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据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0 2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由此,国家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呈现出了跨越式的增长。特别是在2013年4月11日,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 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名单,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把提升人才、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三方面的创新能力作为未来学校发展的中心任务。高校正在迅速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随着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增多,科研经费的管理是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已成为提高科研水平、保证科研成果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的财务部门应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为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支持。本文在针对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与使用中的利弊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 高校科研经费的分类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日趋多元化,主要有以下3方面。
1.纵向科研。指由各级政府部门批准立项,由政府部门(如基金委、科技部、地方科技厅)支持资金的项目。如科技部的“973”及“863”计划、国家和省部的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及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
2.横向科研。主要指由各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组研究、从企业单位得到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如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所取得的收入。这是高校在科技创收上的重要内容。
3.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
二、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经费缺乏全面准确的成本核算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员成本核算不准确。高校的科研人员大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但是他们的身份是事业单位编制,其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各项支出均在教育事业支出中核算,这样就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教育事业经费支出。二是实验所用成本核算不准确。由于科研工作与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共同使用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图书馆等,发生的从事科研方面所用的固定资产使用费、房费、水费、电费、燃气费等没有计入相关科研成本,造成了科研项目研究成本不实。
2.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科技人员各成一体
目前,多数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侧重于项目的申报、立项及一些程序性的工作,对经费使用的效益不是非常重视;财务部门则侧重经费核算,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与经费执行的参与力度不够,对科研资金全过程缺乏综合管理及有效监督;而科技人员在争取到项目后,只重视项目本身的研究,不及时与项目经费相关部门交流项目进展状况,不熟悉相关经费的管理使用办法及法律法规。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科技人员三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各成一体。
3.科研经费重申请,轻预算,预算编制不合理
许多高校认为,科研项目的级别及科研经费的多少象征着学校的实力,是科研人员能力的综合体现,并把职称评定、岗位竞聘等与之挂钩,这就导致了科研经费只重视申请环节,忽略了其他,例如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预算。许多高校在项目进行申报的时候,预算都做的较为随意和模糊,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科学、周密的预算的高校几乎没有。预算编制不合理很容易产生科研经费盲目使用、预算与实际支出差异较大、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
4.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且流失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各项目的负责人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作,课题组成员存在穿插的现象,并且各课题组需要的设备存在一定的重合,这样就导致有些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虽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了验收、登记、入账,但这部分资产的报废、毁损等后续工作无人管理。项目结题时,也没有做好固定资产清理工作,有的甚至将固定资产拆分成专用材料入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5.对于纵向科研而言,财政资金拨付较慢,影响课题经费的使用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纵向科研使用资金需要按照批复的年度预算或追加预算来上报用款计划,整个过程较长,需经过多个步骤。但项目自立项后就会产生支出,往往采用其他资金垫付的方式保证科研工作正常的进行,这就形成了项目之间互相挤占经费。而且由于经费下达较晚,预算执行难度大,容易形成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
6.缺乏完善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高校在发展中必须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然而,当前我国科研的现状却往往是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等其他外部科技资源之间缺乏互相分享的机制,使得科技力量分散,无法形成更强有力的科研团队,阻碍了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
三、协同创新背景下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1.对科研经费实行全面成本核算
科研经费的成本不仅包括与项目有关的直接费用,还应包括与研究活动有关的间接费用。推进科研课题的全额成本核算,完整、真实、全面地反映科研课题的成本。一方面,科研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等支出,属于相关科研项目发生的,也要分摊进去,尽量避免科研项目支出挤占高校原本就紧张的事业经费;另一方面,对于使用教学实验室的水、电、暖等,可以按照科研项目实际耗用量分担成本,对于使用房屋、仪器设备等,可以按折旧与项目经费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分摊。 2.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财务部门全程介入、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管理,加强财经法规宣传力度,加强沟通和协作
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项目的申报、立项等工作进度,实现数据共享,对项目经费使用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财务管理部门应对科研项目全过程参与,将项目经费预算设定并实行额度控制,加强财经法规的宣传力度,使科研经费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减少套取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发生,实现科研资金的有效监督与使用。
3.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对于每一项科研经费,科研人员在具体使用之前都要进行预算编制,并且将经费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上,如用于实验材料、差旅费、劳务费等占项目的比例多少。财务部门会根据这份详细的预算通过会计科目的形式对经费的使用进行控制,对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按照支出类型、支出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类管理,保证科研经费预算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使经费能够合理的使用,更好的发挥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约束力。
4.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建立固定资产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学校可以组建一个公共实验室,购置些常用设备,如电脑等,以提高科研设备的使用效率。建立固定资产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固定资产购置后必须进行登记、入账并责任到人,严禁以拆分资产的形式套取科研经费,科研经费相关部门应不定期的抽查检验,在科研人员变动或课题结题之后,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资产清理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由学校统一保管和调配使用,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办法,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5.建立合理的财政额度垫支资金归还制度
对于已经立项而财政资金尚未下达、项目已经启动且发生了费用支出的纵向科研,应当允许科研单位用财政额度资金归还预先垫支的资金。这样,不但能保证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有效执行,还会减少科研单位迫于无奈相互挤占项目经费的现象。对于因内部成本核算造成的额度资金结余,允许科研单位在本年度内统筹使用。
6.充分发扬协同创新精神,增强凝聚力
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之间应该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共享各类资源和科研信息,激发每个团队的优势,将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链条进行分解,提升创新力量,积累创新知识,缩短科研创新时间,找到一条新形势下利于高校新的创造力的科研管理之路。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在协同创新背景下,不断改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提高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提升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从而推动我国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