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高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高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规模不断增大,这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高校在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中固有的弊端,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深入地透析高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存在的风险,笔者从以下三个环节分析:
(一)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审批环节
高校申请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是为了特定的项目建设任务而安排的,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并具有专门用途,数额一般较大。虽然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审批环节一般比较严格,但是如果获批对高校及项目负责人发展都极有益处。因此,出于各种目的,许多高校争先恐后去申请。在审批环节,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许多高校项目缺乏实际可行性,盲目申请造成高校资源的浪费,存在部分项目负责人套取财政资金的嫌疑。这种现象的存在,正是由于我国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二)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环节
项目建设专项资金获批后,在资金的投入及使用期间,往往是风险的频发期。首先,由于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部门财政拨款,从获批到投入有一定的时间差,会导致高校未能及时收到资金或未足额收到资金。其次,在专项资金的使用环节,项目负责人可能不按照事先规定的要求使用资金,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频发,专款不能专用。最后,由于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监管不到位、绩效评价体系的欠缺,项目负责人存在侵吞资金的现象,腐败浪费风气滋生,造成国家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不符合国家投入资金的初衷。
(三)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环节
在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后续管理环节,由于缺乏一套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系统,不能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形成有效的监管。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系统,在项目结束后,高校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无从评价。这样会导致相关责任人责任意识淡薄,不注重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造成财政资源的严重浪费,对国家、高校和个人都是重大的损害。
二、高校实行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高校实行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指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衡量,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专项资金支出的行为过程、支出成本及其产生的最终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估(于新玲,2009)。
(一)有利于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省级政府配套专项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三部分。由于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不利于高校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制定有效的管理细则,造成资金的管理不规范,导致部分专项资金专款不能专用,挪用、挤占资金现象频发。对专项资金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后,一方面由于要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避免了以往专项资金盲目管理的状况;另一方面对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绩效评价有利于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避免出现不利责任互相推诿的局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可对专项资金支出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有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为财政部门编制预算、合理安排专项资金支出的方向和规模提供科学的依据(张亚杰等,2005),从而可使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从立项审批、投入使用到后续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二)有利于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的科学性
实行绩效评价后,有利于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性。随着绩效理念的渗透,绩效评价在高校项目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绩效评价的引入有利于优化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支出结构,促使项目专项资金的分配更加科学、合理,资金的投入更具针对性,以最少的财政资金资源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为高校良性发展添砖加瓦。
2.效率性。实行绩效评价后,由于项目专项资金投入具有针对性,由此项目资金管理也更具针对性,有利于提高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效率。另外,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减少相关监督人员的工作量。以往监管人员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监管目标不明确,导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取得的效果却不明显,而绩效评价的使用,促使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了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
3.效果性。实行绩效评价后,有利于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由于有了明确的绩效评价标准,为使专项资金取得最优绩效,各级机构势必将每个工作环节与最终绩效紧密相连,一切都将服务于绩效,从而有力地保障了资金支出的有效性,实现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更好更快地完成既定的项目建设预期目标。
三、构建高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如何全面考核高校专项资金投入的效果,从而决定专项资金投入的方向和份额,进而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一套适合的绩效评价体系(李超等,2013)。为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提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笔者通过实际调研并分析有关研究资料,尝试构建一套适合高校的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一)绩效评价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编制原则是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只有选择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才能让绩效评价体系发挥最大效用。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
1.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在衡量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时,有些指标能够定量分析,但有些难以用数量公式表现出来。例如,科研项目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等。
2.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原则。项目建设不仅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而且也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
3.全面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高校专项资金由于经费来源不同、性质不同,因此体现出不同的效益,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兼顾不同性质的资金,使不同性质的资金具有可比性和全面性,并且针对不同性质的资金要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具有特殊性(张春云,2008)。
4.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绩效评价指标的制定不仅要科学合理,而且要注重实用性,利于操作。
(二)绩效评价组织
高校需要成立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分管财务和实验室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学科办)、财务处、监审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设在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具体负责组织评价工作。
(三)绩效评价指标与标准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高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笔者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分为项目指标、财务指标和社会指标三大类,每大类指标的分值均为100分,权重分别为60%、30%和10%。设计的理由:在有关项目中,首先项目建设是主体,其次是与资金有关的财务信息,最后是项目建设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在表1中每一大类下的子系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具体的分值,绩效指标可根据具体的结果设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级别,每一级别对应相应的分值,对一类评价中涉及多个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加权平均计算出具体分值。以表1中的“项目规划与制定”子系统为例,它下属四个具体指标,每一指标的评价结果假定为优、良、良、中,那么它的分值为8分(假定:优为10分,良为8分,合格为6分,不合格为0分)。通过对每一层级的计算能够得到总体的绩效水平分值,公式如下:总体绩效水平分值=项目指标得分×60%+财务指标得分×30%+社会指标得分×10%。
(四)绩效评价结果的审定与反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负责计算绩效评价指标总体分值并分析基本运营状况,将分析结果反馈给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对评价结论进行最后审定,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项目所在单位;若被评价的单位对评价报告及结论有异议,可向绩效评价办公室提出申请复评,是否进行复评由领导组决定。评价工作结束后,绩效评价办公室应及时将有关文件和资料汇总、归档。
(五)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高校每年公布一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对评价效果优秀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评价效果不合格的项目及时进行批评和整改。此外,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作为下一次项目申报的参考,这样有利于促进各项目单位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2230.html
下一篇: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