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应该本着人文精神,既讲究科学性,又讲究艺术性,而且要发扬不断探索的精神,创新贫困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形成更为有效的贫困生教育管理的策略和模式, 并切实地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拓展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让他们将来成为能对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有用人才。
一、高校贫困生的特征及现状
1.生活节约俭朴,但自立自强
高校贫困生绝大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家庭的经济困难使他们缺乏生活来源,经济上的紧张使贫困学生在生活上大多比较节约俭朴,他们把有限的费用用在了解决温饱方面,无力承担高昂的其他费用。但是生活的困窘使他们自强自立,养成了艰苦朴素、勤劳踏实的美德。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也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他们希望在贫瘠的物质环境中做精神的富裕者,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因此他们大都自强自立、励志求学,有着远大的志向抱负和良好的自律自控能力。
2.学习基础薄弱,但踏实勤奋
艰苦的成长环境,匮乏的教育资源,往往使贫困学生过于重视应试因而知识面较窄,进入大学之后突出表现在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等方面严重落后于其他学生,使得贫困学生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一大截,学业上的优势也荡然无存。但是贫困学生往往上进心强,他们普遍具有跳出农门的强烈要求和忧患意识,学习动机更为强烈、持久,学习更加勤奋踏实。
3.心理脆弱敏感,精神负担沉重
贫困学生在承受物质贫困的同时,更在精神和心理上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虽然大多数贫困生有着意志坚强、生活独立、踏实勤奋等优势,但他们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在周围环境的对比下,贫困学生往往自觉低人一等,因此他们自我定位较低,易于自我否定和自卑失落。强烈的不自信导致他们与人交往时顾虑较多,不善言辞,行为拘谨,自我封闭,人际关系比较敏感紧张。
4.社会资源匮乏,综合素质欠佳
贫困生由于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在英语、计算机、学科技能及课外文艺活动或竞赛中与其他学生存在较大差距,而在更加注重综合素质、不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大学里,贫困学生很可能因为失去成绩优势而在新的环境中只能获得较低的社会评价。另一方面,相对于环境优越的学生而言,高校贫困学生普遍缺乏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等资源优势,他们往往处在信息不对称的不利条件下,容易被限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没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去拓展自身素质。
二、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1.充分结合贫困生的特点开展教育
贫困生教育不能简单化,必须充分结合其特点来开展。第一,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正视并重视贫困生的实际问题,按照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第二,在教育形式的选择上,不能单一化,而是要以个体教育为主,群体教育为次,全体教育为辅。第三,在教育方式上,应注意少说教,多引导。应注意分层次教育。高年级的贫困生与低年级的贫困生相比,心态会有所不同。在教育技巧上,应注意把握教育时机,充分利用现实事例、典型人物以及结合某些资助政策、资助场合来开展。
2.加大经济资助力度
在经济上要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完善“奖助勤贷补”帮扶体系。民办高校要在贯彻落实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基础上,发动各方力量,建立多渠道的资助体系。学校可以通过发挥校友会等校友组织的作用,吸引校友捐资,动员和鼓励校友为学校做出贡献;通过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知名度,主动争取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资助,吸纳他们来学校设立奖助学基金;还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尽可能扩大贫困生资助的覆盖而,增加对贫困生资助金额的比例,对于“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奖学金政策;要成立专门的勤工助学机构,多方面鼓励和发展勤工助学活动。
3.加强管理,注重各方面的配合和协调
首先,改革现有奖学金制度。高校应调整高校现有奖学金的设置和评比办法,如增设若干面向贫困生的特定奖学金,如学习进步奖、自强奖学金等。其次,积极吸引和争取社会对贫困生的资助。高校应努力争取企业到学校设立奖助学金,主要是贫困生奖助学金,并且与企业一起,制定专门奖励贫困生的奖、助学金制度。第三,为贫困生提供资助性质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一是要政策倾斜,立足校内。二是要把学校设立的勤工助学基金用在补助和提高贫困生的勤工助学的劳动报酬上,避免他们由于单纯依靠补助而产生不劳而获的依赖心理。第四,允许学生停学或休学。有的贫困生由于经济、学业、心理上的压力,或身体原因,一时很难继续学习,学校应允许他们暂时休学或停学一至二年。一方面在休学、停学期间可以调整心态,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时机筹措学杂费用。但学校对休学或停学的学生应继续予以必要的跟踪与关注。
4.大力开展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
由于贫困生在学校的特殊身份和来自家庭、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使得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高校应该利用自身的条件优势,结合贫困生自身的特点,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定期为贫困生举办心理讲座,积极为贫困生开展心理普查和咨询活动,帮助其消除消极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在接受经济资助的同时接受健全人格的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总之,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群体,我们帮助他们摆脱物质贫乏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信念,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