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高校“走出去”工作的重要性
1、“走出去”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大学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国内外合作规模,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各项建设,通过与其他创新主体融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集成,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内外联动、互利互赢的开放性办学机制,才能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2、“走出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能,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视野广阔、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只有“走出去”才能不断满足高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相关企业的合作和交流,通过与国(境)外高校、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办学,积极推进联合培养、交换生等项目,设置专门课程,形成特色的国际化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开阔学生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实现与市场接轨,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使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3、“走出去”是提升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闭门造车”所产生的科研价值往往非常有限,高等学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加强统筹规划,拓展交流途径,健全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只有扩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交流和合作的新渠道,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推进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积极加强与政府、企业、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的交流和合作,有选择、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走出去”, 才能加快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
4、“走出去”是增强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然抉择
高校应该积极认识“学校的大门就是企业的大门,企业的车间就是学校的教室”的技术转移创新理念,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技术动力和决策参考,与区域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努力做到科技创新在学校、科技创业在企业,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的发展,加强各个领域“走出去”服务社会的工作力度,开拓高校主动服务社会的平台,实现高校科研成果的产出与社会需求的接轨。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工作推动,以市场为导向,政府、高校密切合作,创新资源有序流动,运行机制更为完善,合作内容更为丰富,合作形式更为规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深入发展,切实有效的增强高校服务社会能力。
二、高校“走出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还不到位,导致“走出去”工作相对滞后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办好大学无疑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要敢走,才能争取资源,争夺发展空间。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多高校仍然固步自封,瞻前顾后,白白丧失了大好的机遇,阻碍了自身发展。
2、“走出去”机制不活、人才缺乏
目前高校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在人事分配、激励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目前大多数高校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缺乏,在待遇、领域和机遇等方面,给予人才以更多的现实利益和更大的制度激励,显得尤为必要。
3、“走出去”资金缺乏,成效不足
高校“走出去”工作无论从合作的深度、广度看,还是从已经取得的实际成效看,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功能都还需进一步加强,然而由于办学条件和资金有限极大地制约着“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开展,因此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是高校“走出去”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
4、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高校与社会各界之间对于“走出去”的相关信息缺乏畅通有效的沟通
企业有资金,高校有资源,由于两者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双方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打通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渠道对于学校与企业双赢必不可少。
三、高校“走出去”工作创新对策
1、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责任,加强领导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识到“走出去”首先要思想“走出去”,积极开拓创新,为高校自身发展开拓空间。同时应加强对“走出去”工作的组织领导。高校应成立“走出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等事项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协调各部门,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2、加大投入,提高效益
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性投入,主动吸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经费支持,增强学校创收能力,形成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完善经费预算管理和绩效审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确保规范安全和高效。为“走出去”战略争取到更多更充分的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科学设置、周密部署相关的制度、方略与措施。充分地、最大效益地使用高校现有平台的资金,让更广泛的教师能够享受到现实的利益与支持,使“走出去”产生看得见的收益和利益。发挥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的重要作用,完善政策,加强信息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高校的“走出去”战略。所有的“走出去”专项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竞争与监督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创新“走出去”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学校、学院两级会议联系制度,建立学校、学院、专家三级信息、项目联动管理制度。在保证执行国家财物相关制度的前提下,优化资金管理、审批、核销手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对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高校教师从事应用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产出更多标志性应用研究成果。通过开展协同创新、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八个方面的改革,实现高校体制机制的逐步完善。通过建立一系列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从各个不同侧面,对学校各学院职能部门绩效开展评价。通过绩效评价,将各职能部门在 “走出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行为取向引导到绩效上来,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绩效的积极性,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4、积极搭建“走出去”战略信息服务平台
积极搭建各种平台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搭建高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信息服务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及时收集、整理对外交流和合作的信息,充分利用高科技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多渠道向社会各界积极宣传高校实施“走出去”战略情况。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情况纳入对职能部门和学院每年年终的考核范围,对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氛围,借助各种大型活动平台和新闻媒体,多渠道向社会各界和周边国家对高校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正面宣传。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2601.html上一篇:浅谈创新高校工会文化建设
下一篇:高校教学管理专业化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