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2012 年8 月推出的,通过提供一种公众账号进行信息发布、个人用户收听订阅的平台模式。具有门槛低、自由度大、互动性强的特点。产品上线后,众多草根大号、媒体、企业纷纷入驻微信公众平台,一时粉丝众多。媒体类公众平台是当前微信公众平台中活跃度高,影响力突出的一类。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也紧跟试水。据笔者的统计观察,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广泛搭建,从数量、覆盖面的深度及广度都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加上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渗透,微信公众平台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对高校的信息管理和功能服务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以2013年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举办的“T派微信公众平台创新大赛”(下文简称T派大赛)的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试图观察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情况。
一、研究方案设计
(一)选择T派大赛的原因
1.2013年4~10月间举办的大赛,范围涉及全国各高校,共分了北部、华东、华中、华南、西部区5个赛区。区域赛承办高校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从参赛的高校来看,范围广,遍布全国各省市地区;层次多样,从211、985的高校到普通高校,都有参与。从涉及范围来看,此次大赛的作品能反应全国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普遍情况。
2.参选作品由腾讯公司微信团队产品、技术等专家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评选。(1)账号运营质量,如关注人数、账号活跃度、利用腾讯微博等平台的宣传推广工作等;(2)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3)作品的技术实现难度、UI及交互设计水平;(4)提交材料的完整性。评审出来的获奖作品都是满足上述要求的优秀作品,能够代表目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最高水平,对其分析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内容分析设计
1.抽样:本文抽取了大赛在8月份的区域赛结束时的获奖作品。按照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最佳创意奖1~2名,最佳运营奖1名,优秀作品奖2~4名的名额分配情况,将各赛区的作品收集起来,共得到47份作品。
2.编码:根据研究目标,设计了5个内容分析的变量:
变量一、团队情况。包括年级、所学专业、所在学院。
变量二、功能区分。包括全面功能和单一功能的区分。具体又细分为信息功能、服务功能、沟通功能、娱乐功能。
变量三、内容分析。分为信息类、服务类、沟通类、娱乐类。
变量四、运营情况。是否有运营团队或者有运营方面的策划。
变量五、商业化情况。是否考虑或将来能够实现产品的商业化。
二、研究结果
(一)团队情况
这一项主要考察团队成员的年级、所学专业、所在学院。因个人信息的缺失,并不能准确地知道每一位成员的有关年级、专业和学院的非常具体的信息。但还是能从成员简介中获得一些信息。
从专业分布情况来看,计算机软件专业是绝对的主力军。涉及的相关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智能科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软件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财经和管理类的专业有:企业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新闻传播类专业有编辑出版学。
涉及的学院包括软件学院、软件研究所、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学院、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文理学院、传播学系。
表1 团队情况
学 院 专 业 人 数 百分比
计算机系/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8 34%
软件研究所 互联网实验室 3 6%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 15 28%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1 2%
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 1 2%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5 9%
电气信息学院 1 2%
智能科学 1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 2%
通信工程 1 2%
网络工程 2 4%
企业管理 1 2%
产业经济学 1 2%
财务管理 1 2%
传播学系 编辑出版学 1 2%
(二)功能区分
这一项主要考察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所在。大致可分为全面功能和单一功能两类。前者指大而全的平台,包罗万象;后者指精确定位,只实现某一特殊功能。在单一功能中,又细分为信息功能、服务功能、沟通功能和娱乐功能四大类。
如表2所示,在调查的47个作品中,全面功能的有14个,占总数的30%;单一功能的有33个,占70%。单一功能的微信公众平台是全面功能的2倍多。在单一功能中,服务功能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0%;沟通功能第二,占12%;信息功能和娱乐功能的数量都是总数的9%。
表2 功能区分
功能区分 功能细分 频数(个) 频率(%)
全面功能 14 30
单一功能 信息功能 4 33 9 70 服务功能 19 40
沟通功能 6 12
娱乐功能 4 9
(三)内容分析
微信内容:主要以文字+图片为主,也有语音推送。
1.全面功能的微信公众平台,其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表3 内容分析(一)全面功能
内容分类 获取形式 内 容
信息类 主要以推送为主 查看最新社团活动,最新讲座,最新招聘信息和宣讲会
服务类 个性化定制,输入关键词查看 (1)学习信息:查询图书馆图书信息、课表查询、教室使用情况查询、成绩查询、翻译
(2)生活信息:校园生活信息、帮助信息、天气、公交查询、我要早起、失物招领、查快递
沟通类 个性化定制,输入关键词查看 表白(树洞、心愿)、校花校草、笑话、糗事、同学照片搜索、解梦、音乐搜索、早(晚)安
娱乐类 个性化定制,输入关键词查看 游戏
2.单一功能的微信公众平台,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表4 内容分析(二)单一功能
内容分类 获取形式 内 容
信息类 个性化定制,
输入关键词查看 填志愿、微影讯
服务类 个性化定制,
输入关键词查看 囊括了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减肥、旅游各方面。
“乐翻淘”提供性价比高的购物推荐、网购促销信息。
“吃喝通行证”、“饭团子”、“食分有谱”:提供各种优惠券信息及帮助大家找到周边美食。
“校园交易格子铺”、“大学城失物招领”、“比特问答机器人”
沟通类 个性化定制,
输入关键词查看 “表白墙”、“情语微记录”、“人人说”、“隔壁”
娱乐类 个性化定制,
输入关键词查看 “华附蜜桃”
(四)运营情况
47件作品中,大部分都有运营团队。此次大赛还专门设立了最佳运营奖。获奖的作品有:“南开有你更精彩”、“集大ABC”、“武汉大学助手”、“华附蜜桃”、“新疆我的家”。从各团队的组成来看,基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产品设计人员,一部分是产品运营推广人员。所以有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等专业的学生参与进行运营方面的工作。运营推广方式大致有:线下宣传和线上宣传两种方式。线下宣传的方式有:张贴海报、派发传单。线上宣传的方式有:在社交媒体,比如人人网、新浪/腾讯微博、公共论坛中进行推广。推广范围从学院拓展到整个校区,以至于高校之间,都有宣传活动。
表5 部分平台运营情况
作品名称 关注人数 接收/回复消息
“小开”-南开大学 17,496人(数据截止2013年5月26日),全校学生信息覆盖率达60% 日均回复信息约2000条
“集大ABC”-集美大学 2,400人(截止2013年5月31日)
“大学助手”-武汉大学 30,028人(截止2013年5月31日)
“一找小七”-中山大学 7,000人
“高考志愿填报助手” 关注数量大概在1,2000左右,高峰时近2,0000
“小瓜工大”-西北工业大学 运营1个月内,突破1,000人 每天接收消息200余条
“隔壁” 用户在1,5000左右
“华附蜜桃” 5,000关注人数,每天1,000的指令数回复。
(五)商业化情况
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只是学生的兴趣娱乐作品,还是具有商业化的前途呢?
