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能否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人才,关键在教师。而良好的师德则是对教师的根本要求。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即使个人的业务能力再强,科研水平再高,也不可能为学校的发展、为培养人才做出贡献。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师德的建设与大学生成才是息息相关的。
要使大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高等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师德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大学阶段是人生知识技能奠基、思维方式形成和人格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道德和品行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和价值取向的选择,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师德建设与大学生成才是相辅相成的,高校师德建设既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又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客观需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通常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大学教师对大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要教育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教风学风上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价值取向,为他们的成才打下坚定的基础 。
1.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高校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对合格的大学教师的根本要求。教师是党的教育事业的实施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广大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引导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
教师的师德水平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教师的师德规范可概括为 “思想进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个方面。 因而,教师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树立一种榜样。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对学生影响具有示范性和长期性,教师的一言一行均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真履行好教书与育人的职责,为人师表,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做出贡献。
2. 高校师德建设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
我国的大学培养目标是:“通过大学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这个培养目标需要高校各部门教育工作者共同协调合作来完成,高校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影响着这个目标的实现,而师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由此可知,高校师德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要想培养合格的人才就必须要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
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004 年 8 月 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其第十四条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由此可见,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大学生成才的客观需要。
二、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学生成才
高校的师德建设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客观需求。提高师德意识、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完善评价机制和营造良好氛围是高校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可行路径。所以,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加强师德建设需要从教师本身意识的提高、教育体制的完善和学校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展开。
1. 提高教师自律意识,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教师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修养是提高教师师德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应该不断地、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自己从内心里有自我师德提高的意识,不断地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才能从根本上开展教师的师德建设。教师只有自觉坚持教师职业道德的高标准、严要求,用高尚的道德理念指导自己的言行,才能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我,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和道德情操的培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教师作为教育者,其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加强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治理论的学习是提高教师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保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自我剖析,善于自我批评,来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师德。勇于自我剖析,善于自我批评,需要勇于承担错误的勇气,需要不断反省自己,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增强自律性。
2. 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完善师德评价机制
制度建设是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构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师德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完善师德评价机制,也是教师良好师德的提高和发展的必要保障。
学校应该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制度、纪律,综合运用相关的法律、政策,乃至舆论宣传等手段,促进教师队伍思想素质的提高,引导和约束教师向更高的师德修养方向发展。建立教学评估标准,以及学校、社会师德监督制度,形成健全的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评价,才能让教师有章可循,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责,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学校党政领导可以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相关法规对教师职业职责和义务作出规定,要求教师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规定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才能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3. 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创造有序的建设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是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外部条件,对良好师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较强的成就意识,所以,学校应该本着关心和爱护教师的原则,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与师德建设有关的各项制度,增强广大教师对师德建设的认识,促使高校教师自觉地在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下进行师德建设活动。此外,还应该树立师德典型,充分发挥榜样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营造一种尊重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推动师德建设。让师德建设在良好的舆论氛围的感召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总之,高校师德建设是大学生的成才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才。只有提高教师自律意识,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完善评价机制,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师德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层次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1455.html下一篇:高校大学生互助游发展对策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