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高校班级建设内涵界定
大学生班级建设包括班级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班风等方面的建设,要求班级能正常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不断自我完善,班级应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创造性的集体,能够更好的带动班级学生积极向上,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成长服务。
二、影响高校班级建设的因素
高校班级建设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学校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社会环境、学生自身等因素,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传递的迅捷,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巨大,这使得班级的集体功能在逐渐削弱。分析诸多因素,归纳起来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一)学校自身因素
1.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等教育也随之进行了系列改革,后勤的社会化,学分制逐渐取代传统的学年制,网络逐渐普及化,高校社团、社区、宿舍文化普遍发展,各种学生自我教育团队蓬勃兴起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班级固有的班级职能开始有所削弱,班级体意识有所淡化,这影响了班级建设。
2.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学分制,使得传统的以“班”为教学单位的组织形式显现出与实际要求和学生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课,甚至跨专业、跨校区听课。因此,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不一定在同一课堂中学习同样的课程。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造成了班级成员班级意识淡薄,这也严重影响了班级建设。
(二)学生自身因素
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迅捷,当今大学生思想受到社会环境及时代的影响,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他们思维活动的独具性强、行为选择的多样性广、个性发展的差异性明显,这使得高校班级组织形式开始弱化,班级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1.心理因素。
多数学生在入学之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带着家庭优越感。然而,进入大学以后随着比较对象范围的扩大、评价标准的提高,加之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会存在自我认识不准确、自我评价失真,在与周围同学的对比中容易出现攀比增强而自信心降低的病态心理。
2.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于进入大学,学习方式突然转变为以学生自学为主导、教师讲授为辅的模式,对学生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与自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学习环境的宽松、专业课程的陌生、教师讲授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自控能力较弱等原因,往往导致大学生挂科现象的出现。
3.集体观念淡薄。
当前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为 90 后独生子女, 他们从出生到成长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关心和呵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很少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淡薄,集体观念较弱,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导致班级活动很难开展。
4. 班级管理的方式滞后。
90后的大学生群体具有思想开放,特立独行,个性鲜明,追求独立等特点,同时也有性格叛逆、缺乏阅历经验,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对于这样的学生群体,被动式教育方式容易限制学生的思想,遏制学生的创造性,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对班级没有归属感,给班级建设带来阻力。
5. 学生干部队伍的良莠不齐。
在班级建设中,除了辅导员的重要作用外,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班委应对班级动态和班级同学内部矛盾更加深入了解,对班风建设应该有更明确的方向和创意。而现有的班级干部同样具有90后的显著缺点,所以如何正向培养学生干部至关重要。班委的一举一动能深刻影响班级同学,建立一支高效有能力的班委会带动班级风气的走向。
三、提升高校班级建设质量的对策。
(一)明确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
明确的指导思想为班级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班级建设的良性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现阶段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班级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班级建设工作中,通过主题班会、班级劳动、爱心公益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班级集体活动来凝聚班级同学,在活动中倡导民主、和谐、自由、平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班级精神,使得每位同学都能满怀爱国、爱班热情,诚实友善的对待身边每一个人,进而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二)构建加强班级建设的队伍体系
班级建设工作实际上是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和发展工作,这需要师生共同配合,相互协作,构建良好的班级管理队伍将更有利于班级的发展。
1.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辅导员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辅导员素质,增强辅导员能力,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辅”就是在生活与学习方面辅助和帮助学生; “导”就是在思想与心理方面指导和引导学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做到“欲正人,先正己” 。并且要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切实解决大学生在校园内外面临的一系列困惑与问题。 2.加强班委会的建设,重视班委会成员的选拔与培养。
班级学生干部是班级的带头人,优秀的班干部可以形成一个坚实的领导核心,是建设良好班风的重要及必要条件。对于培养学生干部应注意,应以锻炼为主,逐步放“权”,树立班干部在班级的威信;加强工作方法训练,提高其领导水平,每两周召开一次干部碰头会,汇总各方信息,不断提高工作业绩;加强对班干部言行监督,违纪班干部要严加处理,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每月定期对干部进行述职评议,表彰优秀班干部,对不称职者及时调换,注入新鲜血液,保持“龙头”队伍的先进性、骨干性。
(三)构建加强班级建设的制度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建设应以学校管理制度为核心,细化班级具体管理制度,尤其涉是学生干部的建设制度、班级管理的激励制度等,这将有利于促进班级的发展。
1.加强班级管理制度建设。
班级建设初始阶段,“立规矩”至关重要。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明确校规校纪,道德规范。班级制度的建立将把班级管理纳入科学化、轨道化,减少了随意性。使班风建设在一开始就被赋予严格、有序的氛围,力争使班级成员做任何事都有章可循,有效地杜绝不良的个体行为对班级成员的影响。
2.建立班级干部监督和退出机制。
班级干部是为同学服务的,要带领班级同学积极向上,要建设良好班风。班干部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建立辅导员、班导师及同学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有利于班级建设,更有利于班级干部的成长。同时应建立符合实际的退出机制,这样使得不能为班级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学生干部及时退出班委会,这样有利于班委会的团结和进一步发展。
(下转第165页)(上接第171页)3.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学风建设。
学风是班级建设的集中体现, 好的学风可以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多层面的学习激励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表彰学习优秀的学生,发挥优秀学生的正能量。同时,还应该加强班级之间的学风评比,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和保护,树立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促进后进生转化,使班级学风得到发展,进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四)注重班级中学生个人及非正式团体的建设。
1.关注班级学生个体,发挥其班级建设中应有作用。
学生是班级中最基本的元素,他们活跃,有思想,能够迅速的捕捉信息,接受信息。但他们又有个性,对信息的判断和把握不准确,导致了他们易冲动,容易影响班级的建设。因而关注每一名学生,把握其思想,因人而用,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将有利于促进班级的发展。
2.重视班级中非正式团体的建设。
要重视小团体的建设,比如一个宿舍的4名学生,基本生活习惯相似,容易出现同一宿舍学习成绩相似,集体挂科或成绩都优良的现象;宿舍集体支持班级活动,表现活跃或者宿舍集体抵触集体活动的现象,所以宿舍小团体的意识风气对个人的影响往往大于班级影响。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教育,引导其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班级中易出现的小团体一般有以宿舍为单位的、以老乡为单位的、以社团为单位的等,对这些小单元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因势利导,更好的服务班级。
(五)发挥新媒体功能,创新班级管理渠道。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的十分迅速。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收运用能力,要发挥班级固有的管理功能,必须借助新媒体工具,发挥新媒体迅捷、方便的特点,强化班级的管理功能。一方面建立班级固有的微信平台、QQ群等方便班级沟通联系的网络平台;另一方面要有效的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班级集体教育,发挥其网络引导作用,不能仅停留于发送通知等简单的应用。有效的利用和掌握新媒体工具,有利于把握班级学生的凝聚力,更好的促进班级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