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在高校工作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开别人而孤立地存在。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世界,都希望能拥有多一些朋友,并与他们保持真挚的友谊。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的群体背景上、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满意与否为特征的一种心理关系,它是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一种心理侧面。处理好高校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领导成员间的关系、干部和教职工的关系、教职工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学生间的关系,其本身就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学校群体组织的整体性与共同活动的效率。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组织的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学校教职工个体心理的发展和行为的改变。所以改善人际关系环境就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人际关系的特征
(1)人际关系不是抽象的东西。一方面孤立的个人不会有什么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任何人又都无法直接同整个社会发生联系。所以,只有在群体内,借助直接交往,才能建立起一定的人际关系。例如一个学生,假如他离开家庭、邻里、班级集体和好朋友,他就会成为一个没有人际关系可言的孤独者。
(2)人际关系是人们相互联系的纽带,人类的社会性活动决定了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需要他人的支持、配合与帮助。就个人来说,各种层次的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敬和自我成就感等)无一不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得到他人的认可后才得到满足的,个人的心情是否舒畅,生活是否幸福,工作是否顺利也无不受他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3)学校的人际关系的教育内容,有两个方面: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
人际关系作为教育的目的,既是德育内容,又是智育因素。例如,人际关系的内容、性质及其心理成分,象思想情感和态度等,都是德育范畴的东西;而良好的人际知觉,善于交往和能够团结他人的能力等,又是智育内容。两种因素都是教育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当今社会里,由于人们的合作区域、职业流动和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社会对教育的这种要求也就更加强烈了。
人际关系作为高校的教育手段,有两方面:一方面,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有效的激励手段。例如,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好,彼此信赖,学生就容易接受意见,改正缺点和错误,教育的效果就好;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这样,如果课堂上有良好的心理气氛,教师学生都会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也就非常好。另一方面,人际关系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渠道。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人际关系是极其重要的沟通手段,不论是知识传授,品德培养,还是智力开发,人际关系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情绪对立,将会使教学秩序难以正常进行。学校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效果。人际关系是办学的一种手段,也是办学的一种目的。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
高校的人际关系是非常纯洁和规范的,它与社会的大环境相比高等学校的人际关系要相对的单纯和规范。教育的内容也相对单纯,在学校里,所有的成员都可以直接交往,没有严格的等级制,人际关系平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尊重和信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具有角色的多重性,他们之间不仅具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同时还具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长者和晚辈,有知者与无知者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丰富性 因为在高等学校里,全部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的,成员不仅年龄跨度大,成分复杂,教养水平不一,价值的多元化和个性差异的鲜明性也非一般群体和组织所能比,这也就决定了交往需要的多样性和人际关系的丰富化。
三、高校中不和谐人际关系的表现
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这类通常多能与大家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这类人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领导、老师、室友、同学或父母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第三类:与人交往平淡。这类人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属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
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这类人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社交状况。
第五类:社交恐惧症。这类人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为此,他们常常陷入焦虑、痛苦、自卑中,严重影响到心身健康和日常生活。
第六类:不想交往。这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前五类都有交往的愿望,而此则缺乏这种愿望和兴趣,他们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僻。这类极少。比较而言,前四类是一般性社交不适,人数比例也较高,而后两者属严重的社交,比例小,但对心身的健康、发展危害很大。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高校里,教师占主导地位,因而要求教师一方应该有更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要作到不卑不亢、方正为人、情操高尚、刻苦好学、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书艺术及效果;品格高尚,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庄重的仪表和举止。以诚待人与学生交往时必须热情、诚恳、真心实意与他交流和交往、面带真诚的微笑、精神愉快的给学生一个明确友好的表示,乐于与他交流和交往。 交往时要关心、体贴、理解学生,心目中装着学生,设身处地为他着想,将心比心,善于理解,与他分担忧愁,共享欢乐,尊重学生,以耐心倾听为主,不要心不在焉或随便打断他的讲话,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
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做到:(1)求同存异 相似性因素是导致人际关系吸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求同存异就是把双方的共同点发掘出来,作为改善关系的基础。例如:有相同的经历、年龄相仿、相同的爱好、同乡、同学尤其是思想价值观念的相似(一致)都会成为改善人际关系的突破口和友谊的生长点。从个人来讲,努力向组织靠拢,自觉地认同群体价值观,是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高校通过加强思想品德、文化素养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觉悟水平和自身修养。或直接改善人的动机结构,促使人际关系的思想性质发生变化,就会使人际关系得到调整和改善。
(2)改变不良的人际关系反应特质,稳定教师队伍。在高校里,关键要有自知之明,正视自己在人际关系反应特质上存在的某些缺点,并愿意做出切实改进。保持教师队伍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稳定,领导班子的稳定,教师队伍的稳定,都可以加强人际关系;相反,调动频繁,则会削弱这种关系。所以稳定队伍,巩固关系是很重要的心理原则。而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增强接触来密切关系,也是这种时间属性的心理效应。
(3)以诚待人,尊重他人 诚实,就是真心实意,实事求是,不三心二意,口是心非,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真诚是友谊的基石,真诚会产生感情的交融和心理的相悦,从而大大增强人际吸引。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待人热情,诚恳,真心实意地与别人交往。交往时要关心、体贴、同情、理解别人。因为同情与理解是与别人进行合作的感情基础。要培养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共知感,即心目中装着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善于体谅别人,与别人分担共享欢乐。 在与他人交往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突出自己。夸夸其谈,而应当以他人为中心,倾听对方的讲话,不要心不在焉或随便打断别人讲话。要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人格。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在别人讨论问题上时,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多采用肯定式,肯定别人的正确意见。
(4).严于律己,不怕吃亏,甘当配角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中必须谦虚谨慎、言行一致,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在处理同组织、团体和他人关系时,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树立“不怕吃亏”的思想。在人际交往中,不应只考虑发挥自己的作用和长处,而应更多考虑如何发挥别人的作用和长处,这样就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改善高校人际关系环境最根本的是要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伦理观和良好的品质。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样,就一定能够在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健康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