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应具有渊博的学识、规范的行为、健康的心灵和良好的心态。只有在具备这些素质的情况下,才可能培养、教育出心理健康、成绩优良、综合素质强的学生。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高校教师的经济意识和心态也在悄然间发生着一些变化。如何理解这些经济现象,对这些现象作出何种反应,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成为高校教师是否能恪守职业操守的巨大挑战。
1 当前高校教师从教心态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责任与利益发生冲突时,取舍困难
高校教师,一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甘于清贫、甘于奉献的精神。然而,在经济转型的时期,行业收入不均、贫富差距渐大等现象逐渐显现出来。在高校教师的心理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有的教师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些现象,而有的教师也会在这样的现象当中逐渐迷失自己。在利益和责任之间取舍不当,造成心理失衡。其影响因素是以下几点。
(1)高校教师经济压力逐渐增大。
高校教师和其他人一样都要面临经济问题。他们同样需要面对买房、子女上学、照顾老人等方面的支出,而这些支出都要靠微薄的工资,在生活成本较高的现代社会,显然压力很大。近年来,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虽然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在物价快速上涨的现实下,教师的收入逐渐显得拮据。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开始拉开差距,身边的人,甚至是同学、朋友已经富裕起来,开着轿车,买了房子,穿着高档服装,经常出入消费场所,时常外出度假旅游等等,这些都直接刺激着高校教师的神经。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不能正确的看待这些现象,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面临心理状态失去平衡的危险。
(2)高校教师价值观发生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也越来越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生道路范围的逐渐扩展、多维的生存方式和空间开始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1]。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直接从事商业活动的不算很多,主要的表现就是从事第二职业的态度问题。高校教师一般就是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兼课,办补习班、辅导班,或者给一些公司做顾问;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特长,还可能会给各种公司做会计、审计,甚至兼职律师等等。这些额外的经济收入甚至比自己的工资收入还高,凭能力获取到报酬,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一些教师并不能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主次颠倒,把自己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第二职业上,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校教学任务,有的甚至不愿意兼任学校的一些事物,怕影响做第二职业的时间,或者就是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学校要求做的事情谈条件、讲价钱,不愿意白白奉献。这些教师的经济意识增强了,然而责任感却逐渐淡化了。
1.2 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时,往往选择跳槽
高校教师的素养,使得他们在人们向往的、较具吸引力的职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迫于工作压力,一些高校教师选择先就业,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安心工作,当出现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时,往往选择跳槽。
(1)高校教师跳槽到管理部门。
一些社会评价较高、福利待遇较好的单位或者部门,公开招聘干部时,部分高校教师会选择放弃自己的教师职业,参加选聘。出口到这些工资收入较高、权利较大的部门工作。这部分教师往往是年纪较轻,综合素质较强,思维灵活、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在学校都是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他们虽然也可以在新的岗位中作出贡献,然而,对于高等教育事业来说,他们的流失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2)骨干教师往往会流向办学层次更高的学校。
我国高校数量众多,但各高校之间的办学水平、条件和层次都有很大的差别,所能提供给教师的平台也不尽相同。层次较高的高校,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但同时所能提供给教师的教学、科研甚至收入平台都会好一些。一些在普通高校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工作起来往往会不安心,总想着在目前的学校没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一门心思向更好的、更高层次的学校流动,觉得只有那样才能更加充分的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更快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而没有更多的考虑为当前所在的学校奉献自己的力量,和学校一起共同发展。长此以往,普通高校很难留住拔尖的人才。这样无疑会影响整个高校教育事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
1.3 工作压力逐渐增大,调试不当会出现心理失衡
高等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同和社会期待,这对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师这一主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老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科研成果,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然而,一些教师多年以来对教案和教材的修订并不重视,认为即使没有课本自己也能讲好。一些教师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应用多媒体教学,这部分教师显然需要及时学习,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其他教师所具有的能力和水平。在学习提高的过程当中,面临的难度和所需要付出的辛劳是可想而知的,要是心态调整不好,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来给自己充电,或许就会被教学改革所淘汰。
(2)科研压力增大。
高校除了具有教学功能外,还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一方面,学校科研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自身在全国高校的学术排名。另一方面,教师职称的评选,硕导、博导或者其他称号的取得,也与科研能力有着一定的关联,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身,都在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科研是需要不断和反复做出调查、验证、思考、研究之后才能得出结论的,有时候甚至经过多次反复仍不能得出结论的也比比皆是。可见,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愿望,需要教师要有执着的科学精神和多年研究的准备,要是心态过于着急,可能会事倍功半。 (3)教师需要学校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每个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需要成长和提高的机会。例如:提升学历、进修、留学、出国、访学等等。然而,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经济实力,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即使是条件一流的高校,也不可能满足或者不能一时满足所有需要提高的老师的需求,这与教师需求间产生了矛盾,高校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教师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这些都关系到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建设。
2 高校教师从教心态调整的对策
高等学校目前所进行的改革是正确的,是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然而,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客观的现象和矛盾还是能够影响到教师的心态和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的疏导和调整,最终会由于教师自身的问题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解决这些矛盾,让教师安心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和教师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
2.1 落实好国家高等教育政策
多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待遇的提高,制定了多项利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学生人数的扩招,国家的投入显得有些不够了。还是应该想办法进一步增加对高等学校的投入。因为学校的发展,光靠学校创收来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的的收入,是不切实际,也是不长远的。加大了投入,学校就能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如何提高办学水平上来,教师本人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来投身教学、科研,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想着如何创收的问题上来。
2.2 想方设法提高高校教师待遇
调查数据表明,高校教师生活待遇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住房问题,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目前,福利分房已经不复存在,新进高校的青年教师一般都是自己解决住房问题。条件好的高校,对于引进人才,也许会提供住房,而对于一般新近教师,也就是能够提供一人或多人同住的宿舍,或者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然而在高涨的房价下,这样的补贴对于购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条件一般的高校,甚至连这些可能都做不到,长期以往,势必留不住人才。
2.3 积极锻炼身体,以饱满的状态迎接工作
教师这一职业,需要很多精力的投入,需要有强健的体魄作为支撑。在工作中,需要长期站立上课,下课后还要批改作业、备课、剩下的时间还要进行学历提升、进行科研等,伏案和使用电脑的时间较多,容易引发一些诸如:颈椎、腰椎、静脉曲张、咽炎等职业病。有的教师认为这些毛病不大,不值一提,加之年轻可能会忽视这些状况,不加注意,久而久之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状况,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最终影响自身的教学和工作。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之外,还不能忽略锻炼好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才能真正教书育人,感受一名教师的快乐和职业的真谛。
2.4 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大学不是象牙塔,时时刻刻都会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冲击和影响,会出现这样那样不曾经历和面对的经济现象。有的教师为了利益,把精力集中在创收上,忽视了自己的本质工作,淡化了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3],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心灵的塑造者,应该比其他人具有更加坚定的职业道德,能够更加正确对待社会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本职工作与经济创收的关系,适时得法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问题,把握好各种心理现象,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工作状态。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体现教师的自我价值,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力量,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人生,积极迎接挑战,才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体会教师职业的幸福[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