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与再教育是学生党建工作得以夯实开展的重要保障。学生基层党建工作能否取得好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支部书记政治素养的高低和业务水平的精进。因此,如何在党支部书记的培养过程中,有效开展管理合力的借鉴,成为本文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合力系统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作。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在系统工程的视角下,从管理合力入手,教育管理者应依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内外的各种主体关系和教育资源,以便能有效达到教育管理者既定的培养教育目的和目标。
管理合力系统的要素主要由教育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中介(或方式)三部分组成。管理主体主要指学校党委、学校学生工作部、学院党委(党总支)、导师、学生党支部、党员及党外群众;管理客体主要指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党支部书记;管理中介主要包括各种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如讲座、座谈、调研等。
以阶段性的角度来看党支部书记培养教育的各个层级,本文将以阶段性管理合力问题、层级性管理合力角度,从初期、中期、后期的三个阶段和相对应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三个层级来考察管理主体在党支部书记的培养过程中作用的发挥。
二、管理合力中的第一层级:以“两级建校”为模式的培训机制
学生党支部主要依托班级、专业、学术梯队而建制,因此分为班级党支部、专业党支部、梯队党支部等形式,并以依托实验室成立的梯队党支部在目前工科专业中较为推行。无论是横向的班级、专业党支部,还是纵向的梯队党支部,在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工作中,都要引入一个层级的培训理念,也就是采取“两级建校、统筹管理、集散结合、分类指导”的培训模式,从而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是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环节。
“两级建校、统筹管理”的党校培训模式,是指学生党支部的培养教育主要采取每年由校学生工作部、学院党委两级机构组织两次党校学习,包括新上岗党支部书记的岗前培训党校以及老党支部书记的轮训党校。“集散结合、分类指导”的党校培训环节,是指按照集中培训与分散教育结合、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结合,保证学习不断线、分层能递进、知行共促进,最大程度拓展教育的覆盖面,努力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和先进性意识。
学生党支部书记党校每年以两次为宜,时间控制在七天至十天左右。培训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其党性修养,帮助其熟悉党支部工作的具体内容,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在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尽快胜任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为学生党支部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训环节中,还要注重和中期的激励机制和后期的监督机制相结合。培训的内容中,涵盖监督的考评内容;考评的细则里,印证培训的成效。例如学生党支部书记党校学习,应引入相关研究课题,学期初布置各项选题,学期末总结形成研究报告。报告的形成需要以学期中党支部开展的活动以及具体事例、数据为主要依据,从而形成一个带着问题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工作的开放性系统,培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也对中期考评,后期监督形成鞭策力、促进力。
在党支部书记培训中,还应引入管理力和决策力的培训内容。高校学生党支部正逐步建设成“学习型”、“实践型”、“服务型”等各类创新型党支部,作为此类组织的领导者,单纯的个人政治素质不足以驾驭好一个富有激情、活跃、动态的成长型组织,将管理学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引入党建中,有利于探索出一条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形成长效机制。
三、管理合力中的第二层级:以“工程建设”为内涵的激励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导向功能,还具有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的特点。在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中,积极唤起党支部书记乃至全体党支部的内在动力,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能实现自身价值,要建立、健全一套具有实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在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中,教育者应始终贯彻“教育常态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具体化”的理念,在倡导学生党支部争优创先,实行“争当表率”工程的同时,启动“宣讲联席”工程和“述责测评”工程。
(一)深化具有导向功能的“争当表率”工程
号召学生党支部书记率先垂范,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可以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评优活动,如“优秀优秀支部”、“优秀主题党日活动”、“优秀党员宿舍”、“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学生党员”等校、院两级评优活动。在评选中,形成各党支部“赶、学、比、超”的良性循环,促进基层党组织的优化发展。
(二)开展具有凝聚功能的“宣讲联席”工程
选拔在“争当表率”工程中的优秀支部书记,组成“优秀事迹宣讲团”,对他们的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推广,形成“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连锁效应。同时,还可以组织“党支部书记联席会”,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工作,形成“1+1”党支部联席制度,组织两个党支部联席开展部分活动以及交流,广泛拓展学习、交流的辐射度。
(三)推行具有激励功能的“述责测评”工程
以党支部书记“述责测评”为切入点,通过前向延伸和后向拓展,搭建形成党支部书记教育的新平台。通过这个新平台,将党性教育、信仰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党群关系培养、服务意识教育、模范作用发挥等工作统筹规划,形成一个以“述责测评”为凝聚点的体系平台。 四、管理合力中的第三层级:以“三位一体”为方针的监督机制
作为管理客体,学生党支部书记在管理主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至下,为上级党支部精神得以贯彻实施的传播者、组织者、实施者;至上,为基层党组织状况得以反映的信息员、传递员,因此,建立党支部书记工作考评监督机制十分必要。
