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基于基本办学指标的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研究

基于基本办学指标的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研究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9-0022-06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扩大,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迅速步入了大众教育的轨道。1997年我国高校招生正式施行“并轨”,这意味着我国高校开始实施全面收费制度。各类高校教育成本信息日益成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在建立高等学校学费制度后,政府选择了将学费与高校生均培养成本挂钩的政策,对于高校的管理者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关注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生均培养成本的计量为高校学费收取标准和财政拨款数额提供了重要参照依据,其研究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高校生均培养成本核算尚未普遍开展,只是处在探讨阶段,缺少计量生均培养成本的标准和依据,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高校生均培养成本计量模式。

  

  二、Y高校的基本概况

  Y高校位于河北省,是全国重点工科高校之一,始建于1920年。Y高校现设20个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材料科学工程学院、信息科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车辆能源学院、环境化学工程学院等。学校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国防重点学科以及13个省级重点学科;现设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点、11个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等,还有62个本科专业。学校整体已呈现出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教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我国高校生均培养成本计算――以Y高校为例

  (一)我国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人数计量

  高校一般将一个本科生作为计量标准,其他各类型的学生折算为以本科生为基准的权数。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后文中简称为《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规定,高校学生折合人数=普通本科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普通专科生数+第二学位生数+成人脱产本科生数)×0.8+(预科生数+成人脱产专科生数+进修生数)×0.6+夜大、函授等学生生数×0.3+网络教育生数×0.1。

  在本研究中用T表示高校学生数量,在实际计量中T是个变量,以我国高校实际学生人数为准,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整。表1的数据是计量Y高校学生标准人数的依据。

  2010年学生标准人数=16 196+4 983×1.5+530×2

  +231×3=25 424(人)

  2011年学生标准人数=16 486+5 317×1.5+576×2

  +132×3=26 010(人)

  2012年学生标准人数=16 766+5 550×1.5+602×2

  +160×3=26 775 (人)

  (二)我国高校生均培养成本计量模型构建

  结合《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2005)中的规定,本文将我国高校培养成本的支出分为五大类:(1)生均人员支出;(2)生均公共支出;(3)生均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4)生均学生补助支出;(5)生均科研支出。五大类包括的具体要素,见表2。

  标准生均培养成本计算以国家或地方教育政策文件及其相关规定为依据,各要素按照标准规定计量,通过标准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准确而合理的;而实际生均培养成本计算则是在该校的财务资料基础上,使用各种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大致的实际培养成本。本文各项实际费用数据来源为Y高校财务处、基建处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处,见表3。

  1.生均人员支出

  我国高校生均人员支出(Staff Expenditure per Student)是指高校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提供服务的各类人员发放的各项工资性支出的总和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S表示。

  (1)在职人员收入总和

  高校实行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分别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薪级工资和津贴补贴四个部分构成。在职人员收入S1包括专任教师和其他人员的收入总和,生师比表示的是标准学生数与专任教师的比例,需要通过一定的比例进行转换,以体现全体教职工的年薪收入水平。

  在职人员收入总和=标准学生数量/(生师比× 60%)×教师年薪收入标准,即S1=T/(η60%)S'。依据《我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04)“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的师生比和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本文生师比η以18:1作为参考标准。

  教师年薪收入标准S'参照各高校实际情况而定,本文计算标准成本时选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教职工平均工资,2010年为38 968元,2011年为43 194元,2012年为47 878元。

  2010年Y高校标准在职人员收入总计=25 424/18/60%×38 968

  =91 733 559 (元)

  2011年Y高校标准在职人员收入总计=26 010/18/60%×43 194

  =104 025 550 (元)

  2012年Y高校标准在职人员收入总计=26 775/

  18/60%×47 878=118 697 541.67 (元)

  (2)教职工社会保障扣缴费

  我国高校教职工的社会保障扣缴费是指高校为教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障扣缴费=在职人员收入总和×四费的缴纳比率和,即:S2=S1?(I1+I2+I3+I4)。

  四费的缴纳比率按照《五险办理指引(社保、医保、失业保、工伤生育险)》(2007)规定为:养老保险10%;医疗保险(含生育)6.5%,失业保险1%,工伤保险1.5%,合计为应缴工资的19%。

