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美国本科生科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9年,麻省理工学院创设“本科研究机会计划” (UROP)以资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1]。之后,美国本科生科研活动开始步入迅速发展时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的历史较短,1996年清华大学设立“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设立“本科生研究计划”(PRP),2007年教育部发文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习和借鉴美国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1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的特点
1.1 整个社会参与的网络化支持模式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基于整个社会的参与和支持。美国高校与社区、企业建立了密切相关的来往,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提前挖掘学生潜力。
1.1.1 服务学习计划
服务学习是一种把社区服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通过服务社会,大学生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以服务他人,从而达到服务社会与促进学业的双重功效。早在1985年,肯尼迪总统在斯坦福大学设立的的HASS中心长期致力公共和社区服务,为学生提供了连接学术和服务生活的纽带。不仅如此,美国全国服务学习中心(NSLC)支持高等教育服务的社区学习,紧密联系学校和社区。
1.1.2 本科生实践机会方案
麻省理工的本科生实践机会方案(UPOP)被誉为“职业生涯的加速器”,旨在让学生们成为政府机构以及非赢利机构中的领导者,学生通过UPOP接受工作人员和经验丰富的行业专业人士指导,在工程规范、团队决策、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将创新教育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1.1.3 新生暑假实习计划
为了帮助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找到实习机会,麻省理工学院会在每年的夏季学期为学生安排实习计划[2]。实习岗位涵盖政府、金融机构、计算机公司、航空公司等领域。
1.2 优越性高的科研机会
美国大学以及相关的社会机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科研机会,这些大学不仅在资金方面慷慨解囊,而且科研规划方面每个细节都考虑得周全细致。
1.2.1 广泛的交流平台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非常重视学生团队的相互沟通,本科生科研理事会(CUR)和全国本科生科研大会(NCUR)均为全国性组织,通过发行科研杂志刊物、举行科学研讨会等方式鼓励、促进本科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1.2.2 差异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高校根据各自的特色,非研究型和研究型大学分别采取适应性模式研讨课及学术性转换模式研讨课的方式针对性培养创新人才[3]。适应性模式研讨课主要针对一、二年级的大学新生,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大学教育的模式及生活环境。学术性转换模式的研讨课主要围绕大项目展开,故其针对的对象大多为高年级学生,这些大项目的内容多为生活或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则通过采取团队合作、动手实践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2.3 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
质量评估在美国大学日趋完备的创新计划管理模式的改进中起到重要作用。UROP评估机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项目质量评估、效能评估、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评估[4]。项目质量评估通过师生两方各自从不同的切入角度,全面总结来不断地优化提高项目本身的质量。效能评估对比申请项目最终通过与未通过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等数据,以及参与项目前后的学生主观认为其技能水平与科研效能的提高程度进行评估。而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评估历时长、普及到的人口多,采取初步与跟踪调查结合,并分别普查文、理毕业生的评估形式。
2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管理的启示
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八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创新计划执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项目申报规范性、学生参与度、资助力度、学分认定等多个方面达到与美国高校一致,形成了一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但美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计划中的一些举措仍值得我们学习。
2.1 拓宽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资金来源
相较于主要来自教育界(如教育部、市教委、学校等)拨款以发展大学生创新计划的我国高校,美国高校创新项目的经费来源则多样化,是全社会参与大学生创新培养的体现。无论是美国企业、公司,或是社区,美国高校都建立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来往,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提前挖掘学生全方位的潜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
2.2 探索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人才培养手段
我国大学生创新计划的重点大部分落在实验、调查上;而美国高校创新计划人才培养手段丰富,而且其形式因项目而异。此外,美国高校的创新计划人才培养手段具有“与个人发展结合”、“与社会结合”、“与职业结合”的三大特点,不仅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某个或多个领域、培养创新思维、锻炼科研意志,而且强调创新计划与创业项目、职业发展相结合,益于培养学生科研方面以外的优良品质,加强学生的社会性。我国在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滞后,导致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职业教育处于割裂状态,亟需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手段,整合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职业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
2.3 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人才培养评估机制
美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已有一套详尽、完备的评估体系用以评估项目的综合水平,这套评估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指出项目运行优缺点,使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不断优化其创新计划管理模式。我国高校由于创新计划执行时间不长,质量评估反馈系统不够完善,亟需一套详尽、完善的大学生创新计划人才培养评估机制,从而更好的实现质量循环控制和项目实施预判。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203558.html上一篇:对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创新的思考
下一篇: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析