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深化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以增强体质为目的。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强调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导的思想。这种思想视体育教学的本质为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过程。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以后, 增强体质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学校体育中慢慢确定了自己的位置。1956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通用体育教学大纲,就特别强调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健康,促进青少年的正常发育。之后,我国的体育教学大纲都把“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学生身体发育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体型体格及生理机能、生化、内分泌系统等变化日臻完善,身体各器官、各系统的发育已趋成熟,同时,由于性别、年龄、环境、营养及体育锻炼等因素影响,每个人都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各部分器官以及各种机能发展并不是按同一比例增长。因而,表现出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机能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大学生活泼好动,心理特征尤其个性心理特征,如兴趣、情感、理想、性格、意志等已趋于稳定。并已初步掌握某些体育运动技能、技巧知识,积累了一定体育锻炼经验,参加体育活动认识逐步加深。对追求个性项目发展的个人越来越多,愿望越来越迫切。因此,从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个性的发展需要为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树立终身体育观。终身体育思想是把人一生的身体问题看成一个系统,把学校体育看成一生体育发展的子系统,它把学校体育的视角从关注学生当前扩展到关注学生未来甚至终身,把着眼点放在终身体育生活和终身体育学习上。提倡终身体育不仅是改变人的终身生命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一个人体育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要求我们要重新思考、认识高校体育的价值,不能把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在目前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物学发展意义上,而应着眼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应具有高层次的体育文化修养,适应文明生活方式的能力和健康的内心世界。
二、深化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与个性,要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来激发学生的智慧与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开拓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由选择课程内容、自由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从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统一的角度来规范体育教学,使学生一方面努力使自身发展的各方面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则按社会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富有主体精神的新世纪人才。
(二)创新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运动技能的培养和健康内容的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教会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其教学内容分为初、中、高三级进行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三项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为培养学生坚持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技术实践课为主,文化理论课为辅。把大部分的文化理论教学贯穿于技术实践课教学中。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第一,课程内容结构上突出灵活性、趣味性。鼓励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机动灵活、富有层次,注重学生自身发展和创造性才能的培养。 第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体现出时代性、新颖性。如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除了对原有技能项目的加工改制外,还应注重增设和引进各种民族传统体育、乡土体育等,并在规则、组织形式上加以简化,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实用。第三,课程设置实现综合化、多样化。如德国提倡身体教育与全能教育的结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除增加一些高档项目外,还应重视终身体育内容。第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深化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高校学生体育成绩评定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视定量、终结性的及横向相对评比,而忽视定性诊断、过程以及个人纵向相对评比。由于受竞技思想的影响,存在重视运动素质评价,而轻视真正的健康、体育修养、行为习惯的评定。针对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造成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等现象,创建过程化评价标准体系。过程化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不仅重视学期末与学年末的体质与健康评价,而且对学生的健康评价的变化及其原因给予更大的关注。通过对过程的评价来说明结果的原因,及时反馈,及时有效的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或鼓励学生体育学习的行为,及时完善与改进,不断发展。
(五)加强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还不甚合理,中年骨干教师不多,与其他学科相比,整体学历较低。在现有的体育教师队伍中,同时具有教学、科研综合能力的教师很少,大多数教师还是属于传统技术型和训练型教师。其次,高校要重视体育教师素质的建设,有目的地加强师资队伍的,即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参与继续教育,除了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外,还应采用在职进修的办法,既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身心素质的强弱,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高校能否建立一个适宜社会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以及体育教育改革的力度。为了祖国的未来,高校应当在改善国民体质状况、提高民族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全面提高认识,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向科学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