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睡眠是高等颈椎动物受睡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的、周期性出现的静息状态,它是人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过程,人一生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众多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群体已成为睡眠障碍的高危人群[1]。排除躯体和精神疾病外,个体睡眠障碍很大程度上是由睡眠卫生意识低下和睡眠卫生习惯不良所致[2] 。Esposito研究表明,对睡眠的不良认知本身可能成为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压力源。霍建勋等研究发现,睡眠卫生信念和行为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显著,睡眠卫生信念和行为越好,睡眠质量越高[3]。民族高校大学生睡眠卫生意识和习惯现状如何?这在国内少有人涉足,笔者对此展开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云南民族大学4年制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6份,有效回收率为93.2%。汉族大学生265人(56.9%)、少数民族大学生201人(43.1%);平均年龄(20.27±1.39)岁。
2、方法
问卷调查法。所用量表是睡眠卫生意识和习惯量表,该表包含了睡眠限制、饮食、刺激性和精神活性物质摄入、运动、焦虑情绪、睡眠环境等影响睡眠质量的外源性因素。该表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Lacks & Roter 编制,能够客观评价环境因素对睡眠的破坏程度,了解患者对于睡眠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所存在的不良睡眠卫生习惯[4]。
二、结果
1、睡眠卫生意识现状
①睡眠卫生意识基本情况(表1) 民族高校大学生睡眠卫生意识均值为(3.65±0.62),民族差异和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46,P<0.01),理工和文史类大学生的睡眠卫生意识得分显著高于体育和艺术类大学生。
2、睡眠卫生习惯现状
①睡眠卫生习惯基本情况(表1) 民族高校大学生睡眠卫生习惯均值为(1.56±0.80);大学生群体睡眠卫生习惯在民族、专业、年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睡眠卫生习惯均值显著高于女生(t=3.113,P<0.01)。
②睡眠卫生习惯各项最高频率(表3)
三、讨论
调查表明,民族高校大学生睡眠卫生意识薄弱,但睡眠卫生习惯良好,需要继续保持和进一步改善,这点和王中华对南京地区大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 。调查显示,认为“白天睡午觉或打盹”对睡眠有中等帮助的学生占30.3%,20.8%的学生有午睡或打盹的习惯,这说明了行为有待改善。在刺激性和精神活性物质摄入对睡眠所产生影响的意识和习惯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定期服用催眠药物”和“晚上吃有咖啡因的食物饮料或药物”非常干扰睡眠,因此绝大多数(84.1%)学生没有定期服用催眠药物的习惯,说明他们对此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对不利于睡眠的物质使用比较谨慎。然而,民族高校大学生对抽烟和饮酒对睡眠的影响认识比较模糊,39.1%的学生认为“每天抽烟超过一包”对睡眠无影响,27.7%的学生认为“晚上喝酒”对睡眠有轻微帮助,这可能和边疆民族地区好饮酒有关,相反的是大学生对此的行为习惯良好:74.2%的学生不会通过喝酒来帮助睡眠,81.3%的学生没有每天抽烟超过一包的习惯。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然而物极必反。研究发现,民族高校大学生对“睡前2小时内剧烈运动或活动”对睡眠影响的认知分散,各个选项的比例相当,最高比例(17.6%)的选择为“对睡眠有中等帮助”,32.4%的学生认为“下午或傍晚锻炼身体”对睡眠有中等帮助,可见民族高校大学生对于运动对睡眠的影响认识比较模糊,行为习惯消极。调查发现,35.6%的学生认为“睡前设法使自己放松”对睡眠非常有帮助,62.2%的学生不会在准备上床睡觉前担心睡觉的能力,65.9%的学生不会在白天担心晚上睡觉的能力,这说明睡眠环境和睡前焦虑不构成影响睡眠质量的习惯性因素,民族高校大学生在消除睡前焦虑和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方面表现积极。
不充分的睡眠卫生意识和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政府和高校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合适的干预方法提高民族高校大学生睡眠卫生意识,改善睡眠卫生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184.html上一篇:高校机关党建工作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