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表现
关于当代青年价值观所发生的变化和原因的分析,很多的学者也作了相关的研究,据我掌握的材料来看,比较集中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认为青年价值观念变化有三个特点:一是价值观基础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二是价值判断标准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化、实用化;三是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趋势发展。我比较赞同这样的概括。
众所周知,在我国,社会本位历来是主流价值取向,具有悠久的传统。随着时代主题的转变,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随之由社会本位逐渐转向个性本位。从昔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社会作奉献”的价值首选变成了现今崇尚自我 ,注重个人奋斗、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关乎自己或直接影响到自己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尤为关注,自己有明晰的利益诉求,并且知晓维护、争取和捍卫自我利益的方法和手段,讲求实效。甚至出现了个人主义和功利化的倾向。可见,价值观基础的确出现了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的嬗变。
从价值评价标准和取向方面来看,实用主义思想极为明显。调查中有 30.44%的人努力学习和最大愿望是实现个人的价值,其目的是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在价值评价标准方面,是否对自己前途有益位于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之前。近年来学生有选择性的上课、逃课、对各种资格考试的热衷等等现象和行为以及“优秀学生”、“优秀党员”、“三好学生”等等荣誉称号吸引力的减弱和模范作用发挥的有限,都可以作为实用主义思想的见证,都说明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质疑,这从大学生政治参与中也有所体现。
二、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转型的必然性
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其目的是为党和国家未来建设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养成正确政治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管理工作要取得实效,则要求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做到有的放矢。研究高校党员教育工作及其转型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引起工作转型的原因,只有弄清楚了为何转,才能做好如何转,因此,要弄清楚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转型的必然性。
(一)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是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转型的必然要求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其对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如对自由、幸福、公平、正义、平等、民主等在心中有的轻重主次的排列它是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基础。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取舍。比如有的人对金钱看得很重,而有的人则比较注重社会地位,这就是因为价值观不同所致。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由过去中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向个人本位、注重个人实效的转变,这一管理对象的转变,决定了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转型,才能坦诚面对、合理引导。
(二)国家对人才需要的新要求是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转型的必然要求
有人提出在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我们暂且不去考究如此提法的科学依据,但人才在21世纪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改革开放以来,处于社会转型期和快速发展期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才的重要作用在各个行业得到了证实。当前,党和国家正在带领全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懂经济、会发展、善保障的人才。人才问题已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问题之一。高校的职责之一是做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而高校学生党员,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最终要由他们来继承,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培养,理所当然,要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特点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
(三)教育的现代化是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转型的必然要求
目前来说,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管理方式、手段单一;观念落后;学习、教育内容陈旧、吸引力不强,时效性不高等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落伍于时代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无疑也要走向现代化和与国际接轨,同样需要在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碰撞与借鉴中发展、改进与提高,需要跳出自己狭隘的历史经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改革途径的思考
常言道有的放矢,就能事半功倍。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取得实效,就必须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一客观事实,从自身素质、教育管理理念、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针对性地的开展管理工作。
(一)加强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队伍自身素质的建设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作为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其自身要加强建设。只有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理论业务精通的党员教育管理队伍,才能培养出要培养出党性过硬的大学生党员。因此要从思想上、理论上、工作作风等方面加强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一是近年来,高校党务工作比以往来说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但是,从事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并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部分人员从事党务管理工作并不是因为从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而是因为组织的安排和工作的需要,所以,并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份工作的严肃性及其重要意义。二是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对党史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才能把理论运用于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才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引导、解决大学生所遇到的思想问题,才有信心、有能力深入学生群体,有勇气、有有能力去面对站在时代前言、感受时代脉搏的、携带着旺盛的生命力的青年学生所提出的各种尖锐、敏感的问题,也才能够把大家印象中“带几分严肃却又无比枯燥”的党员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增加党员管理工作的吸引力。另外,工作作风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是活生生的教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培育出严谨、公正的学生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者务必做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 (二)与时俱进,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点。这是由当前的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所决定的。调查显示,部分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从教育的内容到教育的管理的方式、途径都严重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在内容上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脱节,缺乏针对性;而在方式方法上,还是运用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育,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并高度普及的今天,无疑,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变成一种僵化的、甚至让人反感的教育模式。因此,要针对学生变化了的思想,采取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
1. 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教育
马克思在分析人性时曾经阐述过“人们所努力争取的一切,无不与其利益相关”,因此,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要坚持从人的生物本性出发,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党员的合理自然本性要求和个体差异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想问题大多是由人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发出来的。要解决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动机包括自然本能的需求所引发的思想问题,就必须正视学生面临的问题,重视他们本能的需求,尊重和承认人,包括大学生党员在自然状态下所显示出的如“利己”、“趋利避害”、“避重就轻”“享乐”等自然本性,理解并接受党员学生正当需要与本能欲望,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使其合理的自然需求得到适当的满足。
2. 坚持共性与个性的规律,有的放矢
要把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一般管理与特殊管理、大众服务与个别服务结合起来。人性的层次结构理论告诉我们,人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年龄、性别、民族风俗、家庭社会环境等都是影响一个人思想行为、性格特点的因素,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要重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只有具体考察,分析他们的不同特征,才能准确、全面地认识他们,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时候,坚持共性与个性的规律,有的放矢,切勿一刀切和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更不能以过高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要把学生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与提倡鼓励的要求区别开来,把对绝大多数一般学生的要求与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要求区别开来。
(三)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
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党纪国法教育外,还要挖掘出新的教育内容,我认为廉政文化的教育尤为最重要。年轻的学生党员是将来国家各项建设的骨干力量,很多学者专家都提出有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种种模式机制。我认为,要能长期保持对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坚持党性原则,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现实中一系列案件的发生已经证明:仅仅靠制度的监督和纪律的束缚,是治标不治本之举,因为制度的健全,纪律监督只能让人在想犯错误时不敢犯,而一旦在监督缺失的地方、有犯错误的机会时,则有可能行之。而文化教育,一旦文化养成,则成了人们的一种思维模式,一种价值取向,它会让人们在有机会犯错误时,不愿意去犯,因为若为之会使他受到内心的谴责和经受心灵的煎熬。所以在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加强廉政文化的教育,使得廉政意识根植与大学生党员的脑海中,成为他们的一种价值取向 ,成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有效途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2888.html下一篇:高校推优工作的务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