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我国的教育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和革新,教学理念也随之不断完善。培养学生自律学习能力已成为教学界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共识。朱湘虹[1](2005:41-43)认为自律学习是当代大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陈海强[2](2004:52-53)提出学习应该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机构虽然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很多空间,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探讨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特殊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高校开始实施扩大招生战略,近几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居高不下。高校学生数量增多,师资力量不均衡,必然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老师缺乏监督。学生和老师比例严重失调,老师无暇顾及每个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监督太少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太松懈。第二,学生课堂效率比较低。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学习,基本上能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板书做出相应的笔记。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透彻地理解消化课堂内容的学生比较少,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开小差,甚至有少数学生逃课。第三,学生学习没有计划。学生普遍很少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没有目的性。学生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但又不知道时间都花在哪了。第四,学习缺乏动力。很多同学进入大学之后,心态很放松,认为考试只要考过就行,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第五,缺乏自我评价。有些高校学生把学习一门课程看作完成学分的工作,学过就忘、考过就忘,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对自己在每门课程中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学生不能经常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检查。
高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不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而是学生缺乏自律,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2.自律学习及其相关理论
自律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的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并且通过后设认知、动机和策略的选择性使用来改进学习能力,而不是在学习中,把自己当成是一个被动的反应角色,教师也不宜只是根据学生的心理能力、社会环境与成就标准来进行教学。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BarryJ.Zimmerman和博士班学生D.H.Schunk在1996年提出自律学习的概念之后[3],又对其理论体系进行完善,并阐述自律学习的五种理论:行为理论、信息处理理论、发展理论、社会构建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4]。其中,行为理论主要研究如何建立辨别刺激来增强自律学习[5],该理论在自律学习中主要包含三个过程:自我监督,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信息处理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对信息的长期记忆过程,学习者不断在已有知识体系基础之上学习新的知识,然后将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发展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认知和学习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社会构建理论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发展过程中的各式活动如何引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适当的扮演支持者的角色;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认知过程,把各种资料加以存储及组织,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3.自律学习的培养策略
本文结合我国高校教育的现状并依据自律学习理论,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高校学生自律学习能力,包括:构建自律学习的良好环境;培养学习过程中的自律能力;改善自律学习的效果;加强自律学习的监督和评估。
3.1自律学习环境
自律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能够主动利用周围的相关知识和各种资源,来辅助自己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环境会对人的行为造成影响[6],良好的自律学习环境可以大大的帮助学习者学习,不好的自律学习环境则会对学习者造成负面影响。为构建良好的自律学习环境,需从其三个基本面进行考虑,即环境(学习氛围和环境),资源(学习资源),人(学习者和教师)。
1)高校和老师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学校可以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大家自律学习,对学习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还要成立专门的自律学习小组,提供专门的自律学习教室,开展自律学习交流会。同时,对学习懒惰者采取惩罚措施,进行批评教育。
2)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在自律学习过程中,缺乏了老师的教育和指导,那么必须要有丰富的学习资源。鞠岩提出让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充分发挥作用[7]。除了图书馆,高校还可以邀请知名人士来校讲座,支持学生参加国际交流会议,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实习平台等,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更加方便的来获知知识,更加有效的自主学习。
3)学生自律学习为主,教师配置资源为辅。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可以显著提升自律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作为资源配置者来指导和训练学生,在学生整个自律学习过程中促进和服务学生的自律学习。自律学习者作为自律学习环境的关键因素和最易可变量,必须要有学习的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应该掌握自律学习的方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充分运用周围资源,脱离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
3.2培养学习过程中的自律能力
信息处理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的构建并进行长期记忆的过程[8]。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良好的学习方法,完成自律能力的培养。
1)启发式学习。启发式学习就是自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并提出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启发式学习可以锻炼自律学习者学习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启发式学习,自律学习者在不断的提出问题过程中,可以实时地制定并修正学习的计划和目标,不断的扩充知识体系。 2)归纳式学习。归纳式学习就是自律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查漏补缺。归纳总结是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
3)否定式学习。否定式学习要求自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反问自己,检查自己,询问自己是否理解了学习内容,哪些地方可以继续学习和深究。通过否定式的学习,可以检查自己学习质量。
3.3提升自律学习效果
行为理论提出通过自我指导[9],自我强化[10]来提升自律学习的效果。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则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措施来实现:
1)强化学习动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类行为动力的源泉,也是个性的基础。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也是由于各种需要的推动,这些需要可能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也可能是为了获得好成绩得到别人的尊重,等等。学习动机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强化学习动机可以帮助自律者更加自主的去学习。这时候,自律学习者认为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压力。
2)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有助于自律学习者明确思路,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上,既要制定短期目标,也需要制定长期的目标。短期目标可以让自律者每天都有学习任务去完成,同时也可以通过短期目标的实现,让自己有一定成就感,激励自己进一步学习。随着短期目标的不断实现,最终长期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的实现了。
3.4自律学习的监督与评估
自律学习离不开监督和评估,行为理论和信息处理理论认为在自律学习中应该进行自我监督[3][11],判断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习的知识,认知理论则通过自我判断来对学习的知识进行评估[12]。具体来讲,监督和评估是将自己的学习效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根据达到情况,判断自律学习效果。监督和评估因素包括:
1)评估标准。评估的标准就是自律学习者预期的学习目标。例如自律学习者,可以以熟记30个英语单词作为自己学习的预期学习目标,并以此进行评估。
2)时间尺度。时间尺度的含义就是在监督和评估过程中,要确定预期的目标要在多长时间范围内完成。评估标准的时间尺度需要根据任务难度来确定。
3)质量尺度。质量尺度是指对目标任务完成的质量要求。自律学习中,一定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切实让监督和评估发挥相应的作用。
4.总结
自律学习是当代大学生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自律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靠学习者自己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采取恰当的自我监督和评估方案;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学校和教师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给予的指引,监督,鼓励和心理辅导。高校学生要有自律的决心,切实行动起来,严格管理自己,以培养自律学习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1465.html下一篇:浅谈高校体育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