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呼伦贝尔学院是内蒙古东部地区一所少数民族院校。由于本校学生的成分非常复杂,根据调查显示,我院学生主要由蒙古族、鄂温克族、回族、汉族等学生组成。学生问题出现较多,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对本校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办法,对有效开展我院德育工作和推动高校德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人对呼伦贝尔学院2010级、2011级两届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500份,有效问卷483份,现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如下:
一、学生思想现状
从调查数据来看,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整体表现出良好的状态,大部分学生能够对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充满信心,能够正确对待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现象;他们的政治信仰和观念端正,能够跟上21世纪大学生的发展潮流;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和锻炼来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本民族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第一,84.2%的学生反对社会腐败现象,深恶痛绝。87%的学生积极要求入党。58.4%的学生对社会整体的道德状况给寄肯定。76.8%的学生选择学校开设思想品德课是有必要的。可以看出,学生对目前国家的形势保有乐观态度,具有正确的政治观念,具有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正值国家开展群众路线教育阶段,广大学生对近来的反腐倡廉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寄予很大的期望。同时,也希望国家尽可能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积极地资助地方教育,使广大少数民族及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第二,少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容易被错误思想动摇决心,意志不坚定,容易产生错误思想。
第三,少部分学生抵御不住金钱和利益的诱惑,容易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享乐主义思想。个别学生注重眼前幸福,从而求成心切,对个人的精神品德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第四,大部分民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语言、行为、生活习惯等),但是能够表现出开朗、豁达、热情的心态。
第五,调查显示40.6%的学生基础文明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差,意志不坚决。学生对学校的整体适应性不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表现欲望强烈。
第六,部分民族学生对新鲜事物认识和控制力方面能力薄弱,易于冲动的性格突出,理性把持力不够。对发生的事情缺少认真思考,容易凭主观意念做事。
第七,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予重视,对教师的说教不予理睬,常常因个人主义而为所欲为、任意行事,导致触犯法律而受到惩罚。
第八,调查显示我院大部分学生品德和个人行为习惯是好的,只有少部分学生违反学校的规定,容易做出不符合大学生形象的行为。
第九,学生希望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但是基于各种原因而又有抵触心理,不愿意主动接受。
第十,部分学生与教师缺少沟通、交流机会。对教师缺少信任,消极看待问题。还有部分学生排斥教师的教育管理,使教育工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二、对学生德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由于民族地区高校特点决定了学生的组成结构上有很多的不同,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民族、性格不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民族类别相对繁多,受不同的语言和风俗、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生活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生活习惯、个性特征、情感态度、心理状况、行为表现。根据有关调查显示:蒙古族学生在性格特点上表现出热情、开朗、豪放、乐于助人和结交朋友。在行为上表现出活力充沛,敢作敢为,遇事果断,不唯唯诺诺,与人交往坦荡直接,做事有责任心。但有时易于冲动,感情用事,容易忽略细节,对待新鲜事物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汉族学生则在性格方面表现得就比较聪明,富有想象力,思维敏捷,遇事能三思而后行,与人交际圆滑得体,不易受其他思想所左右,自立自强表现突出。
其次,学生层次不同。可分析为几种原因所致:由于不同的生活空间,接受的教育程度和文化熏陶不同,学生个体素质不同;由于国家在招生过程中对少数民族政策倾斜(如降低分数、放宽录取人数、适当加分等),而拉大了学生素质差距;由于学校特色专业原因而招收的特长学生,多表现为具有某项特长,但是整体素质相对差距大;由于要扩大学校收益而设置的特价生等都是造成学生层次不同的主要原因。以上现象多表现为学生知识水平不足,行为习惯不好,违纪率容易增高。
(二)学校方面
由于学校注重较高的升学率或就业率,而忽视了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校缺乏整体的德育观念认识和德育改革意识,长期的德育缺失,使校园整体的德育氛围不足,师生精神面貌低迷,思想陈旧,观念落后。
其次,学校德育计划制订缺少科学性,德育内容脱离实际,德育方法过于老套、单一,德育落实易于做表面文章,缺少对过程必要监督、检查和评价的机制。
再次,思想政治队伍专业化水平不足,经验欠缺,年龄、水平差距大,传帮带作用不明显。 (三)家庭方面
由于学生受特殊家庭的影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情绪情感等各有不同。例如,单亲家庭,容易引发学生性格孤僻怪异,心理异常。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容易养成学生好吃懒做、行为散漫。家庭困难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容易出现自卑心理。独生子女家庭容易使学生个性突出,变得独断专行,难于与人沟通,处理个人问题能力较差。
(四)社会方面
社会是人生最大的舞台,形形色色的物质与诱惑冲击着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的观念。加上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及不良信息的不断渗透,国内国外有意破坏我国安定团结的违法分子的猖獗活动等都影响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同时也间接地制约学校德育发展。
三、强化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积极创新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处于一个开放、多元、竞争、变动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涌现出许多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争取做好如下几点:
1.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以民族学生特点为本,强调民族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民族学生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给他们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能充分地认识自我,从而达到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到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教育目的。
2.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亲和力、感染力,努力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
3.树立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观念。坚持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人、武装人、发展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提升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高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大学生自觉行动、自主行动,注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的利益,多办一些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和好事。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又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二)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在当前学生自主意识增强,更为关注自我价值和利益实现的情况下,要做好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一方面学校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配齐、配强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坚持选拔、使用、管理、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对他们的发展做出统筹安排,有计划地进行培养、交流、轮岗,鼓励他们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充实稳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和敬业精神,主动提高理论层次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学生的各方面需要。
(三)提供全方位育人环境
1.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之中。在工作中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广大教职工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注意言传身教,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引路人,彻底摒弃那种思想政治教育与己无关的思想,把思想教育作为自己分内的事认真去做。学校要制定三育人的奖惩办法,对教职工的育人业绩与其年终考核和提职提薪挂起钩来,创造良好育人机制。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根据民族院校的实际,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觉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把握和利用好网络这一宣传教育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不让低俗文化挤占学校文化阵地。
(四)不断丰富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由于民族院校学生政治文化地位的特殊性,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应具有针对性,除了日常进行的三观、三义、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外,还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民族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只有方法多样,形式新颖,更贴近学生实际才能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力度,从而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