服务人员,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就高校来讲,招生就业处应该积极承担起相应责任,充分发挥其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作用与协调作用。
3.4 准确地把握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准确把握职业指导的内容是保障职业指导工作质量的必要前提,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与就业政策指导。即将开始职业生涯的大学毕业生,有必要了解政府部门对各种职业的相关规定及各种就业政策,特别是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或者自己感兴趣将可能从事的职业更要熟知。一些毕业生不清楚有关的政策规定,也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就业、开启职业生涯的过程中,要么忽视自己的义务,要么忽视自己的权利,要么不知道怎样承担义务、履行权利。对《劳动法》、就业政策、用工合同等的不了解,不仅增加了求职时上当受骗的可能性,丧失一些真正的就业机会,还可能在工作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并滋生一些劳动纠纷,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2)职业与择业观的指导。通过职业与择业观指导,让学生明白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职业都具有各自的社会意义,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而把劳动报酬作为职业选择的唯一依据,所以在择业时不能先入为主地以所谓“社会地位”、“经济效益”来评判,而要结合社会需要,从自身能力、兴趣出发,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
(3)职业选择的方法指导。职业选择,就是结合社会需要,根据自身专业、兴趣、特长、能力等,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进行选择。职业选择的第一步是要调查分析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即要考虑社会需要;第二步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弄清楚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最后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作出抉择。
(4)就业技能指导。面临就业选择的毕业生,除去经验、能力因素之外,还常常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思想准备不充分,就业意识不到位,这样的学生常有惶恐感,在供需见面时比较拘谨,甚至手足无措,不少毕业生因此而错失良机;二是缺乏相应的技能技巧,包括对具体的应聘程序的理解,个人表格的填写、资料的整理和使用,面对用人单位如何介绍自己,以及应有的礼仪和言谈举止等。因此,在进行就业思想、意识指导的同时,加强就业与创业技能指导是提升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方面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尽力避免由于不按时到会、介绍不着边际、材料不得要领、礼貌不周、言语不当、手续不全等技术原因造成的求职障碍。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职业指导部门及其指导老师、学生本人、用人单位的多方努力、配合,也需要学校、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各方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提高质量,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0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