在此次大赛的作品中,商业化是大部分微信公众平台都会考虑的方向。在他们的最初策划中,都有将产品商业化的想法。
北部金奖作品,北京邮电大学的“北邮校园车位”是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智能停车位查询与监控系统,实时提供北邮校园内可用的车位信息。它的服务性强,可进行商业化操作。据主创人员的介绍,其盈利模式的设想是与停车场合作,通过个性化服务来盈利。但目前还没有收入,只是设想。
西部赛区的金奖作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隔壁”考虑的盈利模式,主要就是与商户的结合。发送位置,可以看到周边的商户,比如可以查看外卖菜单、查看商户的商品、发现一些有趣的店等等。但是在用户量级还很小的情况下来讲盈利的话还太早了。
华东赛区的最佳创意奖“What to wear”考虑的盈利模式是和商铺合作,加一些当季新品展示,打折衣服推荐什么的
北部赛区铜奖作品“麦萌”,是一个声音分享社区,其考虑的商业模式很多样的,比如推活动时,做植入广告。
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一)技术派压倒内容派
新的应用的设计和开发需要技术。新闻传播类专业在此次比赛中全面溃败。局面完全被技术类的院系和专业所掌控。大部分作品的主创人员都是电脑高手和“苦逼”的“程序猿”,热衷于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程序编写。掌握了多种编写语言和软件。
他们不但在此次微信平台创新大赛中有突出的表现,而且平时在校园中就是各种社团的积极参与者,甚至在互联网企业有实习锻炼的经历。
由于上述狂热的爱好和专业基础。他们在开发一个平台时往往很迅速。有了一个好的创意后能很快将产品设计出来。比如“隔壁”的创作,只用了8天时间。华中区的金奖“高考志愿填报助手”就是利用五一假期赶制出来的。
这也给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师生一个警示:在移动新媒体领域,计算机通信等专业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传播类的优势不再。
但也有例外,比如“华附蜜桃”,是一个在微信上的密室逃脱游戏。它的运作方式是复杂而引人入胜的故事――难度适中的谜题――将谜题嵌入故事――根据谜题制作道具――根据剧情拍摄实景图。据主创人员介绍,这个平台的技术成分是零,成员有来自医学院的、商学院的、数学系的,没有计软学院的成员。 (二)功能的转变
1.精准定位,从全面功能转向单一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内容包罗万象,全面实现着信息、沟通、服务、娱乐等各种传播功能,就像实体校园的虚拟版。学生通过它接受及时的信息,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表达自我诉求。但功能有所转变,从表2可以看出,全面功能的数量不到单一功能数量的一半。精确定位,功能单一成为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新趋势。大而全不能准确定位受众,需要针对某类特定人群或者用户的某项特殊需求进行服务。
2.加强认同,从提供信息转向提供服务和加强沟通
刘振声在微博的研究中,在梳理了不同的媒介研究对媒介使用(MediaUses)、媒介需求(Media Needs)、满足(Gratification)等核心概念,分析了上述概念在操作化过程采用的不同模型和标准后,总结出六点微博使用的潜在媒介需求:(1)获取信息;(2)自我表达与社会认同;(3)人际关系的维护与扩展;(4)娱乐消遣;(5)情绪释放;(6)习惯性依赖[1]。参考大学生对微博的社交依赖,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体依赖也大致包括上述六点。不同的是,信息功能已经不再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面对海量信息,推送而来的各类资讯已少人问津。逐渐上升的是大学生的“认同感”。也就是说获取信息的功能在下降,自我表达与社会认同、人际关系的维护和扩展、娱乐消遣、情绪释放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这是一个微信公众平台能否有高的关注度的决定因素。这一趋势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的栏目和提供的内容可以看出。
(三)重视运营,商业化是一个趋势
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效果与关注人数密切相关,有不少的应用需要在用户的互动中进行。所以在平台运作中普遍将运营推广放到了一个与设计同等重要的高度。在策划方案中,设计了详细的运营计划,积极策划,聚拢人气,提高平台运行效果。
在此次大赛的作品中,商业化逐渐萌芽,成为学生运营和设计微信公众平台的一个目标。他们设计和开发作品的目的不再停留在自我娱乐。在实现商业化的目标过程中,创意和技术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328.html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对外宣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