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张立伟,男(1979-),黑龙江鹤岗人,讲师。
张艳宏,女(1981-),辽宁庄河人,主治医师。
李 丽,女(1978-),黑龙江人,讲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6-0-01
目前在高校中大部分党校结业的考试还是采用过去传统的考试方式,这种方式既耗费人力物力又浪费时间,人工判卷效率低而且出错率高,对试卷的分析无从下手,不能很好地做到考核与实践的结合。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是党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使结业考试成为检测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改革党校考试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党校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群体,是我党重点培养、发展的对象,开展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培养,把好“入口”环节,纯洁党的队伍,是建设党性强、作风好、纪律严、团结紧、素质高的富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的基础和前提,是为党的事业输送高政治素质人才的保障。党校教育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培养的主要途径,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长效机制,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逐步完善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水平,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党校考试模式
最早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过分地强调主体或客体的作用都是片面的。维果斯基认为,人的心理是通过活动或在人的社会交往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人的学习需通过社会交往才得以真正完成。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要点集中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上。其中,激励和支持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建构对自己有用的概念。从这一角度出发,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建构的意义。2在这样的目标基础上,考核就成为了一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理解过程的检测形式。
党校教育主要是引导党校学员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水平。因此,党校教育是精神信仰培养、引导和发展的过程教育,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内涵,研究生入学考试更多的是测量考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党校培训考试模式创新的基本做法
笔者以某高校党校考试模式创新为试点,结合该校实际制定并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机制,具体做到了“三个结合”确保培训效果:即党校集中授课与分党校授课相结合,系统理论培训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培训的目标要求与发展实际相结合。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通知、有记录、有考核、有总结、有分析、有归档,实现培训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了进一步增强培训实效,着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第一,按照党章和党校教材内容,组建党校结业考试试题库,并有计划的充实试题库数量和知识覆盖面,使试题库全面体现党的相关知识。第二,考试前采取依据考点范围,随机在试题库中抽取试题的方式,组合形成考试试卷,使党校结业考试更加客观的反映学员对党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第三,试卷以客观题为主,并附加一定比例“党的性质”等主观问答题,客观题采取涂卡方式,既实现考试答案标准化,又可以提高后期阅卷效率。第四,依据考试结果,统计每题正答率,做考试试题难易度分析及考试成绩分布情况分析,做到以具体数据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质量,为下期考试微调和培训跟进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和指导。改革后效果,学员考试成绩60分以下4.8%,60―69分占18.26%,70―79分占55.2%,80―89分占21.54%,90分以上占0.2%,总体看成绩呈现正态分布;
四、某高校党校成绩分布
在分试题正答率方面,最低16.3%,最高100%,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另外,对考试改革效果在各分党校工作人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员间做了广泛调研,改革效果得到一致认可,学员掌握知识更加全面,增强了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效果。
总之,高校党校教育作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途径,应该立足于高校实际,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进一步推进创新,加强重视程度和挖掘着力点,不断完善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机制,切实提高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实效,确保培训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044.html下一篇:完善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