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民族高校学生的特点
(一)学生构成的特点
在民族院校的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较高。随着高校扩招和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进入高校深造的少数民族学生也越来越多。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在校大学生中除汉族外,还有藏族、蒙古族、土族、回族、撒拉族、东乡族、满族、壮族、布依族、瑶族、仡佬族、土家族、 侗族、苗族等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成分。他们中除青海本省生源外,还有分别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贵州、广西、云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20多个省市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超过了60%。在当地生源中则藏族和回族学生所占比重较大。
(二)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差异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上与东部地区学生的差异较大。大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任何民族学生都不例外。而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多。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从小接触的大多是本民族的语言,汉语基础较差;另一方面,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和人文环境与东部地区学生有较大差距。在学习上,他们的主要困难是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几门公共必修课的学习会遇到较多的障碍。这是因为许多学生因条件的限制,在中学阶段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学习,底子薄,而且很多学生从高中才开始接触英语,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这方面的基础会更差一些。进入大学之后,一些课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接受的能力范围,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那些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让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吃力,经常出现考试成绩不及格,学习生活倍感压力的状况。
(三)民族文化与宗教的影响
由于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影响的不同,使少数民族学生在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业余爱好等方面呈现自己的特点。如藏族学生课余时间,喜欢群体聚集唱歌、跳舞,他们大多喜欢跟自己同民族同学在一起,交流也都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同学交流相对就要少些。穆斯林学生,因为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也喜欢与同民族同学一起交流。东部地区的同学开始由于对少数民族同学的这些特点不了解,所以相互沟通起就会感觉有一定的困难。
宗教也对少数民族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并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一般而言,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信仰。如藏族、蒙族、土族等民族的学生信仰佛教,回族、撒拉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学生则信仰伊斯兰教。由于宗教信仰和生长地域不同,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学生存在明显差别。在饮食习惯上,穆斯林学生尤为明显,他们进餐必须是清真食品,不能吃汉族的食物。而藏族学生喜欢佩戴代表自己民族文化标识的藏饰等等。不同民族学生身上所体现出的行为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宗教、文化以及环境等对他们的影响。
(四)语言的障碍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前长期生活在本民族集中聚居的环境中,从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很少使用汉语普通话。加上少数民族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在中小学阶段都是用本民族语言授课,这就是他们的汉语水平普遍较差。当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时,无论是听课学习,还是与其他民族同学的交流沟通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与此同时,也使得他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受到影响,特别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与挫折感。
二、民族高校学生管理的特殊性
(一)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在管理学生时,首先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其次,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喜欢喝酒等行为习惯,辅导员要做好思想工作,在学校时不允许学生喝酒的。对于宗教信仰方面,要让信教的少数民族学生严格区分正当的宗教信仰、正常的宗教活动和邪教、披着宗教外衣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界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学校要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通过有效的教育与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民族观,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二)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我意识较强,渴望得到理解与认可。因此,也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在校园内少数民族自我意识主要体现在:维护个人及所在班级、本民族的荣誉,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但他们往往聚集在本民族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圈子里,而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较少,这样就使他们缺乏与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同学学习交流、感情沟通的机会,甚至产生了与其他民族同学不沟通、不理解、互不来往的现象。因此要培养少数民族和其他汉族同学之间的团结意识,促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担当意识。
(三)建立兼职辅导员机制,充分发挥民族学生干部作用,除政策帮扶外,还配备了一批思想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的领导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兼职辅导员,和民族学生结对帮扶,解决他们学习、生活、思想、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加大了民族学生骨干培养和党员发展力度,选拔民族学生在学生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为他们成长、成才搭建锻炼的平台。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素质全面发展的民族学生积极加入党组织,在各年级学生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维护校园稳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提升民族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
辅导员是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辅导员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的重任,因此,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作为辅导员,首先应当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其次,要自觉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其三,对待学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要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要有奉献精神。要时刻关心和爱护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遇到问题的学生要耐心进行思想教育,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了解民族高校学生特点,把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
加强民族学生管理,还必须提高处理民族事务能力,增强工作前瞻性,做好民族高校学生工作,时刻牢记“民族工作无小事”的高度工作敏感性和责任心,注重积累处理各类问题的方式方法,学习民族知识、了解民族工作内涵,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既要积极、热情,又不能急躁,还要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酌情宽松解决。
(三)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是关键,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是每一位辅导员的基本要求;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已不再是教师一种渠道了,如果辅导员的知识匮乏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因此,首先辅导员必须经常充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做知识的富裕者;其次,辅导员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外交流,考察学习和挂职锻炼等,有利于其开阔视野、学习和创新工作方法,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信心。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民族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特点,首先消除他们在入学成绩上的自卑感,提高他们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督促他们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利用晚自习时间给他们补习高中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提高他们的基础课能力,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像接受各地方言一样,接受民族语言,就像南北方饮食差异一样,接受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树立国家意识,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意识,大家在一起都是兄弟姐妹,更好地帮助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及时听取少数民族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并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奖助学金评定中适当向少数民族学生倾斜,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
(五)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营造和谐校园民族文化交流氛围,体现校园民族文化特色,积极利用学生会组织,适时举办民族歌舞大赛、辩论赛、民族知识竞赛、民族体育比赛等多种形式,给各民族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切磋机会,各民族文化多向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与融合,建立起和谐、稳定、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同学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各民族同学的积极性,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综合上述,作为一名民族高校辅导员,要明确指导思想、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服务体系、创建特色文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确保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一样健康成长、全面成才。这对于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推动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都应以此为己任,不断开创民族院校辅导员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347.html下一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