  综上,生均人员支出=(在职人员收入总和+社会保障缴费)/标准学生人数,即:S=(S1+S2)/T,根据上述计量模型计算:

  2010年Y高校标准生均人员支出=(91 733 559

  +91 733 559×19%)/25 424=4 293.70 (元)

  2011年Y高校标准生均人员支出=(104 025 550

  +104 025 550×19%)/26 010=4 759.34 (元)

  2012年Y高校标准生均人员支出=(118697541.67

  +118 697 541.67×19%)/26 775=5 275.45(元)

  根据实际费用数据计算2010年Y高校实际生均人员支出=(154 881 200+13 178 100)/25 424=

  6 610.26 (元),同理得2011年和2012年实际生均人员支出6 738.07元和9 956.83元。

  2.生均公共支出

  生均公共支出(Public Expenditure per Student)是高校为保证教学计划正常进行而产生的公共费用支出总和平均分摊到每一名学生身上,用P表示。

  (1)日常教学维持支出

  日常教学维持支出是指我国高校在能源、物业、绿化费用及其他经费的支出总额。每一名我国高校生均所耗费的能源都是均等的。

  水费=标准学生数量×生均年耗水量×当地水费标准,即:P1=T?A?μ;电费=标准学生数量×生均年耗电量×当地电费标准,即:P2=T?C?β;取暖费=标准学生数量×(生均行政用房面积+生均教室面积+生均宿舍面积)×当地供暖费标准,即:P3=T?M?δ

  根据《关于学校水电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可知各地高校水电费标准和民居水电费一致,Y高校当地电费每度0.52元,水费3.2元/m3。Y高校每个学生年均用水量约为20m3,用电量约为500度。Y高校当地取暖费按照每平米每月6.97元,Y高校有4个月取暖期。

  标准数据采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的数据核算,见表4和表5。

  根据上述模型计算2010年Y高校标准日常教学维持支出总额=25 424×3.2×20+25 424×0.52×500

  +25 424×6.97×4×(9+6.5+2.9)=21 279 685(元),同理得2011年和2012年标准日常教学维持支出总额为21 770 162元和22 410 461元。

  (2)九项经费支出

  我国高校九项基本经费包括六项基本经费:办公费、教学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专用材料费、邮电交通费;以及本校支出的福利费、招待费和工会经费,其中:

  生均六项基本经费=年学费收入×特定经费系数,即:P4=Z?ε;另三项经费=教职工工资总额×(2%+3%+2%),即:P5=S1?7%

  年学费收入Z以各高校实际收入为准,特定经费系数ε一般参照20%~23%;福利费、招待费、工会经费分别按工资总额的3%、2%、2%提取。Y高校的学生学费为5 000元/年。

  根据上述模型计算2010年Y高校标准九项经费支出总额=5 000×0.22×25 424+91 733 559×0.07=

  34 387 749 (元),同理得2011年和2012年标准九项经费支出总额为35 892 788.5元和37 761 327.92(元)。

  (3)物业费

  物业项目包括:综合管理、物业公用部分和公共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卫生清洁、水泵维护等项目。物业费=生均综合用房面积×机械生人数×当地物业标准,即:P6=H?T?■

  标准生均综合用房面积H依据表4中的数据可知,物业费按照《Y高校当地物业服务收费分等定级管理试行办法》(2011),综合管理费为0.3元/建筑平方米/月,物业公用部位和公共设施日常维护费为0.35,卫生清洁费为0.09元/建筑平方米/月,三项合计为0.74元/建筑平方米/月。

  根据上述模型计算2010年Y高校标准物业费总额=0.74×12×26.66×25 424=6 018 898.1(元),同理得2011年和2012年标准物业费总额为6 157 628.21元和6 338 734.92元。

  生均公共支出=(日常教学维持支出+九项经费支出+物业费)/标准学生数量,即:P=(P1+P2+P3+P4

  +P5+P6)/T,因此计算:

  2010年Y高校标准生均公共支出=(21 279 685

  +34 387 749+6 018 898.1)/25 424=2 426.30(元),同理得2011年和2012年标准生均公共支出为2 453.69元和2 484.05元。

  根据实际费用数据计算2010年Y高校实际生均公共支出=(5 045 300+11 481 100+21 399 400+

  11 464 300+31 042 600+1 215 800+4 350 600+

  16 310 000+5 950 500+909 900+632 300+1 329 800

  +21 560 500)/25 424=5 219.17(元)

