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到目前为止,社会各界还没有对“高校环境教育”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综合来看,高校环境教育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环境意识,掌握基本环境保护知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开展积极有益的环境保护行为,从而谋取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校教育实践活动。
虽然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大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并对其环境教育目标产生影响,但是,高校作为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提供者、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国民素质的改造者,在使大学生达到环境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文以下将从高校角度,提出解决当前高校环境教育问题和达到环境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高校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进而实现人、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各高校转变教育理念,不仅重视传统的专业教育,也要重视环境价值观教育,使环境教育理念真正地走入主流教育领域,而非流于形式地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属品。
二、改革教育体系,建构综合性环境教育体系
高校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知识主导地位,所以,应该将环境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并建立规范的、与时俱进的管理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增设环境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确立总的教育目标,确立基本的教学原则和各个层次的教学重点。开展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科研活动,加强科研立项和科研研究,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健全的环境教育体系还应包括:达到一个集知识、意识、态度、行为和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教职员工和学校领导各个层次协调配合、全员参与到环境价值观教育中;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统一,形成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校园;把课堂内环境教育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等。
三、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所特有的实践活动。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曾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强调的也是实践的重要性。英国伦敦大学英王学院院长卢卡斯教授于1972年提出了著名的“卢卡斯模式”。他将环境教育归纳为“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教育”以及“为了环境的教育”。其中“在环境中教育”指的就是在现实环境中进行教育的具体的独特的教学方法。所以,高校在开展环境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只使用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应该多使用渗透式教学等其他教学方式,将环境保护的内容渗透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并采用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教育方式。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巩固和加深大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可以建立多样的环境教育场所、野外活动中心、课外活动基地,比如学校小农场、生态教室,组建环保社团,成立调研小组,并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活动和辩论赛。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环境,在实践中提高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为能力。
四、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加强环境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成功进行高校环境教育的关键。高校应把大学生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到日常的工作进程中,把环境教育作为培训大学生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岗前教育和在职师资培训计划;其次,要健全教师的管理制度,推进教师队伍健康有序地发展;最后,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高校在关注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师的道德水准,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总之,高校是环境教育的主要场所,其教育效果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大力推进高校的环境教育工作,对于家庭、社会和高校协调互动,共同推进大学生达到环境教育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2832.html下一篇:高校校园微公益困境的分析与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