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产生了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负面因素已在高校辅导员中间蔓延,甚至有加深的趋势。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辅导员主要有以下表现:
1.在生理上,主要表现为经常性疲劳、虚弱、失眠,腰背颈酸痛、肌肉紧张,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2.在心理上,主要表现为经常处于精神疲惫、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低落、易发怒、少耐性、自我效能感低、,甚至丧失生活热情,以及时感空虚、烦躁、抑郁、悲观、孤独等。
3.在本职工作方面,主要表现为工作缺乏热情,缺乏活力,消极被动,甚至厌倦工作,工作方法简单、不愿创新,对学生冷漠、缺乏爱心、耐心,懒于管理学生、漠视学习、惰于研究,对学校管理抱怨多。
4.在人际关系方面,与工作伙伴难于相处,容忍度低、同情心少,对他人的行为反应激烈,人际关系紧张等。
二、制约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因素
根据2005年1月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而我们做为一个新升为二本的高校,2013年现在在校生的人数达到了9650人,而专职辅导员人数仅为25人,平均比例就为1:386,而有些人数较多的二级学院,甚至超过了1:400的比例,人数比规定的多了一倍,任务就更重,压力就更大。
首先,工作职责的不确定。高校辅导员最主要的职责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长期以来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界定。一般来说,各高校都赋予这一岗位教育和管理的职能,但教育与管理的边界却不明确,内容没有具体化。辅导员似乎是无所不教、无所不管、无所不能,成为“全能”冠军。在学校各级领导和各个职能部门都可以向辅导员发号施令、布置任务。辅导员几乎成了学生的“保姆”、学校职能的“勤务兵”和院(系)的“服务员”。辅导员整天忙于“打杂”,弱化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职工作和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其次,中间人,夹板气。在提倡大爱教育的前提下,学校要求辅导员要有爱心,要切实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欠缴学费过多,以至于影响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辅导员要尽其所能催缴学费,势必和学生处于相对立的关系层面上。另外,当学生对学校教学或后勤服务有诸多不满时,常常向辅导员发牢骚,甚至迁怒于辅导员,没有及时向校方反映和解决问题。当学生在校期间有不良表现时,学校各方也常常迁怒于辅导员没有管教好学生。
再次,流动性大。很多人都把辅导员岗位做为一个跳板,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辅导员队伍整体上长期处于“无梯队、无层次、无结构、无积累”的状态。正是由于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才造成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因此,各高校应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引进和培养辅导员,使辅导员工作可以为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和顺利成才提供可靠的保障。流动过于频繁,不利于辅导员队伍工作的连续性、经验积累及其向着专家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
最后,由于辅导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工作上,从而导致自己在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方面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没办法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和研究。一年如果想要写出或发表1-2篇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真的很难,更别说想发表在核心刊物了。对于非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就更难了。目前,辅导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还是按照专业教师系列十分严格的硬指标:每年授课(纳入授课计划的)若干课时,发表学术论文如干篇等等,这对辅导员的职称晋升很不利。
三、如何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晋升空间
由于现在学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高校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服务于学生,又要做一名学生生活的指导者,同时还是学生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咨询师,在担当好这众多的角色的同时,辅导员们又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及如何去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呢?学校给辅导员们提供怎样的机会和平台去给辅导员们发展呢?下面我从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1.提高职业认同感。首先要增强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和吸引力。因为对于任何一个职场人来说,职业认同感和吸引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从内心深处认同和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以此为荣,才可能全身心投入,才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反之,如果对工作缺乏兴趣甚至感到厌恶,则很难唤起内心的工作热情,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辅导员担负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处于高校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重要职责,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老师,对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负有直接的责任,学校、社会、家庭都对其寄予厚望。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和经验,而且需要较高的工作热情、较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加强辅导员的在岗培训力度。学校定期举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学术沙龙”活动,全体学工干部老师在一起进行学生工作研讨。通过交流,就一些典型代表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借鉴;学校还可通过邀请思政教育专业有影响力、有学生工作经历的专家为辅导员作指导,坚定辅导员专家型发展的信心;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业务交流、报告讲座等中级培训,让辅导员掌握多种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紧跟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组织辅导员开展学习,提高辅导员解读政策、分析问题的能力;经常选拔辅导员参加学术会议、进修学习、参观考察等高级培训,帮助辅导员开拓视野,吸收先进方法和经验,促进对工作的思考与研究。同时组织辅导员“走出去”,学习、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
3.为辅导员自身和谐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学术、科研平台。学校每年组织辅导员申报科研立项,对有研究成果的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如:我校每年申报的校立思政系列课题;结合辅导员专业背景和个人兴趣选择一个方向重点发展,为辅导员提供专业实践条件,使辅导员成长为不同类型的实用型人才,延伸其职业生涯,推动他们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鼓励辅导员继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鼓励辅导员报考思政系列和其他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054.html上一篇:高校合同工用工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