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述(重要性)和现状
“高校学生管理是指高等学校管理者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针对大学生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在加强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按照依法治校,从严管理,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努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
高校学生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内容很多,总体来说,主要工作可概括归纳如下:思想政治教育及党团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学习;服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奖助学资源,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拓展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日常心理咨询辅导;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班级、学生干部、辅导员队伍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亦是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及与国际社会逐步接轨,国家发展对高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除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外,高等教育也逐渐普及。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为高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不断扩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普遍提高了国民素质,提升了学历,缩小了与国际上受教育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使大学生平均素质降低,由“精英式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致使大学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同时对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诸多新问题、大学生的新变化致使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日渐复杂,沿袭了多年的较单一的传统学生管理模式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已不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变化的新要求。因此,处于新时期的高等院校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尽早建立适合新形势的科学、高效、完整的学生管理新系统。
二、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现今高校仍然是沿用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很少有改动。虽然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中有很多值得现今高等院校继续借鉴的经验,但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主要以居高临下的“管治”为主,与当代学生管理应向着人本化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不相符,即不但要坚持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鼓舞学生、鞭策学生,又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样要坚持以生为本,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探索、创新新时代、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新做法。
当今的新形势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和困难,主要由于高校普遍扩招引起的学生整体素质的下滑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压力;网络等信息化的普及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校园环境愈发复杂,致使管理难度增大;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者自身素质制约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成效等。
在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管理体制混乱,机构不健全,制度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普遍不够合理。学生管理制度不够系统科学,不尊重学生的个性,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管,既管又不管的现象非常严重。学生管理职责分工不清,校内涉及学生管理的部门没有明确的管理分工,因此工作中存在责任互相推诿、工作缺乏明确目标、相关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等问题。辅导员、学生干部存在工作缺乏针对性、目标性,同时上面部门管得太多、太宽,导致他们只能上面怎么说自己怎么干,毫无根据实际情况创新的精神,直接影响了学生管理的成效。
2.网络时代的来临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网络媒介也就成为传播先进思想理念的一个重要平台。当今年轻的大学生继而成为使用网络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学习、行为无一不深受网络的各种影响。网络已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友交流、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很多大学生认为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大学生与世界接轨,大大增进了他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导致大量不良的信息影响着当今的大学生。大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在网络中被骗、不慎泄露个人信息、随意发布反动言论、沉迷网络交友和网络游戏并因此荒废学业的事例并不少见。有人把网络对青少年大学生的影响比作精神海洛因,我认为一点也不过分。由此可见,网络时代复杂的特点给高校学生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3.高等院校学生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的每个院系都要按照1:120~150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兼职班主任。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专职辅导员数量远远不够,有些学校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甚至能达到1:300甚至是1:500。普遍来说,高校的辅导员不仅要承担思想教育的任务,还要做大量的学生事务工作,加上辅导员数量短缺,这导致辅导员肩上的任务大大加重,许多辅导员工作时间的投入已经远远超出学校规定的正常工作量的额度。而一些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员由于自身教学任务、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压力而在学生辅导工作上难以充分投入时间和精力及时和学生沟通。最基层的学生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化、肤浅化,学校便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规范的管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设想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校风、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高等院校都应该重新思考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转变一些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传统方式,开辟适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和社会发展的新方式方法,从而紧跟时代发展,给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1.更新观念,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逐步建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科学管理机制
应该改变不合时宜的“控制型学生管理”的传统方式,认清学生才是学生管理主体,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以学生为根本,大学生既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这一事实。
“以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根本在于对个体差异性的充分肯定,它提倡以柔性管理来替代传统控制型刚式管理。尊重学生不同的人格个性,积极引导他们去主动进行自我管理、主动学习,通过对大学生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的充分信任,能够激发大学生积极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从而通过他们自身的力量引导自己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2.完善各项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化管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有针对性的分层式管理与个性化管理
高等院校应摒弃仍在沿用但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旧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更新学生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按规矩办事。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如果对不同年级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实施同样的管理办法,只会收效甚微。应该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对同一年级中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大一新生严格抓日常行为规范,对大二、大三的学生重点抓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发展方向实施个性化管理方式,继而增强管理效果。
3.重点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通过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来提高管理者能力
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主要要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高等院校的辅导员老师处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其管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高低。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实施者,也是和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导师、良师益友。因此,对学校内处于学生管理工作一线的辅导员老师应进行管理学、心理学等方向的统一培训,来提高辅导员老师的管理水平。只有充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使其成为一支拥有较高管理能力、工作充满激情的高效队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高校的学生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应大力抓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他们在学生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学生干部群体整体是校内的优秀学生群体,他们学习刻苦认真、吃苦耐劳、综合素质高、组织管理能力强,在师生中都有良好的威信。他们从学生的角度达到学生协助老师、学生服务学生、学生管理学生的最终目的。大力加强高等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也非常重要。
高等院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能够服务当代飞速发展社会的高素质实用性人才,而高质量的大学生主要来源于高校高质量的教育和管理。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是时代的要求,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之下,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和体制,做到在管理中“服务育人”,紧抓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增强学生管理工作成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创新管理模式对于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来说同样也是任重道远,还需要根据实际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去革新完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1320.html上一篇: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探究
下一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