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情况与资助政策措施》中指出:“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2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10%”。[1]助学解困问题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需要不断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关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校后勤的生产与服务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与国民经济接轨,共同为社会服务[2];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需要参加勤工助学的人数不断地增加。然而,面对这些矛盾,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有限, 使得一些贫困学生依靠学校勤工助学愿望落空,只得自己去校外以家教、打零工等方式解决生活费的压力,而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学生的安全隐患、薪酬纠纷等,所以高校应切实考虑学生的需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参加科研服务、实验室助理、助理教学等创新型工作的勤工助学岗位,既有效地资助了贫困学生,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1 高校勤工助学岗位设置现状
1.1 勤工助学岗位分析
当前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都是明确的,以一般的体力劳动或服务工作为主,并且对岗位设置有工作量的计算,以及具体的岗位名称;岗位主要表现为学校各个场所保洁、网络管理、各办公室值班、文明督查、校园保安等工作。学生通过适当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内容有明确的要求,并有可操作可检查的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后勤服务和各项管理中人力不足问题。
1.2 勤工助学岗位管理体制不够规范
从当前我国高校勤工助学的管理体制来看,各高校基本上都设立了由专门人员组成的勤工助学办公室,或者分配专门的勤工助学管理小组来督察完成情况,整个工作的监管仅有1~2人,任务繁重,各院系往往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仅由辅导员兼管,但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较多,不可能将全部精力投入于此。从目前我院的管理情况来看,学生在参与这些岗位工作中,工作水平不及后勤社会化;如学生的保洁能力远不如学校招聘的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保卫巡察工作也不专业,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等;这些为勤工助学的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1.3 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以体力劳动为主,知识技术含量普遍不高
纵观全国各高校,勤工助学岗位设置普遍单一化,多以学校的日常工作为基础来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如假日的办公室值班、日常的校园保洁、保安巡逻、饮食服务、图书馆书籍整理等[3];这些岗位设置多属于低层次的劳务型工作,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觉得工作辛苦,同时也让贫困生在同学中受到歧视,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仅解决了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对学生的学业促进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等育人功能并不大。
2 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创新探讨
2.1 改革岗位设置创新
高校勤工助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学生有益长效完善的岗位设置。如根据学校各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重点实验室、课程教学助理等,以此来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在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化学基础实验室设置岗位,让大学生参与实验仪器的清洗、实验试剂的摆放和实验试剂配制等工作;同时对学校每年申请到各类科研项目的老师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帮助、参与科研工作,亲自参与科研教师的整个科研全过程,既减轻了科研人员的基础性工作,也提升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岗位的管理创新
在勤工助学创新岗位的管理过程中,由于渗入了知识的学习和文化教育,应该教多于管,用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在工作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工作纪律和礼仪礼貌等方面的教育。如要求学生要遵循工作时间与内容按时到岗,认真完成岗位规定的工作,不能到岗的需请假,事后将工作补上。如实验室的药品整理与摆放,可以在实验结束后较长时间去摆放好药品。
为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按质按量完成工作,岗位的监督由勤工助学机构承担,负担考核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等。以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勤工助学每天实行上班签到,下班签退的制度,然后由学院检查工作完成质量,有效地保障了每个岗位都能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
2.3 加强勤工助学岗位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岗位退出机制
创新工作岗位,必须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为保障,只有建立了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学生也可以依章工作,岗位到人,责任到人。知识型的勤工助学岗位,都有相关的学校工作人员指导其工作,学校实行学校统一管理和工作人员具体管理相结合,学校定期考察和岗位老师签署意见,对学生的敬业水平、工作业绩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促进学校全面成才。同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不必要的岗位必须停止设立,如随着湖南科技大学引进两家物业公司之后,学生从事卫生打扫的勤工助学岗位就不再设置。
3 创新勤工助学岗位的意义
3.1 拓展了勤工助学岗位范围,让勤工助学活动充满活力
通过改革创新岗位设置,改变了过去学生不愿意从事校园保洁得岗位,学生不愿意、以前也从来没有参与过保洁这样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既不专业也不敬业”的现象;从事教学助理和科研助理,这类岗位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学习平台,学生更容易接受,也积极参与,让勤工助学活动充满活力。 3.2 通过知识型、创新型勤工助学岗位,实现实践育人的理念引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组织开展道德实践话动。”在这里,党和政府继提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之后,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写上了“实践育人”的新要求,紧接着又以党和国家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坚持实践育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创新勤工助学岗位,不应当只是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一时的生活问题,而是应当通过勤工助学岗育人,让学生创造性地获得知识,在实践中创新,在岗位体验中融入相关专业知识学习。
3.3 将教学研究、科学知识探索融入勤工助学岗位,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规划
高等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同时这也是贫困大学生的短板。我们培养大学生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教育学生所设定职业目标的实现与否,目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通过勤工助学岗位的发展,服务职业规划将结合学生自身条件及发展状况,确定学业发展目标。贫困生个体的人生目标是多样的:生活质量目标、职业发展目标、对外界影响力目标、人际环境等社会目标……整个目标体系中的各因子之间相互交织影响,而贫困生职业发展目标在整个目标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否,直接影响贫困生教育成功与否。因此,通过设置知识型、科技型的勤工助学岗位,有助学大学生树立职业目标,为将来做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有效地开展创新型勤工助学岗位,尤其是助理教学和科技创新等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顺应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的要求。面对当前勤工助学困境,高校管理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而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主动探索勤工助学岗位创新和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把勤工助学与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教育、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勤工助学工作的新突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456.html上一篇:浅析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