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征
新时期以来的高校招生对象逐渐变为九零后,九零后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思想状况发生很大变化。学生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由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再加上父母的细心呵护,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还是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在宿舍集体生活中,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对舍友的包容意识不强,只考虑自己感受和利益,其他舍友必须给自己让位。并且现代大学生越来越难以靠近,戒备心强,给人冷漠的态度。网络的普遍化,使大多数大学生表达情感的方式发生转变,在网络上晒照片或者晒财富等成为大学生新流行的风尚。
新时期很多大学生由于从小被父母包围着成长,在进入大学后便渴望自由,良好的生活环境又使他们缺少成熟稳重的心理,容易冲动,遇到挫折后的自我调节能力又差,心理承受能力及其脆弱。虽然很多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就选择进入学生会或者竞选当上班干部,但其目的是为在校期间学分的认定或在毕业后能有一份漂亮的简历,其根本目的并不是服务同学,使学生会和班干部丧失了原本的意义。
2、校园安全
近年来,高校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宿舍火灾、食物中毒、校园暴力、学生进娱乐场所等问题成为高校中普遍存在并且亟需解决的问题。其原因是高校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疏忽了对学生日常安全问题的重视,由于大多数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再加上学校管理上的漏洞,造成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现状。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将注意力都集中在校园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上,而高校扩招使学校人数成倍增长,造成高校内学生管理人员数量的严重不足,再加上学生素质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并且很多学生学习动机和人生目标不够明确,大学生安全问题成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管理创新方法
1、创新管理理念
在进行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将科学发展观中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放在首位,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一切工作都以学生为重心。大学生思维方式相对成熟,对问题会有自身独到的见解,所以,教师应做到民主、人人平等,将学生放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切实感受。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在管理中积极选择,团结合作,从而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例如在宿舍卫生管理问题上,可要求学生在保持整洁的基础上进行宿舍装扮比赛,宿舍全体同学齐力打造具有特点的宿舍文化,活动评选依据可以是图片、视频等形式,学生评委团可进行参观,评选出优秀宿舍,并给予奖励。宿舍文化活动形式可以增强宿舍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加深友谊,从而达到宿舍管理的目的。
在大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还应树立法制管理理念,要尊重和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利,高校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利,所以应组织学生进行法制知识宣传,增强学生的自身安全意识。学校还应提高安保队伍建设,门岗处应加大对进出车辆的检查,做好相关登记,在校园内设置监控,实时对校园对环境进行监控,校园内也应设立巡逻队伍和警卫室。学校和学生共同树立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和学习环境。
2、创新管理内容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使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难度也有所增加,就业关系着每位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认真做好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也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聘用专业人士和具有资深经验的教师,与时俱进,不断结合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为在校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指导。
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容易形成心理问题,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会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所以高校应面向大学生完善心理咨询教育机制,通过组建心理咨询中心,并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疏导,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调节,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贫困生资助工作应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高校应切实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困难,做好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对国家助学金和校内助学金进行公平公正发放,并且在校园内有效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自强、学会感恩、回报社会的观念。
三、结束语
大学生管理工作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人才的培养,也关乎国家的人才储备战略,因此,高校应对大学生管理工作加以重视,不断完善学生管理机制,加快培养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在工作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切身感受,加深师生感情,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教育工作者应具有创新精神,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023.html上一篇:高校后勤资源配置“马太效应”探讨
下一篇: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性优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