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论高校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构建

论高校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的构建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高校间的战略联盟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如美国的常春藤联盟、德国的TU9、澳大利亚的八校联盟、英国的罗素大学集团等,但对于我国来说,高校联盟还是一种新生事物。由于缺乏相应的联盟经验,我国的联盟实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第一,就中国高校联盟而言,简单模式的组织结构不利于发挥成员高校的积极性,导致联盟内部横向沟通不足,成员高校合作意识较差。第二,由于成员彼此之间信任的缺乏,高校联盟内部的合作关系常常会面临不确定性。第三,中国高校联盟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够健全,还不能充分发挥高校的整合力量、激发联盟成员的活力、维护联盟稳定的作用。第四,政府对高校联盟存在过度干预或干预不足两方面问题,尚未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因此,如何构建联盟与合作之间的运行机制,提高合作效率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相互信任的机制,降低联盟之间的交易成本

  “信任”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波兰社会学家彼得?什托姆卡将其定义为“相信他人未来可能行动的赌博”,主要包括两个组成元素:信心和承诺[1]。信任作为高校战略联盟有效运行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在研究高校战略联盟时被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信任状况就有什么样的高校战略联盟运行状况。信任的层次决定了高校战略联盟的层次。相互信任既是联盟成员间互利互惠的需要,更是联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行为路径。有学者认为,信任是在制度和权威之外的另一种组织控制机制,能降低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减少违约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2]。

  高校战略联盟信任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构建。

  1.加强联盟高校间的声誉评估。

  为了建立可靠的相互信任机制,选择合适的合作高校是建立战略联盟的首要任务,也是战略联盟信任机制构建的基础。联盟高校可以设立专门机构,也可以委托中介机构、专业性团体对各成员高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系列要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全面考查,对其是否具备履行承诺的能力、技能和资源,以及其建立信任关系的动机等进行分析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高校的办学实力,相关专业与学科办学水平,社会认可程度,以及联盟内组织信誉等。如美国东南部大学工程教育联合体,为了实现改革工程课程的创新目的,在联合体中心组设有教学评估评价小组,对参与合作高校的课程从设置开始,进行全面的评估认定,确保在各校课程改革的推广质量,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3]101。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联盟高校运行的基础,加强监督管理是保证联盟执行力有效推行的重要手段,两者可以促进信任的建立和维护,减少冲突的发生。如学分互换就是高校联盟促进信任的重要制度之一。学分互换是为了促进高校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出的一项合作教学制度,意味着参与联盟或合作的高校对其他参与合作的高校开设课程的认可,学生所学的学分在合作高校范围有效。如美国加州公立大学系统的学分互换内容是:共同开发与实施通识教育类课程(简称IGETC项目),学生可在加州境内任何被认可的高校中学习“IGETC项目”目录内课程,所修学分在加州大学分校、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社区大学系统内都能得到认可。这是一种建立在学分互换制度基础上的信任,若没有这样的制度,要实行高校的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是困难的,也没有教学质量的保障,合作难以持久,联盟与合作的信任机制难以形成[3]102。

  3.建立公平的风险承担、利益分配机制。

  可以通过加强联盟高校之间的利益相关性,促使各高校信守合作,巩固和发展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在联盟合作协议中就应明确、规定风险和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原则,并在收益分配中体现出来。对于承担风险大和付出额外投入的高校,要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对于个别高校投机取巧和不作为等行为,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4.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博弈理论认为,博弈双方采取合作策略的情况,是考虑在重复博弈中长期收益超过短期收益。合作期限越长的联盟高校,其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就越小,信任也就越容易得到延续。因此,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成为加强信任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二、建立联盟沟通和协调机制,形成共同的合作愿景

  构建有效的冲突协调机制在高校战略联盟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联盟各方内在的独立性,任何联盟关系中存在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处理这些冲突是很重要的,因为冲突处理对于联盟关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毁灭性的,因此需要设立一套有效的冲突协调机制,调节联盟各方在合约规制之外的行为。

  1.确立共同愿景。

  美国学者尼尔?瑞克曼教授认为贡献、亲密和愿景三个要素是成功联盟伙伴关系必备的要素。一个缺少共同目标与使命的联盟合作,很难有所作为。愿景的设定不是简单的想象力发挥,而是对联盟合作各方可能达到目标的一番强制而且实际的描述。成功的联盟合作应当有一份共享的指引图,帮助组织成员为合作的贡献设定期望,衡量、评估联盟合作的成效,并让组织成员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共同愿景的形成不能仅限于合作组织的领导人层面,而应成为成员组织内部各级人员间的共识,需要组织内部采取适当的教育与培训方式,加强相互沟通与学习,提高全体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沟通与学习,建立组织之间的共同语言,提供开放坦诚的交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不同组织文化的相融,才有可能协调不同组织内部的不同标准,形成进一步合作的意识,为组织全面、持续开展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105。

  2.畅通沟通渠道。

  沟通理论认为,沟通的模式决定组织的结构,沟通的手段决定组织结构的变化,设计沟通渠道也就是设计组织自身。因此,联盟高校的运行中,应该设计健全各高校间的沟通渠道。例如,设定各种定期的报告会、论坛、专题研讨会、联合制定规划等特定的工作程序,促进存在沟通障碍的部门之间实施对话、加强交流、消除彼此间存在的障碍。也可以举办经常性的组织内外部的小型学术研讨会,对联盟与合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讨,整合各类信息,共同寻求解决办法。这些形式多样的相互沟通渠道,能使联盟各高校对相互之间的工作进展情况、发展方向、工作中的阻力和困难有所了解,以便随时提出意见、提供相关信息、调整工作偏差,增强合作效果。除此之外,还需注意的是,在联盟合作系统的沟通通道设计的同时,要重视沟通中的反馈作用,加强组织沟通中反馈机制的建立。没有反馈的沟通不是一个完整的沟通,完整的沟通必然具备完善的反馈机制。否则,沟通的效果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3]106。   3.共建各种合作计划和项目。