  同理得2011年和2012年实际生均公共支出 5 403.44元和7 130元。

  3.生均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

  生均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Land and Fixed Assets Expenditure per Student)是指我国高校按照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生均用房面积、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图书数量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等进行的教学资源配置,将土地和各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额的总和平均分配给每名学生,用L表示。

  (1)生均土地分摊

  生均土地分摊费=生均占地面积×单位土地定价/土地使用年限,即:L1=R?λ/n

  其中单位土地定价λ是变量,依据《Y高校当地城区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表》(2005)可知,Y高校土地使用权费的单位成本为1 125元/平方米;土地的使用年限n按照50年计算;生均占地面积R依据表5中规定的我国高校生均占地面积为59平方米/生。

  根据上述模型计算年Y高校标准生均土地分摊=59×1 125/50=1 327.5(元)。

  (2)生均房屋建筑物折旧

  房屋建筑物折旧额=生均综合建筑面积×单位建房成本/房屋使用年限,即:L2=H?■/n

  生均综合建筑面积H因办学规模不同而不同,本文计算Y高校依据表4中的数据可知为26.66平方米/生;单位建房成本γ参照各工科高校所在地的平均建房成本确定,Y高校当地为3 000元/平方米。按照税法相关规定,房屋、建筑物的折旧年限最低为20年,因此本文中高校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按照20年计算。

  根据上述模型,Y高校标准房屋建筑物折旧为26.66×3 000/20=3 999(元)。

  (3)生均教学设备折旧

  高校教学设备包括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具体数据可以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教学设备折旧=生均教科仪器设备值/使用年限+新增专用机械仪器设备/使用年限。即: L3=V/n+Q/n

  V表示工科高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Q表示新增专用机械仪器设备的和,设备折旧年限n按照设备的类型划分:专用设备按8年计提,一般设备按5年,其他设备按10年折旧,在计量具体高校时可以参照表5中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具体数值计算。

  生均图书折旧=生均图书量/折旧年限×每本平均价格。即:L4=B/n?m

  B代表我国高校生均拥有图书量,衡量某一院校的标准时,可以参照表5中数据。按税法规定,图书折旧年限n一般可以定为5年,图书零售价m在20~50元之间,可取折中价格计算。Y高校生均教学设备折旧=5 000/8+500/8+80/5×35=1 247.5(元)。

  可知Y高校标准生均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1 327.5

  +3 999+1 247.5=6 574(元)。

  根据实际数据计算2010年Y高校实际生均土地分摊=2 092 369.19/25 424×1 125/50=1 851.73元,同理计算2011年和2012年实际生均土地分摊为1 810.01和1 758.29元。

  2010年实际生均房屋建筑物折旧=810 598.83

  /15 424×3 000/20=4 782.48元,同理计算2011年和2012年实际生均成本为4 744.03和4 608.49元。

  2010年实际生均教学设备折旧=364 897 300/

  15 424/8+19 651 800/15 424/8=2 234.84,同理计算2011年和2012年实际生均成本为3 012.24和2 772.42元。

  根据实际数据计算2010年Y高校实际生均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

  1 851.72+4 782.48+2 234.84=8 869.05

  元,同理得2011年和2012年实际生均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分别为

  9 566.28和9 139.20元。

  4.生均学生补助支出

  生均学生补助支出(Expenditures on subsidies per Student)是指高校在正常的教学任务外,直接用于每名学生的补助的各种费用总支出,用E表示。

  (1)奖、助学金支出

  按照教育部制度的标准,在本研究中奖、助学金的额度分别定为我国高校生均年学费的10%,一共是20%。

  奖、助学金=年学费收入总额×20%,即:E1=Z?20%

  (2)勤工助学、困难补助支出

  依据教育局、财政厅、物价局文件《国教财字〔2005〕19号》按照国家要求,各高校每年从学费中提取5%的经费,统筹用于勤工助学和困难补助。

  勤工助学、困难补助支出=年学费收入总额×5%,即:E2=Z?5%

  (3)学生教育、军训及就业培训费

  各高校学生在大学期间会接受一定时间的军训、固定学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就业指导和培训等,这些费用并不是每年都会有,按照教育部的基础标准,本研究将高校学生教育、军训及就业培训费定为本校年学费收入的2%。

