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科技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人在享受生活创造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竞争和挑战,这种由外界产生的压力无疑给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制造了很多问题。我国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自身心理素质和健康都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国家对此颁布了相关政策,希望高校能够根据大学生成长的特点,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也可以全面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1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各地高校在积极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发展。为此,他们积极探索各种能够有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并从中积累经验。然而从教育成效上来看,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并没有理想中那么完美有效,它没有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成长特点,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缺乏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内容。许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只注重个人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上的发展和提高,而完全忽视了大学生心理素质上的教育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必然会引起许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大学生全面有效发展。从相关信息统计资料来看,目前,在各大高校中,许多大学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再加上自身认知和约束方面还有所欠缺,并且学校缺乏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得大学生往往走向心理极端,造成严重后果。高校在德育工作中对心理教育的忽视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问题之一。
第二,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缺乏专业性教育人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从事该教育的工作人员,这些国家严格要求必须获得相关证书和学位方可从事该行业,他们对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相比之下,我国在这一方面就比较欠缺。我国高校在进行心理教育工作时采用的德育教师部分都只是兼职人员,他们有的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方面的训练,对心理教育工作不是很熟悉,这就使这些德育工作人员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因不了解心理咨询模式而违反专业要求,从而影响被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专业性要求仍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关键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他们各自成长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深层次地解决大学生内心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也为高校德育实效性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拓宽德育工作途径。高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往往只重视对大学生个人思想政治行为的规范性约束要求,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引导。当学生遇到生活困难和挫折,心情不适等各种心理问题时最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心理教育和开导,为他们指明接下来前进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强化教育力度,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拓宽德育工作途径,弥补传统教育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在传统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往往采取说服教育方式来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进行心理平衡。这种教育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会取得很好的成效。现如今的心理健康教育则采取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疾病,使学生能够自觉接受教育,释放内心存在的压力紧张等情绪。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必然会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其次,一个学生如何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他必然会拥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内心当中的需求。这就为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从而加快学校德育工作的进展。但如果大学生在内心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知能力薄弱,意志不够坚定,那么必然会影响自身道德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效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它会为德育的实效性提供便捷的途径。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方法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问题出现
许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往往忽视了心理保健预防的工作,他们只是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引导,忽略了保健预防的作用。这种教育方式只能短暂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而不能起到长久有效的作用。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
学校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时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心理档案,将他们各自存在的心理问题记录到档案当中,定期为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这些心理问题,预防更大心理疾病的产生。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学生定期举办各种心理教育讲座等,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培养来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心理需求。各种有效的心理预防措施都可以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2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专业性人才队伍
我国目前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教师往往都缺乏专业知识和实际教育能力,他们有时会因为专业性不强而造成心理引导的错误发生。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心理教育的工作,学校应该积极培养专业性教育人才,定期为教师开展各种心理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够掌握最新的心理治疗技术,同时要求心理教育者要多与学生接触,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方便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所以,加强心理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3.3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当中
学生的生活学习需要健康的心理作为保障,所以学校应该为学生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多了解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实际身心健康发展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同时心理教育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将课本知识有步骤有条理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和预防措施,从而可以全面提高学生面对挫折或者困难时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实际心理问题的引导和教育,加上心理知识的培养,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个人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乎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所以高校德育工作者有责任通过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他们的道德文化水平,使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在心理教育工作上仍存在很多问题,但通过采取以上所提出的方法对策,相信心理教育工作必然会得到改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1657.html上一篇: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下一篇:高校有效课堂中体验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