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新挑战、新问题。这就迫切要求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与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开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由于党情、世情与国情的变化,广西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诸多新问题使得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必要性更为突出。这种必要性表现在:
(一)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是对大学生党员加强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群体,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影响到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能否顺利实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各种思想在高校中相互碰撞,使得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如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较差,入党动机不明确;党组织活动单一化;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较为落后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制约着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只有通过创新高校党建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思路来不断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我们才能找到解决符合实际需要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是建设大学生党支部的可靠保障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高校大学生党支部承担着对大学生党员直接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抵御国内外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保证大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正确方向和良性运行。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可以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有效落实各项党建措施;推动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可以促使高校党组织更加科学地对基层大学生党支部进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大学生党支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断推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大学生党支部的可靠保障。
(三)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是提高大学生党员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
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就是要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探索出适合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方式,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推动大学生党员的全面发展。邓小平曾经指出:“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1]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能够保证大学生党员在理论水平、思想觉悟、道德素质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的不断提高,使其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是推动高校团、学组织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
在高校中,党组织和团、学组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它们各自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来说,前者领导和监督后者,后者是前者的直接体现和主要活动载体。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有助于改进党组织对团、学组织的管理监督方式,促进高校党、团、学生的协调统一和有序开展,为高校团、学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前提基础。
二、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需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这些基本原则包括: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党员从根本上提高自身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服务人民的觉悟和能力,并指导他们将这种能力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但是,理论归根到底是来自于实践的。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创新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更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党员需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实践锻炼,能够帮助大学生党员将其所学到的正确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运用于实践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大学生党员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学校教师、党团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作用与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既要强调教育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党团组织的积极性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又要强调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让大学生党员清醒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这种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对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带动其他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所以,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过程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也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门学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应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善于总结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将这些好的经验与做法固定下来,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方向性,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以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更好发展,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这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又一基本原则。 三、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主要途径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途径是通过多方面体现出来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建工作制度
作为党建工作机制的重要表现形式,党建工作制度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党建工作能否有效开展。不同高校的党建工作制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基本制度是一样的,“比如团支部荐优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党校培训制度以及党员责任制度等等”[3]。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要求高校应根据党的章程以及结合学校专业与学生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有关大学生党建的工作制度。
(二)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还涉及一个工作模式的问题。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模式。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在低年级的行政班大学生中实行“党员导师制”来探索跨年级的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在每学期的教学课程班中组建课程班党员核心小组来探索大学生课堂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开辟网络学生党建阵地来探索红色网站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党建进大学生公寓来探索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等等。这些不同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易于适合不同层次大学生党员的需要,促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稳健发展。
(三)建立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建立在诸多考核指标基础之上的,因此,建立健全各项考核评价指标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应建立完备的大学生党员考评制度,即每年将对每位在校大学生党员进行一次综合考评。从对大学生党员个人考评来看,考评指标应以新时期党建的总要求为指导,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实际,紧紧围绕大学生党员的评分细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来确立完备的大学生个人考评制度。其次,高校应构建规范化的大学生党支部考核评价体系。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党支部的考评往往是打总体印象分或感情分,在质与量方面没有具体标准,缺乏科学性。为此,在建立完备的大学生党支部考核评价体系时,高校应建立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各级各项指标,界定大学生党支部工作考评的时间、程序、等级与奖惩措施等,做到“五化”,即考评形式的多样化、考评过程的严格化、考评小组的建议化、整改措施的落实化与典型宣传的激励化。从对大学生党员个人考评和对大学生党支部考评的角度,积极构建完善的考评指标,建立完备的考评体系,从而不断推动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