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2014年3月25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号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运用人力资源理论等相关知识,“做好学生骨干的遴选、培养、激励工作”纳入到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中。培养高校学生干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不仅是《标准》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要求,更是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良好,积极进步的群体,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决定了这支队伍如何发挥作用,发挥多少作用。首先,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集体中的榜样和示范,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对于建设优良的学风、校风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学生干部是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他们将相关要求、通知、政策及时传达给同学,将同学们的意见、建议、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后,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也有利于其自身在有限的学习生活中锻炼能力、提高才干,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学生干部的培养缺乏外部动力,体现在辅导员对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干部缺少科学的思路、方法和规划,很多情况下是凭借经验和感觉,导致培养方向偏离和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从内部因素来看,学生干部存在着任职动机具有功利性,自我定位不明确,缺乏原则性和责任感,是非观念淡薄,“高能低分”甚至不能正常毕业等问题。这些问题和现象影响着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甚至制约其终身发展,亟待寻求合理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二、5W1H分析法的含义
5W1H分析法也叫六何分析法,它既是一种思考方法,也是一种创造技法。该法最早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于1932年提出,叫作“5W”分析法。在此基础上,经过人们不断运用和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5W+1H”模式,即5W1H分析法。该分析法要求对选定的项目、工序等,从原因(何因why)、对象(何事what)、地点(何地where)、时间(何时when)、人员(何人who)、方法(何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现常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工作学习等。本文将5W1H分析法应用到学生干部培养的过程中,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稳定性、针对性、辐射性、时效性、自发性以及延续性,从而促进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建设。
三、5W1H分析法在培养学生干部过程中的应用
(一)why原因――即培养学生骨干的动机
当前大学生担任学生骨干的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以图通过担任学生干部,从而获得“加分”、老师的青睐和同学的关注,进而在评优、入党等程序中获得“有利条件”,而高校辅导员在培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功利性的影响,使得学生干部培养并非完全从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等角度出发,造成培养工作产生偏颇。
辅导员培养工作中应重视原因的探求,实时关注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担任学生骨干的动机,弱化功利性,强化更为积极的动机,促进学生逐渐形成为同学服务的意识,乃至更为崇高的理想信念。与此同时,加强党团建设,明确自身培养学生干部的目的,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干部能够发挥其作用,带动身边的同学,形成自我培养的良好氛围,确保培养的稳定性。
(二)what事情对象――即学生活动
新时期,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工作越发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单从学生干部的角度出发,日常能够接触到的学生活动就包括:理论学习、社团文化、校园文化、志愿服务、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正如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当代大学生更是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不同的学生干部有不同的发展路径,这既是学生干部自身特性造成的,也是当代学生干部追求个性所导致的。为此,要想有效培养学生成为骨干,在培养过程中就必须重视针对不同工作内容,结合学生活动特点,发挥不同学生干部自身特长,让不同的学生干部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实现学生特长的磨砺和不足的发现。此外,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活动,还能够让学生干部发现自己的工作特点,同时在被动的情况下接触更多不喜欢、不擅长的活动类型,通过有针对性地培养锻炼,实现学生个体的成长成熟。
(三)where场所――即培养工作的空间条件
学生工作的开展通常没有固定场地,可能在办公室,可能在教室,可能在报告厅,也可能在露天环境,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随之也会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展开。不同的空间条件会影响培养工作的多方面因素,从形式到行为,从内容到过程,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就是培养对象辐射范围。在办公室、教室等环境中,培养对象可能仅仅是单一的或若干的,培养所达到的效果针对个体而言是较为明显的,针对性强,而辐射效果确实有限的;在报告厅或者露天环境中,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将大幅下降,但辐射面却能够扩大,能够使一批有潜力的学生也得到适当的培训,为后期进行针对性培养奠定基础,应是前期培养时重点采用的空间条件。辐射性与针对性是相对而统一的,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根据所在场所的空间条件,灵活采用一对一培养还是一对多培训的形式,以提高培养工作的成效。 (四)when时间――即培养工作的时间
正如事情对象、场所的不确定,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不确定的。学生干部不是一蹴而就的,优秀的学生干部需要知识的积淀、工作的磨砺、经验的积累,这一切都要求培养工作应当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专业学习应占据其时间的主要部分,加之多种的不定因素又使得培养工作不可能是简单连续的。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当充分熟悉和掌握大学本科生学制时间的规律,不断发现培养锻炼的好时机和新契机,化完整的学生干部培养为间断的短时培训,在某一时段或一个周期内灵活掌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从而实现学生干部的长期有效培养目标。
与此同时,不仅学生干部的培养应注重时间的因素,高校辅导员老师更应该通过培训让学生干部也意识到时间规划的重要性,培养工作的时间把握不应当仅靠辅导员老师,更应该由学生干部自身去体会和发现什么是能够得到锻炼的好时机,提前做好准备,主动寻找机会获得培养。
(五)who责任人――即学生干部中的领导核心
学生干部是一个群体,这个团队一般以各级学生会、社团、班委会等形式出现,在这一团队中必须建立起现代管理组织形式,这是团队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自我管理机制形成的基础,更是全面提升学生干部责任意识的必要条件。在各种组织形式当中,无论是树状、星状还是矩阵式,都有其团队领导核心的存在,从团队内管理角度而言,是自我管理的中枢,也是团队运作的纽带,而从辅导员角度来看,这一领导核心则是管理这个团队的关键,正确选择并培养学生干部担任团队核心是辅导员培养学生干部工作的一大重点。通过确立学生干部团队核心,指导其在团队中建立制度化管理模式,强调责任机制,形成有效的自我管理系统,这样不仅能够大幅提高学生干部团队核心的工作能力,更能带动整个团队实现自我培养。在实践中,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学生干部团队核心的选拔不一定始终都能够达到理想水平,这时除了进一步加强团队核心的培养之外,还应当增强监督机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影响团队凝聚力和团队整体水平。当然,必须注意的是,团队核心不是一个人,同样应当是一个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现代管理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避免“领导”一人能力水平的波动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
(六)how方法手段――即培养工作的形式
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采用何种方法实现目标需要根据辅导员的特点和学生的特性进行灵活选择,只有充分结合各种不同的方法才能有效应对当下复杂的工作局面,因此培养学生干部的重点不在采用哪种方法和手段,而在于辅导员必须要了解各种不同的方法,掌握不同手段的运用技巧和预期效果。在新媒体、自媒体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等形式获取知识和技能,辅导员工作也越发强调“触网”“触媒”,因此辅导员对于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也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以前的讲座、实训、言传身教等传统形式,而应学会采用各种新媒体、新途径,拓展学生骨干培养方式,一则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网上培训,及时关注学生干部学习工作动态,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干部积极采用新媒体、自媒体平台,拓展自身业务素质,以实现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创新性和延续性。正如新媒体、自媒体天生具有的渠道作用一样,辅导员应当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将其他培养学生干部的方法和手段联系起来,努力达到“1+1>2”的效果。
四、结语
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关键而充满挑战,通过借鉴5W1H分析法为这项工作提供的方法不一定全面,但为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合辅导员思政工作原则进行不断拓展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干部。我们需要不断挖掘并创新式地将各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到学生干部的培养,乃至辅导员的整体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培育工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1384.html下一篇:浅谈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