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三下乡”活动意义与存在问题
1.“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
第一,通过广泛开展文化服务、科教宣传、调查研究、科技帮扶,为乡村基层建设做出了贡献,送去了实惠;第二,使广大大学生在活动中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国情、民情及社会发展状况,磨练了意志,奉献了爱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坚定了理想信念;第三,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阔的专业实践平台,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乡村基层,既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也检验和提升了自身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2.“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共性问题
(1)活动流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在制度建设方面,高校对“三下乡”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导致“三下乡”活动多存在“走走、玩玩、看看”现象,一些“三下乡”活动甚至变成“游山玩水”、“晒萌走秀”摆拍照片的过场戏,活动时间周期短、内容单一、效果不佳。
(2)活动内容粗浅,专业性与针对性不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基层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随之提升。但高校“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停留在参观考察、科普宣传、卫生服务、生活体验等较为初级粗浅的活动形式上。活动内容与大学生专业内容结合不紧,不能根据基层的实际需要输送文化和知识,更受限于自身专业科技知识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导致“三下乡”活动的“业余”化。
(3)基地建设走样,数量质量比重失衡。“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多存在走马观花现象,“一年打一枪,一年换一地”,年年建基地,年年丢阵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存在很大流动性和临时性,导致活动在人力、物力上额外浪费重叠。“三下乡”活动总结中,更多的是吹嘘历年实践基地的建设数量,用华丽辞藻掩盖基地效用发挥的缺陷,基地建设的数量与质量比重失衡,使活动缺乏连续性和有效性。
(4)教育意义缺失。大学生参与“三下乡”过程体验收获不足。“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上的敷衍、内容上的粗浅和基地建设的走样,导致“三下乡”变成“运动式”下乡。为求创新,活动地点年年翻新。去年市内搞,今年市外搞,明年省外搞的“滑稽”现象,使“三下乡”失去针对性、连续性和实效性;往往活动仪式壮观、声势浩大,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却大幅缩水,草草收场,致使“三下乡”活动失去应有的教育引导意义,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对“三下乡”活动产生异样的看法,对活动的真正价值产生质疑。
二、高校基层团组织“三下乡”活动考评机制的疏漏
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考评一般多通过总结材料、活动图片、新闻宣传等内容的考核,以汇报联评形式对“三下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测评打分,根据得分高低最终评定优劣。此种考评形式在一定阶段内,调动了基层团组织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但由于机制内在约束因素缺失的漏洞,不能较为科学合理地对“三下乡”活动进行有效考评,导致“三下乡”活动呈现“三只手”发展趋势,即 “活动导演策划的行家里手、活动宣传图片的专业摄手、活动新闻文字的职业写手”。部分基层团组织学会找漏子、钻空子,将活动开展的重点放在策划吸引眼球的亮点活动、拍摄场景热烈的宣传图片、炮制数量可观的媒体新闻方面。
传统“三下乡”考评形式在活动过程监督、内容鉴别、效果考量等方面的限制因素缺失,导致“三下乡”活动由“持久战”变成“闪电战”,活动的开展根据“行家里手”的前期策划和现场导演,将本应开展一两周的活动压缩到一两天;“专业摄手”在有限时间内拍摄出无限“氛围浓重”、“气氛热烈”的“三下乡”活动图片;“职业写手”配合活动图片炮制吸引眼球的新闻标题向各新闻网站海量投稿,从而提升活动新闻宣传数量,装点活动开展的“社会认可度”。致使高校基层团组织“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形成恶性循环,只看形式不重质量,使“三下乡”失去了其本应有的价值意义。
三、高校基层团组织“三下乡”活动考评机制建设
1.考评指标内容优化
高校基层团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考评内容应更多地提升对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周期、活动真实社会认可度的比重,从活动主题的时效性,活动内容的专业性、针对性,活动周期的时间长度,活动基地的巩固与作用发挥,活动新闻的质量和真实性等方面优化“三下乡”活动考评指标内容。从而杜绝“三下乡”活动的形式化走向,提升活动的服务质量,保障活动的科学长效开展,更好发挥“三下乡”活动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2.考评形式多元整合
高校基层团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考评形式可在传统汇报联评互评打分基础上增添客观测评内容。比如,组织专人在“三下乡”活动开展期间到活动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观摩考察,实地调查了解真实的活动开展和基地建设与效用发挥情况,后期审评志愿者活动日志等。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考量相结合,对活动过程、活动内容、活动成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价,使“三下乡”活动得以扎实长效开展。
3.指标考核角度变换
高校基层团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指标考核中应在参考数量的基础上,更看重指标数据施行的质量;在活动内容上,不仅要注重丰富程度,更应考量活动的专业特点特色是否突出、是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否根据乡村基层群众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开展能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又能较好满足乡村群众实际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三下乡”活动;活动基地建设考核,不能只看基地建设数量,忽视基地效用发挥的质量。可通过对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形式了解相关单位“三下乡”活动真实情况,以促使“三下乡”真正转向“常下乡”,推动活动长效开展;在活动效果考核上,不能一味只看新闻数量,忽视新闻质量。对新闻宣传媒体应做出等级界定,同一活动内容的新闻报道只认定最高等级的新闻媒体,对其它等级媒体相同活动内容的新闻报道不做重复计分认定。对得到国家级、省级新闻媒体或网站报道的活动进行加分鼓励,鼓励高校基层团组织开展真正有价值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将考核自愿者心得体会变为审评活动日志,既更能真实全面地了解掌握“三下乡”活动开展的真实情况,也能引导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更好体验活动,在活动中真正受教育、长才干。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1810.html下一篇:高校办学特色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