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Abstrac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n innovative teacher should hav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novation ability of education, the innovation of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education research. From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oci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ve teachers'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ve teachers; quality; cultivate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是其永恒的主题。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高校是传播知识、探索高深知识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尤其是创新型的高校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创新型教师的内涵界定
《学记》中强调:“师者,载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也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性。美国学者史密斯认为,“创新型教师,就是指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将其积极地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创新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创新型教师大都具有自主创新行动的倾向,敢于探索求新,大胆突破旧的经验、模式的束缚,努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注重学科渗透,博专结合,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新思想。①创新型教师本身就是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求自身要不断创新,还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责任。
2 高校创新型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特征
在高校,创新型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概括来说,包括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教育能力、创新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的教育科研能力等。
2.1 创新的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想成为真正的创新型教师,首先应具备创新的意识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高校教师创新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的共同影响之上的。具体包括:一是树立教育改革的意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化交流的日益加强,高校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在不断改革中寻求创新的契机;二是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上,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目的;三是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与教师群体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实现共赢。
2.2 创新的教育能力
新世纪的创新型教师,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及时更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既专又博。兹南尼斯曾说:“每个人无论担任何种社会角色,都必须具备正常担任该角色必不可少的知识。”创新型教师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对其知识结构的要求更高更广。要具有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高尚的文化修养,对各类知识都有所涉猎;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吸收先进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等等。
创新型教师在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学会运用知识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于教材的使用要有创新性,善于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研究;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有创新性,重视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3 创新的实践能力
创新离不开实践的支持,只有在教育实践、社会实践中才能展现出创新的意识与创新的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将创新的想法付诸实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更需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的具有应用意识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具有创新的实践能力,在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关注国内外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合理运用,以创新的姿态从事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位勇于创新的实践者;以创新的眼光评价学生,既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发展水平等,以客观的角度评价学生。
2.4 创新的教育科研能力
高校创新型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外显为在专业领域中开展学术研究,产出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能力,创造性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潜心学术、献身学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②创新型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科研攻关的能力,积极参与到协同创新活动中去,在科研活动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只有具备了较高水平的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才能了解创新能力形成的规律,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维的运用有机结合,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3 高校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路径思考
高校的创新型教师应具备多种素质和能力,但如何培养创新型教师,需要来自教师自身、高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3.1 教师个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③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高校创新型教师,应树立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学术自由的理念,高校教师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开展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探索真理、寻求真知;国际化的理念,开阔国际视野,进行广泛的交流与研究合作,加强人才之间的流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满足个性化需求;终生学习的理念,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更新知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坚持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
3.2 高校管理:注重管理思想、制度、环境等的创新
在高校,创新型教师需要创新型的管理,创新型的管理需要人本管理思想的指导、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的保障以及自由和谐管理环境等的共同作用。
一是管理思想的创新。改变传统的“官本位”的思想,坚持人本管理的思想,树立服务意识。高校应从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相信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思想,对教师群体进行有效管理,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感。
二是管理制度的创新。创新高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加强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保障。首先,优化教师的聘任制度。在引进教师的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优胜劣汰、择优录取”的原则;对新进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派遣教师外出学习、攻读在职博士等方式,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深造以及晋升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其次,健全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高校应建立健全以质量、创新等为依据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创新热情。再次,完善教师的激励制度。对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或组织,给予适当的鼓励,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激励教师继续追求卓越、追求创新。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及退出机制等。
三是管理环境的创新。良好的管理环境、创新的环境氛围,不仅保障了本校创新型教师的自由发展,也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从功能上看,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生态环境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泛指构成人才生态环境的所有实体硬件条件,软环境泛指人才生态环境中一切无形的因素。④在高校管理中,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不仅需要良好的硬环境,如工资待遇、科研经费、实验设备条件及工作环境等;还需要得到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如开放、民主、自由的学术环境,教师群体间的价值认同,公平、公正的竞争关系等。
3.3 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外部支持。国家和政府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实际出发,出台相应的教育政策法规,一方面可以通过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高校创新型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对高校教师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规范和引导,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为此,应创设宽松、自由、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保障相关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激发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
注释
① 张显云,李德平.创新教育理念培育创新人才[J].中国成人教育,2008(5):24-25.
② 孙泽文.高校创新型教师的特征、成长路径及培养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1):46-50.
③ 韩延明.高等教育学新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7):23.
④ 徐华军.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2(24):22-2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