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项目经费绩效管理解析
(一)绩效管理的内涵。绩效理论源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绩效是指一个组织的成员完成某项任务,以及完成该项任务的效率与效能。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组织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绩效视域下的项目经费管理就是以绩效为目标,对项目经费预算安排以及项目经费使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管理活动。
(二)项目经费的界定。高校项目经费是指为完成高校事业发展目标,由财政专项资金或高校非税资金安排,在基本支出以外的具有指定用途的专用经费。项目经费按照支出性质分为专项公用类项目和发展建设类项目两大类。专项公用类项目,是指为履行职能,完成工作任务,而用于商品和服务支出的特定项目。发展建设类项目,是指为完成事业发展目标,一次性或阶段性发生的属于基本支出外的建设项目。
(三)项目经费管理原则。全局性原则:立项要按高校整体规划、布局展开。重要性原则:立项要围绕当年的中心工作,确保重点项目的实施。完整性原则:立项申报要完整,既要考虑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也要考虑配套服务。绩效性原则:立项的项目要有明确的预期绩效目标,体现资金的使用效能。
二、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申报不充分,预算安排不科学。作为项目经费的申报主体,首先应明确申报项目经费的目的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促进高校事业发展。但是现实中,不做充分的市场调研,只重争取资金,盲目上项目;忽略项目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论证,致使项目与学校事业的发展规划符合度不高。
项目经费在申报时都需明确申请经费项目范围、项目的起始时间和计划完成的时间等一系列资料,并据此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以保证日后的项目执行中有据可依。但大部分项目经费的预算数额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预算申报是一套,预算执行又是一套,结果就是执行率偏底、支出范围偏差。
(二)项目评审轻论证,经费分配不合理。项目申报预算经费时考虑到在项目评审时肯定会将部分经费核减,会在申报时人为地根据以往的核减比例进行上调。在这样的背景下申报的项目经费,评审部门通常不会进行实际的项目调查研究而是根据经验或其他方式评审并将预算数额控制在下达数额上。经费的分配评审存在很强的随意性和领导主观偏袒性。
项目申报单位为多获取项目经费,会对同一项目从不同的职能部门申报经费,或相互关联的项目从不同的单位重复上报预算,从而造成类似项目重复多次申报;而新的项目却无法申报,使得有限的经费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甚至各部门之间由此造成利益之争。项目经费管理中“缺位”状态致使在项目经费项目申报过程中不能进行全校统一的规划和统筹协调。
(三)项目实施不及时,经费支出不真实。项目经费预算和批复的时间间隔较长,造成项目不能及时实施,项目经费执行率低下。同时,高校的基本支出存在着入不敷出的情况,高校自身无法在项目经费和基本支出之间进行调剂,“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因而,出于平衡经费的目的,有些高校会混淆各种项目经费,挪用或挤占项目经费。
项目经费的预算未详细列示资金开支范围,从而在实际执行中,一些部门会扩大项目经费的支出范围,出现改变项目经费用途等钻空子的现象,严重损害了项目经费使用的专用性原则。财务部门只能对票据的合理合法性进行监督,但往往无法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有效监控。.
(四)项目评价不完善,考核机制不健全。财政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所涉及的项目只占项目经费很少的一部分。高校完成绩效评价目的是为完成财政任务。同时,从评价指标上来看,目前高校项目经费使用效果的评价指标非常有限,高校自身开展项目绩效评价也就缺乏相应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考核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项目经费实施效果效率低下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对项目经费的绩效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的高校几乎不存在,而且面对财政部门组织的绩效考评工作,也是抱着应付的态度,绩效考评的结果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
三、加强项目经费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项目经费管理体制。完善的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是高校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加强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同时应将项目经费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经济责任制范围之内,并根据职责履行情况制定奖惩措施,规范项目立项、预算申报、经费审批、经费支出和验收评估等项目经费管理流程。
项目预算批准后,财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项目经费指标控制体系。首先,项目申报单位应对项目经费支出内容进行分解,明细各项费用支出计划、支出科目和预计支出金额;其次,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按申报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归口管理,并将项目分开设立专户核算,以方便项目开展过程中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再次,按支出科目及预计支出金额录入财务管理系统并设置警戒线,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项目经费的支出进行控制。
(二)强化项目经费监督机制。在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中,高校应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监督作用。审计部门应定期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并将审计结果及时上报,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审计部门不仅应在项目结题审签方面发挥作用,更应该在整个项目经费的执行过程中作更多的开展审计监督。
信息化管理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将项目经费使用数据与校园网络平台对接,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开发和运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使部门负责人、财务人员、单位领导对项目共同开展监督,随时了解和掌握项目经费的执行进度和列支范围,对执行不合理、支出不规范的项目进行及时干预,同时学校相关人员也可以监督会计人员是否正确核算项目经费支出。
(三)规范项目经费绩效管理。项目绩效预期目标申报,是在项目立项时,要求项目实施部门对项目的可行性、完成期限、立项依据、实施方案、经费支出预算、效益目标等内容做出说明,是项目立项审查、预算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也是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基础。高校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首先要重视项目预期绩效申报工作,对项目预算进行科学的论证,杜绝出现随意编制预算,抢占资金的现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预期绩效目标进行管理,注重项目绩效资料、数据的收集和积累,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绩效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重视评价结果应用,以评价结果为向导,认真落实评价整改意见,增强项目支出绩效理念和评价结果约束力。建立项目经费执行结果的追踪问效制度。根据“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自上而下的循迹监管、督促问效,控制没绩效或低绩效的项目,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约束力,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