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高校宣传首先要解决“宣传什么”,即宣传内容问题。看看国内各高校的做法,大都将宣传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新闻宣传和招生宣传上。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和影响力提升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但这并非是宣传工作的全部,更不是根本。当前高校宣传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精神及理念”的培育和弘扬,其他方面的宣传工作都应在它的统领之下。大学精神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由师生为主体共同创造的关于大学教育的价值体系和信念体系,是薪火相传的精神理想和文化灵魂,是充溢在大学躯体里的精、气、神。人文教化精神、科学探索精神、学术自由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基本思想内涵。由此反观今日之大学,在繁荣发展的景象背后,却有一个尴尬的“悖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似乎已与大学精神及其理念渐行渐远了。大学精神所包涵的学术自由精神,不仅会影响大学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前途与未来。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要看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然而反观今天的大学,很多学者的学术成果丢弃了自身自由独立的身份证,成为了国家政策方针的注释文本。这种趋势表明,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在了社会时代步伐之后。大学精神理念的具体体现可以有差异,但原则必须是崇高、远大而非短视和过分功利化的。大学永远不能偏离其自身的“高”、“精”、“博”、“新”特色和独善其身的气质风范。唯其如此,大学才能让政府依依不舍,让社会趋之若鹜,让大众仰慕追随。
二、高校宣传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师生思想认知的正确引导
师生员工思想认识的正确引导是高校宣传工作有效性在政治方面的体现。这种体现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上。同其他战线的宣传工作一样,高校宣传首先应该做好政治宣传,保证党的声音畅通无阻。但党的声音的顺利传达并不能等同于党的意志的贯彻执行,因为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重要场所,高校师生员工对于党的新论断、新政策、新主张往往有着比社会上更多的思考,所以难免产生一些议论,其中自然有真知灼见,也有模糊认识。在这一时刻,高校的宣传部门就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思想工作,用民主的方法、输导的方法去关心人、尊重人、说服人、引导人,帮助师生员工解决思想认识间题,将他们的思想迅速统一到中央的主张上,最终把党的意志变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其次表现在对各种矛盾的缓和和化解上。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广大师生对于各种变革十分敏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伴随着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就业方式以及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各种社会矛盾往往在高校首先反映出来。高校的宣传部门应该能够缓和和化解各种矛盾,保证学校稳定,将广大师生的注意力、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到学校发展上来;再次表现在广大师生思想觉悟的普遍提高上。
(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说到底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效性不高的表现。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导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方向,所以,要提高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就要抓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根本,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离开人这个主体,就无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解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最终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效性的根本。
(三)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现代大学制度是围绕着两个基本问题展开的:一是大学组织社会化后,如何平衡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二是面对大学与社会之间日益复杂的关系,大学如何解决好自身持续、有效、健康发展的问题。这两个基本问题分别涉及到现代大学制度的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前者致力于协调大学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它关乎到“大学自治”。后者则致力于协调大学内部各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关乎到“学术自由、教授治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从宏观的角度看,就是要明确大学对社会的责任;从微观上看,就是建立和完善大学管理办法,调整内部相互关系的约束条件。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必须搭建各种平台,建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参与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与管理。因为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自己根据共同的爱好、兴趣、志向、追求等因素而自发组成的特殊团体。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参加形式多样的社团组织的大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实施者和校园文化创新的积极推动者,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