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优劣可由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即上级党组织指导、支部党员测评、党外群众监督,因此可采取上级党组织、支部党员和党外群众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模式的监督机制。包括设立意见箱和网上意见直通车、支部及党员自评、党外群众测评和上级党组织评议等。
在具体操作上,应采取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显性方式包括明确并实行“三个制度”,即党支部书记述职制度、党员宿舍谈心制度、党支部民主生活制度;召开党员和党外群众座谈会征求意见、上级组织评价等,隐性方式包括无记名问卷调查、开设意见箱和网上意见直通车等,尤其是开设网上意见直通车,将网络的开放性、隐匿性、超时空、快捷化等诸多优势应用于对党支部工作管理的过程进行监督,可有效克服显性评价的不足,且互为补充。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党支部书记增强自我约束,在“自己找、群众提、老师点、同志帮”的氛围下,帮助党支部书记及时发现问题,改正不足。在管理的媒介上,可采用资料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笔谈、实地考察等方式。
五、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
(一)线性层递
一名合格并优秀的学生党支部书记从选拔到培养,将历经一段时间的过程。如果以初期、中期、后期的时间流线来看待这一时期所贯穿在其中的培训、激励、监督等三个机制的话,就不难看出,三者之间呈现了层层递进的关系,即后者在程度与逻辑上较前者加深了一个层面。
因此,管理者在思考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过程时,要辨证地看待这三者的关系,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以管理合力的角度思考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个问题。同时,也要从源头的培训与后期的监督工作上,来反思管理主体的工作。在给予学生党支部书记一个施展自我的平台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给予他们一个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和一个比照自我、寻找差距的平台。
(二)互为补充
理解了层递关系,也就不能理解培训、激励、监督三者之间的互为补充。培训机制是基础,决定了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实施;激励机制是动因,是培训机制和监督机制实施的内在影响力;监督机制是外因,是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成功与否的外化表象。
这就决定了实施培训时,管理主体即培训组织方,要充分地利用各种媒介,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客体也即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为激励机制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学生党支部书记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就是在激励作用的促使下,将培训所学进一步外化并加以创造时,监督机制将最终总结、反馈并见证了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两方面的工作成效。
六、实施培养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
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中,正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之中。这正是因为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环境的复杂性和工作内容、手段的多样性决定的。如果将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与教育视为一个系统化工程的话,从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出发,管理主体在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教育工程中所应考虑与遵循几点原则:
统一性原则。在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教育中,坚持统一性原则,既是组织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政治性决定的。
开放性原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与外界保持全方位的信息联系,拓宽各种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地获取信息,把握信息,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一要坚持纵向联系,即注意把握学生党建工作的历史与现状,注意把握学生教育体制的现状与未来。二是坚持横向联系,注重将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加以利用。
协作性原则。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养教育不能孤立开展,不能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相脱离。在学校党委的同意领导下,学校(院)行政、教学单位、实验室、导师、基层党团组织既要相互配合,加强合作,又要职能划分,各司其职,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民主性原则。变被动的接受方为主动的参与方,让学生党支部书记参与到全过程中来,逐步形成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党支部书记的培养管理体系,从而带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
层次性原则。建立政令统一、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正确、高效行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职能的前提条件。除了遵循目标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以外,还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形成系统在纵向上的层次性和合理的整体结构。
适应性原则。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教育体系的设计,必须能够适应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规律,从而及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调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2745.html上一篇: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不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