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引导高校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并引导他们用正确的利益观来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完善自觉,使他们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对于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对于新时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党员干部利益观的现状分析
高校党员干部是高校党组织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引领广大教职员工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绝大多数高校党员干部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守德守法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学校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谋大计,贡献自己的智慧。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也是社会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良价值观念也渗透到大学校园中,一部分高校党员干部由于自身意志不坚定,受其不良影响,产生了蜕变,利益观出现了偏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高校党员干部贪念滋生、视金钱为圣物,凭借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环境与执政任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考验,西方价值观念的挑战,对中国传统社会主义观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开始出现了思想迷茫与困惑,有的逐渐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在多元文化中迷失了自我。”[1]他们宗旨意识淡化,把追逐自身的物质利益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视金钱为圣物,在日常工作中,力求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近年来,高校一些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在人才招聘、学生评优、招生考试、教学设备采购、基建等工作中中饱私囊的事件屡见不鲜。自2014年以来,至少有三十名高校党员干部被查处,大多是因为违规收受巨额财物,构成严重违纪且涉嫌犯罪。
第二,一些高校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工作缺乏原则性。他们在工作中力求个人地位,明哲保身,不敢说真话,“老好人”思想严重。有的思想麻木,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理念,工作中浑浑噩噩、作风懒散;有的则办事不讲原则讲义气,对所谓的“熟人”、“亲人”、“能人”等厚爱有加,大开绿灯;有的党员干部,不讲组织原则和程序,独断专行,把自己的权威凌驾在组织之上,更有甚者还对有不同意见的同志明里讽刺挖苦,暗里打击报复。
第三,一些高校党员干部贪图享乐,生活作风奢侈腐化。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的享受生活,这是正当的需要,又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如果把享乐尤其是感官享乐作为其人生的唯一目的,则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偏狭的理解,会使人们陷入享乐主义陷阱。目前,有的党员干部已经陷入享乐主义陷阱,沉迷于吃喝玩乐,灯红酒绿,不该去的地方去了,不该做的事情做了。有的高校党员干部则生活作风不检点,搞婚外情,还有的铺张浪费、挥霍公款。
二、高校党员干部利益观引正的途径探索
不可否认,市场经济的商品原则强化了人们的逐利意识,高校党员干部也不例外,但是如果高校党员干部的求利性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必然会侵蚀高校党组织集体,败坏社会风气,使得物欲横流,贪污腐败横行,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引导广大高校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党员干部利益观势在必行。
第一,以思想建设为根本,教育和引导高校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实证明,一个党员干部蜕化变质,往往是从思想上开始蜕变的。所以,加强思想建设,至关重要。首先,高校党员干部要加强对科学理论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确把握党中央的新路线,保持正确的方向,不断与时俱进。其次,高校党员干部要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内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不断内省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从而加以抑制和克服。再次,高校党员干部必须明辨是非。每个人,包括高校党员干部都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人们经常会碰到正、误、是、非、美、丑等,高校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弘扬正、是、美,克服误、非、丑。只有解决了思想建设这个源头问题,才能教育和引导高校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他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对人生目的的意义和看法、对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认识不出现偏颇,从而使得利益观不出现偏颇。
第二,以党性教育为核心,教育和引导高校党员干部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问题。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党在各个阶段的历史任务不同,党性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党性的内涵包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同理想;以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奋斗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关系为法宝。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高校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保持纯洁的党性,才能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办事,而不是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才能认清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才能把学校的发展放在首位,把个人的荣誉地位融入学校集体的荣誉里;才能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第三,以道德建设为基础,教育和引导高校党员干部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2]人们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变动,来辨别社会发展的方向,来确定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关系,从而形成自身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是非、选择高尚、继承优良传统,推动社会发展。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中国共产党靠艰苦奋斗起家,艰苦奋斗其主旨在于奋斗,即使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社会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我们党仍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因为艰苦奋斗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它是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李大钊曾强调:“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3]因此,高校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传统与作风,为广大师生谋利益,为学校的发展贡献智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1397.html下一篇: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路径选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