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1 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对接,促进区域文化繁荣
在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对接过程中,对促进区域文化繁荣有着重要影响。通过高校教育的平台,促进区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1)创新、丰富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历经时间的沉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通过民间的耳闻言传进行文化的传播。区域文化自身的随意性较强,且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科学的传承。目前,我国区域文化传播出现了停滞的现象,使区域文化流失较严重。[1]通过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的对接,能够以高校教育为平台,结合科学的教学方式来不断丰富区域文化内容,使区域文化发展能够不断创新,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
(2)弘扬区域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对接的过程中,对区域文化最重要的影响在于能够在传承中弘扬区域文化,使区域文化在不断拓展中发展下去。区域文化属于隐藏在民间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类型,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实现双方的对接,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添加更多的区域文化元素,丰富高校音乐教育内容,使高校师生充分了解区域文化的特色和内涵。在一定区域内,高校师生的影响作用较大。例如,在杭州的浙江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中,构造音乐中的“人间天堂”,使音乐创作中体现着江南水乡的气息。师生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音乐比赛或音乐晚会,以融杭州地方特色元素为主题,促进区域文化的有效传播。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对接,借助高等院校平台,不断对区域文化进行探索、挖掘,并为区域文化赋予更多创新元素,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弘扬中广泛传播,实现区域文化繁荣发展。[2]
(3)创造良好的区域文化环境。随着高校音乐教育中不断加入特色文化元素,使区域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创新性,有效促进了一定区域范围内文化的传播,对促进人们积极参与区域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高校音乐教育的平台传播,使区域文化在发展中具有更高水平,对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促进人们情感表达有着重要作用。[3]因此,实现高校教育与区域文化的双方对接,能够为区域文化创造出更好的环境氛围,促进良好区域形象的塑造。
2 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对接,实现高校特色教育
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的成功对接,不仅对区域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对高校音乐教育和学生学习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高校特色教育。
(1)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对接,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文化的沟通交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实践,为丰富自身音乐灵感积累了更多素材。基于双方的对接关系,教师再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实践生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充分感受来自社会的多元化音乐元素,促进音乐素养的提高,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目标。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在该校的音乐学院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走到社会中寻找区域音乐。在浙江区域文化中,夜箫、熊林等乐器所演奏的传统乐曲,被当地认为是珍贵的传统文化。在寻找传统音乐过程中,结合现代创新思维,可以将传统区域文化与现代艺术风格有机结合,目的在于探索出一种新的音乐元素,实现由价值的音乐创作。另外,在该音乐学院中,教师常与学生一同参与“走进民间,感受艺术文化”活动,即在地方区域中体验民间古树,寻找有价值的音乐灵感,以更好的服务与音乐创作,形成独特的音乐作品。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开阔思维的培养,对音乐创作有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细化教学目标,促进音乐教学目的的完成,全方位培养学生音乐能力,有利于更高质量的音乐人才的培养。
(2)教学内容融入区域特色。实现双方的对接有利于高校音乐教学内容融入区域文化特色,丰富教学素材,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中,主要包括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以及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两个方面,对大众文化和区域艺术的涉猎较少,不利于学生培养全面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到区域文化特色,促进学生更多音乐形式的了解。在我国不同社会区域中,有着不同的区域音乐类型,成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河南省的南阳板头曲,有以民间说唱故事为主题而表现其叙述、抒情、喜怒哀乐、跌宕起伏的,如以东周列国故事命题的《哭子路》《叹颜回》,以三国故事命题的《哭周瑜》,以隋唐故事命题的《大救驾》。将各种民间的音乐形式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中,能够促进学生音乐上的创新,在浓郁的区域文化氛围中,不断创作出更具特色的音乐作品。因此,通过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对接,能够有效丰富音乐教学内容。[4]
(3)促进特色音乐人才的培养。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的对接,促进了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区域文化特色,这对培养具有特色的音乐人才有着重要作用。融入了区域文化后,通过越来越多的区域文化特色影响,促进学生自身音乐特色的培养,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在音乐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形成自身音乐的独特性直观重要,如近年来十分受欢迎的玖月奇迹,就是将传统音乐融入现代元素,用最纯粹和直接的歌声去激活歌迷的听者细胞,又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去渲染出民族文化中最炫的成分,《中国美》《青春舞曲》等歌曲广为传唱,使人印象深刻。[5] 3 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对接的有效策略
为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的有效对接,要注重科学策略的应用。有效的策略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的有效对接,首先要考虑社会的需求情况,另外还包括民众以及政府机构与城市文化之间的需求关系。只有充分满足社会当中产生的需求,才能够更加切实地实现文化建构。这个过程中尤其表现出来的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一种借鉴与集成。当前,区域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区域环境下民众自发形成的音乐审美与鉴赏特征。其二是区域政府制定的制度性、规范性的内容。也就是通过塑造或者是引导城市形成文化名城形象,或者是具有时尚气息的现代都市,又或者是形成具有自然生态美感的生态城市。这种情况下,城市建设过程中相关宣传活动都应当基于这个中心,并由此展开相关内容。
(2)充分掌握地域文化。只有充分地掌握地域内的文化特征,才能有针对性的与高校的音乐教育进行对接。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式,其中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音乐、舞蹈或者是风俗习惯等都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高校音乐教育在构建区域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形成以高校音乐教育为中心的地域文化传播模式。
(3)创新对接方式。为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的有机对接,在对接方式上要不断创新,拓宽对接渠道,实现对接价值。高校音乐教育学院在开展特色音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人员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更好地实现区域文化的构建和传播。例如,开设专门的“民间特色艺术欣赏讲座”,如我国的皮影戏欣赏。公开放映王华、张老壁、冯凌云、聂春潮等人的皮影戏作品,通过讲座的形式,了解传统文化,并寻找自身的灵感。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开展文化特色文化讲座,聘请民间艺人进行讲授。通过与民间艺人的沟通,促进区域地方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民间艺术形式,对培养全面发展型音乐人才有着推动作用。
(4)加强对接后的文化传播。在实行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对接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接之后的文化交流。高校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城市文化之间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相关的对接内容,其中包括对音乐作品以及歌曲等的对接。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对接作品产生的文化传播价值与经济价值。这个过程更是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灵感的重要途径,对进一步促进城市文化传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为相关的音乐表演、音乐创作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对接项目的顺利实施。
4 结束语
在对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对接的深刻思考过程中,总结得出:通过双方的对接,既能够促进区域文化的繁荣,也能够实现高校音乐的特色教育。因此,实现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对接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发现,为促进双方的成功对接,要应用合理的战略对策,通过全面的分析考虑,保证高校音乐教育与区域文化建设对接的成功实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