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当前高校困难学生现状
据了解,高校的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少数来自城市。大多数家庭主要成员文化素质较低、生活负担沉重。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生活费用大幅上升,学杂费较高,都是学生生活困难的重要原因。
近期在对我校贫困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贫困生的思想状态可总结为以下几种:(1)积极向上型。约50%的贫困生明确表示“努力学习以改变家庭现状。”这些学生人穷志高,他们自制力强,积极融入班级和学校各种活动,争取有良好的表现。(2)安于现状型。约30%的贫困生认为“能考上大学实属不易,应该放下压力,得过且过吧。”由于家庭的贫困让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就有着先天性的自卑心理,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自信,无所事事,安于现状。(3)怨天尤人型。约20%的贫困生表示“厌恨这个社会,它存在太多的不公平”。这部分学生多数把家庭贫困的原因归结到社会的不公和出身的不平,人格存在缺陷。
二、当前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严格的数据限制,实际操作中分配不均。贫困生认定按照严格的比例限制,比如国家困难认定限定为30%的比例,但实际上贫困生在班级分配并不均衡,导致实际认定标准并不统一。贫困生资格认定是资助工作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的不合理性:一是没有明确的量化认定体系,认定标准难以统一。二是认定程序不规范,弄虚作假现象较为频繁。这些情况使学生资助的有限资源在实际分配中产生了不公平。
(二)认定过程审查不严,有弄虚作假现象。为争取到资助,部分学生在填写家庭收入状况时,瞒报少报现象较普遍;生源地工作人员在开具“贫困证明”时,在“人情关”的作用下开绿灯现象也十分普遍。另外,有不少学生为得到资助而和拉关系、找人情,影响恶劣,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资助过程不注重隐私,导致贫困生自卑心理。高校工作方式存在方法不当、缺乏人性化的现象,致使学生心灵受到伤害。有的工作人员不愿做调查,采取“轮流”、“平均”或“指定”等方式;有的采取 “公开选举”以投票的方式选出资助对象。这些做法严重伤害了贫困生的自尊心。另外,一些工作人员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缺乏尊重和关怀,容易造成贫困生自卑和心理伤害。
(四)无偿资助缺乏教育,使得学生只知享用,不懂感恩。从资助结构看,无偿资助占了很大比例,致使很多贫困生产生了“不劳而获”的依赖心理,部分贫困生认为无偿资助是“免费午餐”。加之工作人员缺乏教育引导,不劳而获的思想容易使学生只知享用,不懂感恩,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资助工作中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一)助学金分配以数据为参照,人性化对待分配。由于现有资助资源不足,在资助资源的分配上更加体现“公平为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尤为重要。首先,资源分配中的条件应标准化。要更加细化资助申请中对学习成绩的标准,同时给出一定空间用以解决一些特殊情况。这样,既把资助资源与“免费午餐”划清界限,学生得到资助的机会是均等的;有使得到资助与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挂钩,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刻苦学习的品质,营造良好学风。其次,资助分配中应注重人性化。资助资源在原则上按不同等级分配,但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名额、额度进行适当调整。
(二)认定过程实行步骤负责制。资助资格的认定应根据学生在学校、班级、宿舍的生活、交往等表现,把有限的资源落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1)做好民主评议,接受学生监督。在认定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做好民主评议,广泛接受学生监督,树立公正之风,防止学生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资助。(2)助学贷款跟踪管理,助学金获得者跟踪调查。教辅人员要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有重点的抽查核实,对资助对象进行跟踪管理,对于以不正当手段骗取资助金,或者把资助金用于奢侈生活、挥霍浪费的要予以追回资助金,并给予相应处罚。
(三)拓展资助思路,帮助贫困生自立自强。在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注重贫困生心理健康成长,积极拓展资助思路,寻求多方位多角度的考察方法,建立困难生心理档案,让贫困生消除自卑心理,勤奋学习,自立自强。
(四)资助与育人想结合,“鱼”“渔”合一。第一,“鱼”“渔”合一。现行资助政策基本以“他助”为主,主要通过奖助学金、困难补助金、减免学杂费、勤工俭学岗位等方式,但资源有限,“输血型”的资助方式只能解燃眉之急,却不能釜底抽薪,且资助过程的不合理性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压力和伤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府、社会、高校要积极探索出一条他助与自助相结合的资助道路,重点帮助贫困生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而使更多的贫困生能够自强奋进,成为优秀人才,为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出身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助”“育”合一。资助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对学生尊重和教育,那么这些学生就容易被贫困打倒,自抱自弃,资助只会适得其反。只有引导自我规划,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才能真正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因而,解惑重解心,资助先育人,资助的目的在于其成才,要将关怀体现在资助中,把教育赋予资助中,从物质、心理全方位的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自立”的观念,增强他们跨越鸿沟的勇气。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