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要大量既能精通专业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具备某一专业领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够适应国际交流形势下的职场需求。目前,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差,与所学专业脱节严重,虽然学过多年英语甚至过了英语四六级,却根本不会使用和交流。一方面是大量的、数以万计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和单位,而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苦于找不到他们所急需的人才;一边是人才的巨量过剩,一边是人才的巨大紧缺。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惊人反差表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所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英语课程向应用型方向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教学模式方面。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综合应用能力。作为一种普遍现象,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一般采用大班授课形式,少则五六十个学生,多则甚至达到一二百个学生同时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在这样的大班情况制约下,教师不得不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语法、翻译、课文和笔头练习的讲解,因为有限的几十分钟上课时间根本不可能分配给这么多学生来操练口语和进行其他的能力拓展活动。即使教师有心去做,也无法有效地进行组织和实施。另外,虽然现在教师授课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代替传统的粉笔板书,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转换而已,现实效果并不见得较之前提高很多。因此,自然而然就导致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低下的结果,出现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这就使得学生大学毕业后无法达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求,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的功利化应试倾向严重。在很多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通常把的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和四、六级通过率以及考研上线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能力水平的标准,虽然不能说是唯一标准,但也算得上是一种绝对标准。甚至在四、六级考试改革以前,将学生的学位证与英语四级证书挂钩基本上是高校的一种普遍做法。在四、六级考试改革以后,这种现象得以改变,但实际上学生如果要顺利拿到学位证,还是要达到学校内部规定的四级考试成绩分数线。可以想象,在这种导向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应试为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非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坚持英语学习,就是因为还没有通过四、六级,一旦四级或六级通过之后英语学习也就放弃了,除了一部分打算考研的学生之外。即便是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根本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或者在进入职场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听力、口语水平无法满足行业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这些都表明大学英语的教学与管理标准已经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巨大的鸿沟。
第三,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大学英语和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授课的对象覆盖整个学校不同院系和不同专业的学生,但同一级别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统一的,忽略了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的差异性。这就直接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出现了学生所学的东西用不上、能用上的东西却没有学的情况。由于大学英语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专业需求,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英语学习促进本专业的研究和发展,能够帮助以后的进一步深造和就业。而目前大学英语这种一刀切的统一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在其专业领域运用英语的要求,无法将英语学习与自身专业实践相联系,这就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大学英语教师跨学科、跨专业知识不足。英语教学是一种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的复杂教学活动,英语教师除了具备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及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外语习得等跨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普通知识。而当今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还需要具备不同行业和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并要有能力将之融入到自己的英语教学当中。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距这一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完成与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对接。
三、地方性高校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大学英语课程在高校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地方性高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如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英语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重组和转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等方面出发,探索新时期地方性高校的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方向,以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1、加强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实现英语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重组和转型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强大的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课程教学方向开始由单一知识传授型向语言和学科内容融合型转变,这种转变直接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做出相应的转变,这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师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学校方面。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进行继续学习,帮助英语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和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比如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知名高校进行访学,对现职教师进行培训,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开设讲座。其次,教师自身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自身要树立自主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对自己的现状有一个确切的认识,然后据此来规划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行动方案。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跨学科知识,重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还要结合个人兴趣爱好,依据所在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学习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理,实现知识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 2、转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实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要想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就必须实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堂不再是英语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重视英语口语和听力技能,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实行任务型教学法,把教材设计成对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训练的交际任务,通过个人努力和团队合作完成语言实践。通过精心设计各种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指导、建议、合作和启发等重要作用。再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普通英语知识与相关行业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积极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开放式自主学习。
总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同时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填鸭模式,更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也更为有效。
3、改革课程设置,构建应用型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与其他学科和专业相关的课程设置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要对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形成一套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应用需求相结合的综合应用型课程体系,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第一,在大学英语课程原有的语言类课程基础上,增加听说课的课时比例。在足够课时的保证下,教师能够系统地对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进行集中训练,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练习听说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表达及应用能力。这样,学生在大学毕业找工作时就能从容面对用人单位的英语面试,并能胜任日后工作岗位中的英语相关方面的工作。第二,开设英语选修课程。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除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外,还应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和修养。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专业背景,开设知识类、技能类和文化类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英语选修课程,如应用文写作、出国培训、文学鉴赏以及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需求。第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开设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各类专业英语课程,如计算机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化学英语、医学英语、法学英语等一系列课程,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与所学专业密切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转型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改革突出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和创新能力,从而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2593.html下一篇:试论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