  资源是相互间沟通与联结的纽带,联盟合作成员组织拥有的资源(人才资本、知识与技术等)是合作组织成员凝聚的前提。合作项目、计划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投入,不但体现了资源的投入及关系的密切,而且包括对共同面临的一些问题采取有目的的行动。它既包括合作成员在相互依赖背景下的资源流动,又包括实质性资源的保证与合作。高校多采用项目与计划设立的形式实现高校组织间、非高校组织间的合作。美国的大学合作组织CIC联盟的关键计划与项目有:学者交流计划(学生与教师);课程共享计划;加强外语学习计划;暑期研究机会计划等。英国高校联盟的计划与项目有:技术前瞻计划、院校公司计划(TCS)、联系计划(Link)、大学挑战基金和小高校研究与技术奖励计划等。美国有关部门及地方团体参与并支持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也是通过项目形式介入产学合作。如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就有四个大型计划项目支持大学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4]。项目成为高校联盟合作中沟通的联结剂,不仅是联盟合作沟通的中心内容,而且是联盟重要资源,也是高校联盟合作中沟通的实质内容。

  三、联盟激励机制的构建,增强组织的团队士气

  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有效地实施组织及其成员目标的系统活动。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机制是指系统内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在战略联盟中,以发起高校为核心,并联合各成员高校共同协商组成战略联盟管理机构。由各联盟管理机构作为激励主体,成员高校为激励客体。高校战略联盟管理的激励机制可以定义为:在高校战略联盟中,联盟管理机构和成员高校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

  高校战略联盟激励机制模型的建立。图1所示的模型中,高校战略联盟的总体目标、激励诱导因素集合、成员个体因素集合构成了高校战略联盟激励机制的三个基点,而这三个基点通过信息共享、利益分配合同、联盟体行为规范三条路径联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高校战略联盟激励机制模型。

  图1 战略联盟激励机制模型

  1.确定战略联盟组织目标。

  战略联盟总体目标的确定对各高校具有极大的效用,各高校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整体目标。总体目标的实现会带来个体利益的实现。高校战略联盟的总体目标必须与各高校的工作绩效相衔接,战略联盟管理机构可以将总体目标进一步分解和细化,使之成为考核成员联盟工作绩效的标准,为此,目标设置要清楚、明确;目标能用量化指标表示;成员高校的目标要相容于战略联盟组织的整体目标,并形成一个目标体系;目标要有挑战性,能激发成员高校的积极性。每学年末,可由合作联盟管理机构牵头,会同各高校教学、学科、实验室等相关部门对执行合作目标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意见。

  2.了解激励诱导因素,采取差别化的激励措施。

  激励诱导因素是用于调动各高校积极性的奖酬资源。由于不同高校的层次和类型可能不一样,因此其发展目标,服务领域也有所不同,具有不同需求,其激励诱导因素也不一样,如各高校在合作发展过程中有的表现为物质需求,有的表现为政策需求,有的表现为精神需求,等等。因此,高校战略联盟管理机构应在深入调研、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通过与各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各高校的真实需要,设计出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有效发挥各高校加强合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有的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紧张、经费短缺的压力,合作联盟就应以资源共享为激励措施,为其提供更多的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和平台。有的高校希望自己的办学水平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合作联盟则可以帮助其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精品课程、特色专业等,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3.设计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

  利益分配方案是战略联盟中激励机制的核心问题,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互惠互利原则。利益分配方案设计应该随着联盟高校的创新程度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联盟高校的利益分配比例,使每一个联盟高校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证,否则容易导致合作的失败或破裂。二是风险与利益平衡原则。联盟高校的利益比例越高对应着所承担的风险就越高,在利益分配方案设计时,对承担风险大的联盟高校给予适当的补偿,提高合作的积极性。三是结构利益最优化原则。合理确定利益分配的最优结构促使联盟高校实现最佳合作、协同发展。四是信息共享。激励机制设计中涉及信息共享,一方面战略联盟管理机构要及时、有效、准确地根据联盟高校的动机,从而确定相应的分配形式。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共享,联盟高校可以了解有哪些分配资源,以及怎样才能获得所需要的分配资源。因此,信息共享是联结个体需要动机和诱导因素的路径。

  4.建立行为归化制度。

  行为归化是对成员进行组织同化和对违反行为规范或达不到要求的处罚和教育,即负激励,包括道德约束、制度约束、契约约束等[5]。高校战略联盟的有效推进必须对各高校决策者进行宣传,使每个高校决策者统一思想,同时,对在合作过程中违反行为规范和达不到要求的高校要进行适度的处罚。例如,在联盟高校合作过程中,由于各高校存在个体利益,很难保证资源在公正的状态下共享。又如,校际间的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可能并不是每一个高校都拿出自己的优质资源按合作规定进行共享,有的高校可能会将自身优势变相成为收费项目以获取更高的收益,从而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实现资源共享应建立健全约束和处罚机制,确保共享的公平公正。

  四、结语

  诚然,高校的战略联盟在我国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对于联盟的如何运行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要由高等教育大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行之有效的高校联盟运行机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路径,避免重复建设以提高资源使用率,同时也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彰显高等教育的公平。因此,需要各方为此付出努力,积极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16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