  学生教育、军训及就业培训费=年学费收入总额 ×2%,即:E3=Z?2%。

  (4)医疗费

  各高校学生在校期间享有一定比例的医疗补贴,各高校当地的医疗补贴标准按照学校所在低的医疗补贴标准进行衡量。医疗费=各高校当地的医疗补贴标准,即:E4=J,因为有的高校还没有实行医疗补贴制度,本文简化按照0计算。

  生均学生补助支出=(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生教育、军训及就业培训费+医疗费)/标准学生数,即:E=(E1+E2+E3+E4)/T

  根据上述模型得Y高校标准生均补助支出=5 000

  ×20%+5 000×5%+5 000×2%+0=1 350(元)

  根据实际数据计算2010年Y高校实际生均补助支出=(26 180 000+1 665 000+690 500+0)/15 424

  =1 122.38元,2011年和2012年实际生均补助支出为1 368.45和1 448.67元。

  5.生均科研支出

  生均科研支出(Research Expenditure per Student)是指高校为科学项目研究的专项支出,用R来表示。本文根据《高校科研经费支出规范性研究》(2012)相关规定,按科研费用的30%计入生均培养成本。

  生均科研支出=科研费用支出×30%/标准学生数量,即R=R'?30%/T,R'表示我国高校科研费用投入。

  2010年Y高校标准生均科研支出=实际生均科研支出=36 242 800×30%/15 424=427.66(元)。2011年和2012年生均科研支出为742.44和749.50元。

  综上,2010年到2012年的计算结果显示于表6、表7、表8。

  (三)计算结果分析

  1.对比分析

  Y高校的实际生均培养成本高于标准生均培养成本,并且远高于学费收入。其中实际公共支出和土地及固定资产支出与标准相差较大,造成该校低效利用教育资源的原因就是在公用支出、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方面存在管理和运行上的漏洞,非教学业务费用支出数额过大、固定资产等设施存在闲置浪费等问题,这也暴露出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假设学生同质的情况下,Y高校培养每名学生所花费的实际成本要比标准成本高,说明Y高校并没有使教育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

  2010年生均学生补助支出方面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2011年和2012年虽高于标准水平,但相差不大,说明Y高校对学生的奖助学金、勤工补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大,这是以后要改善的地方。

  2.垂直分析

  近三年生均学生补助支出和生均科研支出总和在生均培养成本中所占比重不足10%,说明Y高校在对学生的补助以及科研投入方面较为薄弱。生均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在五项支出中比重最大,说明学校在基础设施的维护方面支出较大。学校应当适当调整成本结构,加大对学生补助和科研的支出,降低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的比重。

  3.水平分析

  近三年标准和实际生均成本均逐年增加,说明学校在管理方面还应当进一步改进,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成本进行控制。

  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在学校基础设施保持不变而增加招生的情况下,实际生均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是相应减少的。

  

  四、可行性建议

  (一)建立生均培养成本计量管理体系

  学校财务处应当建立生均培养成本管理体系,加强对学校学生培养成本的计量监督和控制,定期向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公布培养成本计量情况,及时收集来自各界的反馈,为学校财务管理中各项费用支出和工作计划提供更多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和修正,增强学校整体和各个学院的成本管理意识,使教育资源能得到更合理的配置。

  (二)改变观念,开源节流

  学校应当勇于开拓创新、改变现有观念,切实搞好开源节流,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尽可能地减少浪费现象。师生在教学及生活中共同努力,尤其注重在能源资源方面开展相应节能减排活动,以便减少水、电、供暖等费用来降低生均培养成本。

  (三)提高房屋及设备利用率

  学校的房屋建筑物、各种仪器设备是为教学、科研等活动服务的,各部门、各院系应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许多房屋和仪器设备低负荷运行,尤其是实验室利用率极低,导致培养成本偏高。因此必须挖掘现有房屋及设备的潜在利用空间,使其利用率达到最大化,降低单位折旧费来减少生均培养成本。

  (四)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仅要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而且要能详细而准确地记录各种与学生培养成本相关的费用、支出,保管好各种数据资料,为生均培养成本计量奠定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222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