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比以前更有自信,更有力量,因为人们相信先进的科技,完善的制度能够把人类带入美好的未来。但是,当今的全球比以前存在着更多的隐患,特别是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国都在努力探索新的道路,我国更是在继承古老的生态文化的基础上,经过几代领导人的探索,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人类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清晰呈现了出来,那就是要走生态自然和经济社会相协调的路。要实现这一目标,科技手段是必需的,但还需要通过人类生态意识的增强和自觉的生态维护行动,需要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更需要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及应用,因为,大学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可以引领主流社会思想,并对他人的价值观变革产生示范和渗透作用,大学阶段正是他们确立和形成正确的清晰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责任感时期,所以,对他们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生态文明教育既能使大学生获得生态方面的知识和生态技能,也能培育其生态素养、生态责任。只有教育才能真正使当今的大学生、未来的建设者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承担保护生态的责任,才能使人类从主宰自然的观念中走出来,走向生态文明社会。
一、生态文明教育的提出及内涵
在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人相应”,“参赞化育”等,但这种理念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一度不被人重视,而“人定胜天”的理念却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延续了下来。直到上个世纪 60 、70年代,人们发现在“征服自然”理念的主导下,全球出现了气候变化、生态危机,自然对人类实施了无情的报复。1972 年, 在瑞典的首都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了“环境教育(EE)”。使人们认识到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也对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者们通常把1973年环境保护会议作为我国环境教育的起始,“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好宣传教育,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的专业和课程,培养技术人才〔1〕” 。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宣传教育已经进入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时期,从“环境保护”到教育人们注重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4〕”。这都为生态文明教育明确了任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的工程,因此,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当然也离不开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生态文明教育是指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双赢,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人的活动〔5〕”。通过生态文明教育使大学生看到真实的生态自然,不仅培养他们对生态自然的态度,而且还使其立志通过实践劳动把他们变革得更加美好。通过生态文明教育,使大学生调整对待生态的观念,掌握维护生态自然的技能,增强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维护和改善生态的责任,促使他们自觉参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的活动,把保护生态看作是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担当保护生态的责任作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保护环境的能力,在造就自身个性化的同时完成了个人的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有用和需要的人。
二、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能性
随着工业文明社会的发展,生态问题日趋严峻。提高民众对生态问题的重视度,掌握生态知识,全面理解人类与生态自然的关系,培养民众的生态意识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这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所需求的人类的最基本的素质---生态素质,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当今,我国各级政府、学者、民众都非常关心生态问题和生态文明教育,维护生态,关爱自然已是全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全国推行生态文明教育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但在高等院校则可先行一步。生态文明教育既包括全球生态现状,生态自然平衡规律,生态观教育,也包括健康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教育,这不仅涉及生态学、经济学,而且也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从大的方面来说也是对学生国情、价值观、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这正是思政课所涵盖的内容,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要求大学基本教育必须进一步充实和添加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复合型的生态人。在“澳大利亚,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中学,都设有“环境研究”(Environmental Studies)科目,这是一门主课,人人都必须参加考试,这门课设立已15年了,目的是让孩子们对土地、环境问题和前途产生忧患意识,从小培养对土地和环境的珍惜之心〔6〕”。我国中学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生态课程,但从目前高校的课程来看,思政教育是大学里每个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所以,高校对此课程高度重视,对该门课程所投入的师资力量,及其安排的课程学时数都远远超过其他课程,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这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要想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教育的力度,依托思政教育可能是最为理想的选择,故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合理的和不可或缺的。大学引入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改变中国生态困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急迫需要,也是高校在生态文明的时代推动自身创新的必然选择。 三、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生态问题的成因是综合性的,人们的生态意识不强是造成生态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的生态意识不高,就必然会制约和影响其环保行为,难以做到自觉地参与生态保护。要想摆脱当前的生态困境,建设生态文明,迫切需要在大学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在没有条件开设专门的生态教育课程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途径。在大学思政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将其核心理念和主要内容渗透、整合到思政教育中去,在完成思政教育的同时对大学生实施生态文明教育。
(一) 学校应统一组织协调,突出教师职责
目前,全球面临的生态现状,既从外部推动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也使思政教育内部产生了要引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想将生态文明教育整合到思政教育中去,首先要提高思政老师的职责,把生态文明教育当作自己的使命,看作为子孙谋福利的伟大事业,认真研究和把握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容,这样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才能显现出来。目前思政教育的教材主要有四本书,不同的老师可能带不同的课,在融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有的生态文明知识点会重复讲解,也可能有的知识点都不曾涉及,再加上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生态文明教育不是自己的授课内容,不在自己的授课计划内,期待别的老师完成,在讲课时就不予讲授,鉴于此类现象,学校也应该统一协调,组织思政的老师重新制定教学大纲,统一备课,根据教材的章节合理地嵌入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容,增加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思政老师应当深入的、仔细地研究自己的教学,以适宜的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思政课堂,如:以国内外有关生态、环保的重大时事来强化课本上的观点,将时事融入理论,利用理论来分析时事,强化理论的说服力;将生态理念与考研的难点、热点相结合,增加同学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使大学生关心自然,关注生态,以内心的信念对自己的环境行为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正确的导向,使其成为合格的“全球公民”,这是思政教师的承受之重。相信,大学生们经过这样2-3年的思政理论课的学习,也对生态文明知识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和掌握,为其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思政实践提高大学生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
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育大学生应对生态问题的决策能力和处理生态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大学生在自然中亲自的感受和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政课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如学校周边居民的生态意识培养、所在城市的环境现状、校园及所在城市垃圾处理情况等。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查阅文献、确定详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明确实践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时间及人员的分配、走访的主题、问卷的设计等确保实践项目的顺利开展。在老师的主导下,依据方案开始具体实施,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仔细的收集资料,完整地记录下实践的全过程,并对材料和数据的处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撰写出报告。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实践情况,教师认真进行点评,激发大学生持续深入地反思,提高对生态自然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进一步转化为自觉的维护生态的行为。端正自己对待生态的态度,确定正确合理的生态价值观,具有维护自然和探究自然的技能,使大学生在解决生态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时,不但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建立师生互动的长效机制,不断延深生态文明教育
思政课一般都是大班上课,学生和老师也就是课堂上的短暂交流,师生间互动不多,学校应建立起师生互动的长效机制,鼓励思政课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环保社团中,或担任班主任、兼职辅导员等,走近学生,了解他们对待生态文明理念的真正的看法,以便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态文明教育融合的时效性。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大学生以学校的环保社团或者班级为中心在学校内,居住区、朋友圈辐射开展有关生态文明的一系列宣传活动, 通过自己的行为、意识去传播生态意识、践行绿色健康生活,在生活中起到推动和引领的作用,不断推动并加深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辐射并影响着其周围的人群,把生态价值观发展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满足生态文明时代人们对价值观的诉求,最终迈入生态文明社会。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